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主任得意门生前来踢馆竞争offer!网友:其它医学生是来陪跑的?

医脉通medlive 医脉通 2022-09-21




导读

11个医学生中,有6个是浙大的研究生/博士/博士后,占据比例超过50%。


来源:医脉通
作者:亦一
本文为医脉通编辑撰写,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综艺节目《令人心动的offer 3》已经播出五期了。

 

随着第三期“湘雅二子”的留级,后续必然会有新鲜血液的注入。

 

果不其然,第四期和第五期陆陆续续就有新生面孔的加入。

 

不过,看完这些新人的学历之后,网友纷纷感慨自己又是“人家凑数”系列的同时,小编注意到,这次“踢馆团”“不简单”

 

为何?

 

我们先来看看三个新人的来历:

 

1.张啸涛,浙大博士,张建民主任的得意门生(已退出节目录制);


图源:视频截图


2.金明,浙大博士,硕士就是严盛主任的学生;


图源:视频截图


3.米日巴尼·买吐松,浙大博士,在心内科监护病房待了一年。


图源:视频截图


可以看出,三人都是浙大的博士,其中不乏主任们的得意门生。

 

这是一种什么概念呢?

 

这里就以武林中的各大门派做比喻,比如有少林派 ,武当派 ,华山派,峨嵋派等,这些得意门生就好比门派中的嫡系弟子,而其它外院医学生则没有这种得天独厚的“自家人”优势。因此,也难怪网友质疑:其它医学生都是来陪跑的吗?

 

另外,小编还发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我们看看首发8位医学生的学历:


 

加上上面新加入的3位,可以看出11个医学生中,有6个是浙大的研究生/博士/博士后,占据比例超过50%

 

那么,这合理吗?

 

在此,我们回顾一下前一季以律政为主题的选手学历:


 

可以看出,基本不存在同一个学校有超过2名学生参加的情况。那么,此次医生季,这样的学生来源分配比例又能暴露出那些问题呢?

 


医学专业最护犊子?就业地域性最强?

 

大家应该都知道考研名师张雪峰吧——“著名单口相声表演艺术家”,说起段子来那是一套一套的,听得学生们也是一乐一乐的。

 

他曾说,医学生在选择学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地域性,因为医学就业地域性是最强的。因此他建议同学们想在哪个省份当医生,就选择考哪个省份的学校。


 图源:视频截图


这么说对吗?

 

大家可以看看身边的实例——

 

你去学校的附属医院实习或规培,医院的医生大多都毕业于哪个学校?

如果你留在了学校的附属医院,你身边的同事大多都毕业于哪个学校?

 

答案应该争议不大——大多来自于你就读的那个医学院校。

 

看了《令人心动的offer 3》的朋友们都知道,此次节目是在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拍摄的,我们看看此次官宣的带教团老师,再看看他们的学历(只有浙大学习经历,其它未写)



张建民,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1983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

 

严盛,浙大二院普外科副主任兼肝胆胰外科常务副主任,199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七年制临床医学系,获得外科硕士学位,2007年于浙江大学获得外科学科学博士学位

 

董樑,浙大二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2007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获得博士学位

 

周东锴,浙大二院肝胆胰外科副主任医师,2010级浙江大学医学院外科学博士

 

林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2009年硕士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

 

谭潇潇,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2014年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

 

可以看出,浙江大学医学院与他们都有不解之缘。

 

因此,本季医学生季,之所以浙大浓度超高,这与医学专业本身超强的地域性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再者,从理性的角度来讲,何种原因促使了这种就业地域性的出现?

 

一个是人脉的问题。

 

医学生如果想要留在国家级/省级头部三甲医院,那基本都是非博忽扰。大家可以想想,本科+读研+读博需要多少年的时间,而这看似苦逼的许多年其实也是大家积攒人脉的好机会。

 

比如读研读博的导师、师兄弟/姐妹,进入的课题组成员等等,这都是大家打怪升级路上的良师益友,亦称人脉。

 

那当医生需不需要人脉呢?这个问题大家心知肚明,这里自不必赘述。

 

还有一个是“嫡系弟子”的问题。

 

我们可以把各大医学院校比喻成武林中的各大门派,他们有自己的掌门人,有自己的练功思路,有自己的独门绝技,也有自己的嫡系弟子。

 

这个时候,如果让掌门人在嫡系弟子和外来弟子中选择一个人当大师兄或继承掌门,无疑,嫡系弟子更有优势,因为他们一脉相承又耳濡目染,这个门派的文化以及作风已了然于心,而外来弟子则显得青涩懵懂(当然不排除天赋异禀的能人)

 

这一点其实在节目中是有体现的。

 

第二期节目中,医学生进行标准化病人门诊考核。其中,湘雅博士李不言被患者怼晕——“医生,你到底行不行?”“你在耽误我的时间!”“你要不给我找一个你们科比较厉害的医生”……

 

而这一切起因是因为李不言觉得患者有颈部椎间盘突出,且有麻木头晕的情况,所以建议她去脊柱外科看看。这个时候患者就感觉医生是在敷衍他,因此狂怼了一顿。

 

事后导师对他的评价也是,李不言不熟悉浙大二院的神经外科,颈部椎间盘突出他们当然可以看。

 

当时网上一片唏嘘,大家都言辞激烈的评判:湘雅博士,就这水平?后来小编据网友评论得知,湘雅医院确实是把神外和脊柱外科分开的(不知虚实,大家可评论区告知小编),因此李不言可能是惯性思维提出转诊。

 

所以通过这件事也足以说明一个熟悉的成长环境很重要。

 

当然,当医学生大多都来自于浙大时,这也就意味着,其它顶级的医学院鲜有学生参加,这是为何?

 


医学综艺节目的尴尬

 

其实,这个节目自官宣之初就饱受争议。很多网友都认为,医学综艺不过是培养网红的手段,真正想当医生的人是不会参加这个节目的。

 

他们的顾虑对吗?

 

在小编看来,是有道理的。因为医生不同于其它职业,他直面生死,争分夺秒,根本没有试错或是作秀的机会,他的严肃谨慎性就决定了他与综艺节目格格不入。

 

而综艺的尿性呢,向来以抓眼球炒话题著称,确实难以保证不会魔鬼剪辑,喧哗取宠。

 

因此前期我们确实也听到了很多优秀的医学生接到节目邀请却狠心拒绝的消息,现如今也确实没看交大复旦、北医华西、协和同济等顶级医学院的学生参加。

 

这里有必要说一句,恋爱综艺《心动的信号》都可以找到华西口腔的医学生,而在这个聚焦医生成长的就业节目居然没有。


 

由此可见,医学综艺类节目要被医学群体接受,确实有很大的鸿沟需要逾越。

 

其实,站在理性的角度分析,医学生确实忙成狗,科研论文实验临床,哪个不是压在身上的大石头。另外,越高学府的学生越容易被观众“神化”,彷佛他们的顶尖学历就代表着他们就应该无所不能。

 

比如第三期中“湘雅二子”被留级,很多网友便纷纷群嘲湘雅,更有甚者评论,这是把他们的导师架在火上烤。

 

有必要如此咄咄逼人吗?

 

小编觉得大可不必。

 

很多时候,大家都喜欢看各路综艺神仙打架的场景,可生活中哪有那么多的“高光时刻”,有的不过是摸爬滚打、如履薄冰。再者,还有一个小编一直以来都在强调的一个观点——学医从医这条路,任何一位现在厉害的大牛都是从曾经苦逼的小白磨练而来

 

那么,再回到这个问题——医学综艺真的有那么尴尬吗?

 

其实不然。

 

没有精致的妆容,超强滤镜都掩盖不住的疲惫,正好是你我都曾经历过的真实。


图源:视频截图

 

on call 24h+、36h+,还是打发了疲惫去做手术看病人,正好是医生们的常态。


图源:视频截图 


生老病死,人生无常,恰是人世间最好共情的苦难。


图源:视频截图 


老师的教导,学生的成长,那是传承最美好的样子。


 图源:视频截图


或许这集节目最大的期许就是:当扯下了当医生的遮羞布后,当大家都认清现实困境之后,还有人会去了解甚至去理解医生,还有人会义无反顾的去选择这个职业。


责编 亦一 小脉

还有件重要的事跟你说


最近微信文章不再按时间顺序排列。

这可能让你无法及时看到我们的文章。

 

为了以后我们能每晚6:30见面,我想邀请你

将医脉通设为“星标”,或经常为文章点“在看”

 

不见不散哦!




精彩回顾


➤ 悲痛!大连一医院副院长殉职!数名医务人员感染,多家医院停诊!钟南山最新研判来了……

➤ 援鄂护士被撞身亡,肇事者获刑五年半!家属对判决不满,被质疑借舆论绑架司法

➤ 深圳卫健委公号被投诉低俗博流量,回应:会适当收缩尺度 | 医脉3分钟

➤ 又一起!患者死亡,家属网曝医生索要红包!医院:是会诊费!

戳这里,更有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