查看原文
其他

这位医生感动中国!重温:感动过中国的医生,不止他一个……

医脉通 2022-09-21



导读

致敬!


来源:医脉通
作者:小脉

本文为医脉通编辑综合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刚刚过去的2020年,很多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的身影在我们脑海挥之不去。他们和病毒短兵相接,他们为我们筑起生命的防线,而在这其中有一个脚步蹒跚的身影,尤其让我们难忘,他就是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
 
昨天(2月17日)晚上,《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荣获“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荣誉。

图源:见水印 

2020年初,武汉疫情暴发,短短几天时间,武汉封城,面对越来越多的新冠感染者,各大医院爆满——仪器不够,设备不够,物资短缺,人员疲惫,不时有一线医护感染的消息传来……
 
如果说武汉是这场疫情的中心,那么中心的中心,就是金银潭医院。作为武汉市传染病专科医院,坊间流传:世界看中国,中国看湖北,湖北看武汉,武汉看金银潭。从第一例患者入院,金银潭医院连续超负荷运转两个多月。
 
2017年,张定宇开始感觉自己的双腿出了问题。2018年张定宇被确诊患上了运动神经元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渐冻症”。这种罕见病目前无药可救,最后可能会因呼吸衰竭而失去生命。
 
武汉疫情暴发后,张定宇和金银潭医院以超常规的方式高速运转。在驰援部队到来之前,隐瞒身患渐冻症的病情,顾不上被新冠病毒感染的妻子,张定宇院长带领金银潭医院600多名医护人员在物资短缺、人手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不分白昼的硬扛了20多天……
 
他说:

“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
“我这样奋力地工作,是因为我热爱生活。”
 
昨晚,《感动中国》给张定宇院长的颁奖词是这样说的——
 
颁奖辞
 
步履蹒跚与时间赛跑
只想为患者多赢一秒
身患绝症与新冠周旋
顾不上亲人已经沦陷
这一战 你矗立在死神和患者之间
那一晚 歌声飘荡在城市上空
我们用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 张定宇
 
在颁奖典礼上,张定宇说:现在回头去看去年,壮烈但是也很平常,它就是我们(医护人员)的一个工作,它是你应尽的这份职责。
 
2020年9月8日上午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图源:央视新闻
 
《感动中国》还将这一年的特别致敬献给所有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舍小我顾大局的抗疫英雄。

自2002年起,《感动中国》每年从社会各行各业推选出十位人物,他们温暖着中国,感动着我们。其中,从来不乏医者的身影,十几年来,十余位医务工作者荣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称号,一直感动着每一个人。
 
医脉通盘点如下:
 

2019年度

顾方舟:一丸济世德
 
护佑中国儿童的糖丸爷爷顾方舟 图源:央视网
 
中国著名病毒学专家,我国脊髓灰质炎疫苗研发生产的拓荒者。2019年1月逝世。1957年,31岁的病毒学家顾方舟临危受命研制脊髓灰质炎疫苗。为加快进度,他举家搬到云南大山深处的科研所,在疫苗问世后,顾方舟和同事们除在动物身上试验,还自己以身试药,为尽快确定安全性,顾方舟还偷偷隐瞒家里人,喂自己孩子疫苗。1965年,脊髓灰质炎疫苗向全国推广以来,“脊灰”的年平均发病率从1949年的十万分之4.06,下降到1993年的十万分之0.046,使数十万儿童免于致残。2000年,世卫组织宣布中国为无脊灰状态。
 
颁奖辞
 
舍己幼,为人之幼,这不是残酷,是医者大仁。为一大事来,成一大事去。功业凝成糖丸一粒,是治病灵丹,更是拳拳赤子心。你就是一座方舟,载着新中国的孩子,渡过病毒的劫难。

朱丽华:光明溢天地
 
朱丽华 热心公益的盲人 图源:央视网
 
43年前,浙江嘉兴人朱丽华因伤失明,她自学成为当地唯一盲人中医师,从事推拿工作30余年,开创了自己的诊所,为100多名残疾人提供工作岗位。同时,她坚持做慈善,到目前为止,朱丽华已累计资助贫困学生480人次,为希望工程捐款累计达373万元。
 
颁奖辞
 
不幸关上了你的门,但你帮别人打开了窗。看见过这世界的阴影,但还是面向光明。在黑暗中,靠自己的一双手,推拿出灿烂人生。世界上最美丽的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但你能感受到。
 

2016年度

梁益建:帮助困难病人的好医生
 
四川爱心医生:梁益建 图源:央视网
 
梁益建,医学博士,四川省成都市三医院骨科主任。
 
梁益建多年前学成回国,参与“驼背”手术3000多例,亲自主刀挽救上千个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专家。
 
近可能的为患者着想,是梁益建的工作守则。到医院求治的病人,很多经济条件都不好。为了让患者尽快得到治疗,他处处为病人节省费用外,还常常为经济困难的患者捐钱,四处化缘。碰到有钱的朋友,他会直接开口寻求帮助,甚至尝试过在茶馆募捐。
 
2009年,梁医生在凉山州木里县遇到一个年轻患者刘正富,当时即给他许诺,“你等着,我帮你找到钱就回来接你。” 1年后,梁益建驱车7小时,去木里县接刘正富,并为他实施了手术。
 
为了给这些贫困患者赢得更稳定的求助渠道,梁益建博士团队从2014年开始与公益基金合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获得帮助的患者接近200位,金额近500万元。
 
颁奖辞

自谦小医生,却站上医学的巅峰,四处奔走募集善良,打开那些被折叠的人生;你用两根支架矫正患者的脊柱,一根是妙手,一根是仁心。
 

2015年度
 
屠呦呦:中国首位获诺贝尔科学奖的本土科学家
 
图源:央视网

屠呦呦,女,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
 
疟疾是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流行病,全球百余国家年约三亿多人感染疟疾。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原有抗疟药逐渐失效,国际上迫切寻找新型抗疟药。在国外大量工作未获成功的情况下,中国成立了“全国疟疾防治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1969年, 38岁的屠呦呦被委任为项目组长,负责重点进行中草药抗疟疾的研究。
 
屠呦呦领导科研组以现代科学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遗产为指导思想,从系统整理历代医籍、本草入手,特别结合古代用药经验,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绞汁”服用截疟记载中,考虑到温度、酶解等因素,不断改进提取方法,终于在1971年获得青蒿素。
 
青蒿素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2015年10月,屠呦呦因此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这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屠呦呦也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
 
颁奖辞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2014年度
 
肖卿福:不惧麻风
 
图源:央视网
 
肖卿福,男,66岁,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皮防所支部书记、皮防科科长。
 
肖卿福自1974年从卫校毕业后,走上麻风病防治的岗位。他独立确诊、治疗麻风病新发、复发患者300多人,矫正康复手术100多例,从未出现过医疗事故。他在尽心尽力做好麻风病防治工作的同时,还利用各种机会宣传麻防科普知识,到全县各医疗单位进行皮防知识讲座近百次。
 
说到麻风病,许多人都会望而生畏,肖卿福却和麻风病打了40年的交道。于都县黄麟乡安背康复村正是一个麻风村,医疗条件相对落后。在村里,肖卿福既要当医生又要当护理员,不管是看病还是病人的日常料理都是他一个人在做。他为病人打针、敷药、清洗溃烂的伤口,护理眼、手脚畸残的病人,给他们喂饭、喂水、抹身子,将救治麻风病人之责时时记在心上,从没有过任何埋怨。
 
 “当好麻风病医生,比当好其他医生确实更难。麻风病人也都是人,既然我选择了当医生,不管怎么样就是要为病人服务。”肖卿福这样说过。现如今66岁的肖卿福,仍然还在麻风病防治一线奋斗着。2010,肖卿福是全省麻防专业技术学科的带头人,先后荣获全国麻风战线突出贡献奖——“马海德奖”“全省麻风病防治先进个人”。
 
颁奖词:

偏见如同夜幕,和大山一起把村庄围困。他来的时候,心里装着使命,衣襟上沾满晨光。像一名战士,在自己的阵地上顽强抵抗;像一位天使,用温暖驱赶绝望。医者之大,不仅治人,更在医心,他让阳光重新照进村庄。他是江西赣州于都县皮防所支部书记、皮防科科长肖卿福。
 
特别致敬奖
 
援非医疗队:扛起大国担当 抗击埃博拉病毒
 
图源:央视网

2014年3月,埃博拉疫情突然在西非爆发。这是一种人类束手无策的病毒,感染性强,死亡率极高。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等三个国家成为重灾区。而且疫情正在不断蔓延,威胁着周边国家的安全。
 
疫情最早出现在几内亚,第一例埃博拉患者就是由中国医生曹广亲自接诊的,曹广曾徒手翻开患者的眼皮检查瞳孔,他也成为距离埃博拉最近的中国人。这名患者在入院后第二天死亡。随后20天,医院接诊了12名感染者,有9名几内亚医护人员被感染,六名死亡。
 
一时间,世界各国谈埃色变。中几友好医院的中国医生选择了坚守,他们借鉴抗非典的经验,制定出一套疫情应急方案,并向几内亚工作人员和当地华侨华人广泛宣传,普及防控知识。很快中国的后援医疗队抵达这里,一场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大接力开始了。
 
截至颁奖时,中国在当地支持并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中国医务人员累计有近600名,并已向13个非洲国家提供了4轮价值约7.5亿元人民币的紧急援助。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卫生领域最大一次援外行动。
 
在最危难的时刻,中国医生和非洲人民站在一起,患难与共、风雨同舟。这是中非友谊的真情体现。在埃博拉疫情中,世界看到了中国医生的使命,也看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颁奖词
 
在最危难的时刻,中国医生和非洲人民站在一起,患难与共、风雨同舟。这是中非友谊的真情体现。在埃博拉疫情中,世界看到了中国医生的使命,也看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2013年度
 
图源:央视网
 
胡佩兰,女,98岁,解放军3519职工医院和郑州市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医生。
 
1944年,胡佩兰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部,70岁时才从郑州铁路中心医院的妇产科主任位上退休。退休后,她一直坚持坐诊。
 
胡佩兰生活节俭,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但她经常大方地给病人垫付医药费。她还拿出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
 
胡佩兰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进出都要坐小推椅。2013年7月,98岁胡佩兰心脏病突发,经抢救后,第二天她依然准时到医院坐诊。
 
胡佩兰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平时看病不太依靠高科技仪器。因为慕名找上门的病人多,胡佩兰每天都会坚持看完所有病人才下班,对患者也极有耐心,给病人开药,很少超过一百元。如今,胡佩兰的记忆明显下降,耳朵也不如以前,但病人的情况她却记得清清楚楚,耳朵里放着助听器,听不清的地方,便由旁边的学生解释。
 
胡佩兰对病人的态度有目共睹,她经常说:"医患关系搞不好是因为交流不够,医生只要对病人认真负责了,病人也自然会对医生极力配合,不管面对哪一个病人,都要把患者当成自己的第一个病人来对待。"
 
直至今日,胡佩兰已经在一个工厂职工医院和现在的地方,连续坐诊20年,坚持每周出诊6天,风雨无阻。
 
颁奖辞
 
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
 

2012年度
 
周月华,女,重庆市北碚区柳荫镇西河村乡村医生,8个月大时因小儿麻痹症致左腿残疾。21岁卫校毕业后,她回到家乡西河村开起了诊所,在丈夫艾起的帮助下,为村民提供医疗卫生保健服务近20年。
 
艾起,男,重庆市北碚区柳荫镇西河村乡人,他是妻子的拐杖,背着妻子风雨行医近20年。
 
颁奖辞
 
她背起药箱,他再背起她。他心里装的全是她,而她的心里还装着整个村庄。一条路,两个人,二十年。大山巍峨,溪水蜿蜒,月华皎洁,爱正漫漫的升起。
 

2011年度
 
吴孟超
 
在中国医学界,肝脏医学曾长期处于荒芜。上世纪50年代,从同济医学院毕业的吴孟超投入了肝脏外科研究,与同事做出了中国第一个肝脏解剖标本,提出了“五叶四段”肝脏解剖理论。
 
1960年3月1日,他成功完成了我国首例肝癌切除手术。半个多世纪的呕心沥血,吴孟超推动了中国肝脏医学的起步与发展。据统计,吴孟超做了1.4万余例肝脏手术,完成的肝癌切除手术9300多例,成功率达到98.5%。从医近70载,吴孟超始终认为医德比医术重要,“德”是他挑选弟子的首要标准。
 
颁奖辞
 
60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开。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
 

2010年度
 
王万青
 
王万青生于上海,已年近七旬,却仍然坚持工作在甘肃省玛曲县人民医院,工作在西北大草原。1968年,王万青从上海医科大学一毕业,就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奔赴条件非常艰苦的玛曲草原参加工作。在那以后的43年里,他始终坚守当初立下的誓言,把自己的亲情、爱情和工作热情全部融入到广阔的草原,全心全意为牧民解除病痛。后来,王万青的子女也留在了玛曲,一家三代从医,为玛曲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颁奖辞
 
只身打马赴草原,他一路向西,千里万里,不再回头。
 
风雪行医路,情系汉藏缘。四十载似水流年,磨不去他对理想的忠诚。春风今又绿草原,门巴的故事还会有更年轻的版本。
 

2007年度
 
陈晓兰
 
陈晓兰本是上海一家地段医院的理疗科医生,多年来,陈晓兰一直从事医疗器械行业打假,揭露假劣医疗器械20多种,其中8种被查处。在她的推动下,国家专门多次下发文件,取缔和查处了7种一度使用很广的伪劣医疗器械和治疗方法,曾受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的肯定和奖励。
 
颁奖辞
 
虽千万人,吾往矣!曾经艰难险阻,她十年不辍,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对生命负责,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良心远比技巧重要的多。她是一位医生,治疗疾病,也让这个行业更纯洁。
 

2006年度

华益慰
 
图源:央视网

华益慰系北京军区总医院原外一科主任,他从医数十年,始终忠诚实践党和军队的根本宗旨,自觉恪守人民军医的行为准则,以高超的医术救治了众多患者,以高尚的医德温暖了千万人的心,书写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壮丽篇章,为医生这个神圣职业树起了一座道德丰碑,为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称号增添了光彩。
 
颁奖词
 
一辈子作一件事:就是对得起病人。爱人,知人,医乃仁术。
 

2005年度

李春燕
 
李春燕自担任乡村卫生员以来,在没有工资、医疗条件极差的情况下,在平凡的乡村,十年如一日,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免收、垫付药费数以万计,亲手接生婴儿、积极为乡村建设争取资金补助等,为所在乡村的发展和村民的生命健康做出了卓越贡献。
 
颁奖辞
 
她是大山里最后的赤脚医生,提着篮子在田垄里行医,一间四壁透风的竹楼,成了天下最温暖的医院,一副瘦弱的肩膀,担负起十里八乡的健康,她是迁徙的候鸟,她是照亮苗乡的月亮。
 

2004年度

桂希恩
 
2004年桂希恩在央视“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上

1999年,桂希恩发现了艾滋病高发区,此后,他数十次深入其中,为艾滋病患者提供检测和治疗帮助,并开展家属内传播和母婴传播的研究。揭示了艾滋病在中国的一个重要传播途径———血液传播,对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颁奖辞
 
他清贫而充实,温和而坚定。仁者的责任让他知难而上。他让温暖传递,他让爱心汇聚,直到更多人向弱者张开双臂,直到角落里的人们看到春天。他不惧怕死亡,因为他对生命有更博大的爱。
 

2003年度

钟南山

图源:央视网
 
在非典袭来的时候,钟南山置个人安危于度外,积极救治病人,还卓有成效地探索出防治非典的经验,他是为人民健康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
 
颁奖辞
 
面对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他冷静、无畏,他以医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以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应对灾难。他说:“在我们这个岗位上,做好防治疾病的工作,就是最大的政治。”这掷地有声的话语,表现出他的人生准则和职业操守。他以令人敬仰的学术勇气、高尚的医德和深入的科学探索给予了人们战胜疫情的力量。

责编  小脉 亦一



还有件重要的事跟你说

最近微信文章不再按时间顺序排列。
这可能让你无法及时看到我们的文章。
 
为了以后我们能每晚6:30见面,我想邀请你
将医脉通设为“星标”,或经常为文章点“在看”
 
不见不散哦!



精彩回顾


➤ 1m 长的管子插入男生体内,会有什么“生理反应”?

➤ 女子红唇烈焰,常头晕、胸闷,一个小细节暴露了背后的玄机....

➤ 又一年春节,医护过节=渡劫?他们这样说……

➤ 当春节遇上保健品,我已经彻底不淡定了……



戳这里,更有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