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员工15年没来上班,仍被“发工资”超46万元!领导竟称无奈:上班或办理辞职,他都不配合
导读
冒领停职留薪员工的拨款,医院为什么那么缺钱?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昨天(6月11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通报了这么一件“怪事”:
在江西省吉安县委第十轮巡察中,按照延伸巡察工作要求,第二巡察组在对县卫健委开展常规巡察时,下沉县卫健委下属乡镇卫生院了解情况。
在万福镇卫生院巡察时,巡察组发现该院一位员工彭某某2004年向单位申请了停薪留职,但万福卫生院却一直在申报其工资相关财政预算,从2004年到2019年总计约46万余元,而这些钱基本上都花在了医院日常开支上。
对于员工停薪留职问题,该院院长解释到:“现在一直在上海工作,医院多次联系他,让他回来上班或者办理辞职手续,他一直不配合。”
通过15年没来上班,仍被“发工资”超46万元这一诡异现象,巡查组举一反三,对县城两个医院和其余18个乡镇卫生院下沉摸排。无独有偶,摸排发现县中医院也存在4起停薪留职违规申报财政预算问题,涉及财政资金49万余元。
对于这样一个“只算自己的小账,不算县里的大账”的行为,受到党纪政务处分理所应当,同时也警示了大家要引以为戒,但是这样一件事的发生,我们更应该思考为什么会存在?
基层医疗机构为何这么“缺钱”?
15年的时间,以停薪留职的由头,申报46万元的预算,无论从时间跨度上,还是从金额总额上,都是令人震惊的,尤其是在同一地区,另一家医院也存在多起类似的事件,这并非巧合和个案,而是基层医疗机构管理上暴露出来的一个漏洞,相信不少基层医院或多或少都存在类似问题。我们不得不反思,冒领停薪留职员工的拨款,医院为什么那么缺钱?
乡镇卫生院被定位为公益性卫生事业单位,财政全额拨款。这样的定位看似光鲜,其实并不能完全支撑其开支。一是不少地区拨款有限,并不能全部全额的拨付,缺钱也就是必然的了;二是虽然收治的病人不多,但被要求的功能一个不能少,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所需的花销自然不少;三是如今不少基层医院人事管理不足,聘用了不少临时工,加大了人力资源开支;四是各项管理成本的水涨船高,收治的病人却不见得多,入不敷出,必然会加大经营困难。
基层医疗机构的尴尬谁能懂?
一个医院管理者,不发动职工靠双手获得经营开支的资本,却采取冒领造假停薪留职员工拨款,来维护医院日常运营,这本身就是最大的尴尬。若不是缺钱到一定份上,哪个院长愿意走这样的歪路子。基层医疗机构缺钱,是其在发展中存在的根本问题的体现,反观其尴尬的处境,不免引人深思。
在竞争上,上有三甲医院的虹吸,下有民营机构的挖墙角,另外还有互联网医院的竞争;在人员招聘上,大专生都难招,本科生更难来,人力资源断层或枯竭;在经营上,即使没有患者,功能种类也要齐全,基础性工作很重,经营效益差,却仍然要做;在支持力度上,政策支持有限、资金支持不到位,资金周转上存在困难……
因此,当我们在谴责、处分管理者违规违法的行为时,也应当注意到以上这些尴尬。只有深入的了解问题,认识到以上尴尬存在的根源,找出根本的办法与途径,才能避免上述不齿事件的发生。
还是编制管理的问题?
当事院长以“辞不掉”员工为由,可以冒领停薪留职的拨款,从侧面反映当下最为关注的一个热点——编制问题。去编制化,被讨论、研究了多少年,如今依然是卫生行业改革迈不过去的坎,尤其在基层医疗机构。
有编制,才可能有留住人的希望,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有编制,同时又可能让人安逸,为有编制的人创造不思进取的温床。完全去编制,实践证明,目前几乎无可能;大规模发展编制,更加行不通,只会阻碍行业发展。因此,如何运用编制保持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同时又不束缚人才队伍的活力,运用好“编制”这把双刃剑,显得尤为重要。
上述事件的报道末尾写道“违规申报的财政预全部上缴财政,相关人员受到相应的党纪政务处分”,这样的结果绝不应是结束,而应当成为大家思考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的新起点。当有一天卫生院的处境不再尴尬,当一天卫生院的经营不再经济窘迫,相信靠冒领停薪留职人员酬劳维持医院日常开支的滑稽事件定会绝迹。
责编 亦一
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