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工资翻倍仍招不到人!医院这一岗位火了

医脉通 2022-09-2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健康界 Author 谷会会




导读

他们的春天来了……


来源:“健康界”微信公众号
作者:谷会会




这本是医院最不起眼、最不被重视的岗位和科室——编码工作隶属于病案室(科/部),本质上是一种疾病分类统计工作,却一度被其他医务人员视为“仓库保管员”。

 

当然,与最不被重视如影随形的,是其薪资待遇也常常在全院垫底。

 

然而,随着病案首页与医保结算清单重要性的提升,这一情况正在发生改变。

 

“到2025年底,DRG/DIP支付方式覆盖所有符合条件的开展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基本实现病种、医保基金全覆盖。”近年来,随着DRG/DIP 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以及新版三级医院评审标准的出台,浓缩了住院患者全部诊疗信息的病案首页数据,作用被不断放大。

 

尤其是DRG/DIP的推行,准确的病案首页数据与医保结算清单不仅是制定分组的基础,更决定着患者的入组情况,直接影响医院“收入”。

 

“得病案首页者得天下”的声音,一时间在医疗圈流行开来。

 

而病案首页数据质量,除了要求临床医生把主要诊断和手术操作写准确,更需病案编码人员对首页数据进行正确分类,将其“翻译”成机器可以识别的语言(编码),才能上传给相关部门。

 

病案首页及医保结算清单编码的正确率由此成为各部门追逐的目标,其后的编码人员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DRG付费时代,编码就是钱(coding=money),编码员成为影响医院经济的关键环节。”国家卫健委医院管理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医保局技术指导组清单标准组组长焦建军主任告诉健康界,医院将不得不重视。

 

一方面,是地位提升、工资增加、领导重视,“或许编码员的春天真的来了”;另一方面,是工作量的加大——由于卫健委和医保局对病案首页数据的要求不同,编码规则也存在一定差异,为了确保给到卫健委和医保局的数据质量,很多医院都要进行“双编码”,这就相当于每个编码员要做两份工作。


 

作用有限、边缘部门、老弱病残集散地

 

医生在病案首页填完疾病诊断、手术操作之后,为方便统计分析,还需将这些信息按照一定规则进行归纳、分类,使之成为一个有序的组合,形成一串字母数字代码,而后者就是编码员要做的。

 

医生诊断是为临床诊疗服务,而编码员进行编码则主要是为了更好的进行统计上报,二者出发点不同。

 

在2009年开始实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之前,在全国各级公立医院,病案首页数据的应用有限,编码的版本也不统一,没有专门的机构来维护或升级这些编码库。

 

“当时编码后的数据被上传到了卫生行政部门的统计信息中心,最后汇总生成一个统计报告或年鉴,作用十分有限,对医院也没什么太大的影响。”焦建军告诉健康界。

 

据西南某医院病案科李明介绍,当时院领导更倾向于使用财务数据,因为财务数据不仅质量更高,也能直观反映医院的发展情况。

 

“作用有限”意味着“不太重要”。作为成本部门,编码员及其所在的病案科长期处于不被重视和关注的状态,“仓库保管员”,是很多人对他们的印象。

 

“当时的病案科都是二级科室,隶属于信息部、医务部等部门,不管是人员编制、职称状况,还是薪资待遇在医院都属于边缘部门。”李明告诉健康界。

 

其中,包括编码员在内的病案工作人员多是”老弱病残”或几近退休人员。由于当时对编码准确性的需求也不高,在实际操作中,常常由临床医生直接从医院信息系统(HIS)系统内嵌的疾病编码库中进行选择录入。

 

“有些医院甚至没有专门的病案室或编码人员,即使有少量病案人员,由于配置有限,编码人员也不会进行严格审核。”焦建军说。

 

“过去我们的工作是非常轻松的,几乎从没有加过班,当然工资水平也是垫底。”作为一名编码员,陈贺在武汉一家三甲医院病案科工作已10年之久,他很多同事都是从临床等其他岗位转来的,“例如年纪大的护士,由于不能值夜班等原因,托关系进到病案科”。


 

编码员的春天来了?

 

改变发生在新医改推行之后,尤其是国家卫健委公布了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即国考)与国家医保局推行DRG试点之后。

 

“国考”关乎医院的“面子”,是卫健部门后续资源分配的重要依据,直接影响医院的科研、项目、资金等实际利益。其中,三级公立医院考核体系中,26个国家监测指标中有9个与病案首页信息相关;二级公立医院考核中,21个国家监测指标中有8个与病案首页信息相关。

 

DRG付费改革则关乎医院的“票子”,医保结算清单作为医保给医院唯一的付费依据,其190个数据项中有66项数据来自病案首页。

 

从此之后,病案首页直接与医院的“名”和“利”挂钩,病案科以及直接处理病案首页信息的编码员,一跃成为其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

 

“编码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医院成绩和医保收入。”李明解释道,编码错误造成数据失真,将直接导致绩效考核与首页相关指标难以计算,医保DRG不能入组或入组错误,医院无法得到应有付费。

 

李明还记得,8年前她刚当编码员的时候,病案室还是信息科下属的二级科室,2019年前后,病案室直接升级为一级科室,更名为病案管理部,增加了数据统计、分析等职能,由院领导直接管理。

 

科室升级,待遇自然也水涨船高。“我们之前的绩效一直都低于院里平均绩效的,现在均比平均绩效高。”李明说,算下来到手最少也有一万(税前)——据成都市统计局,2020年成都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月工资为8705元(税前)。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案科何平告诉健康界,2022年3月起,他们编码员的工资将正式涨到一万(税前),而之前他们只有5000元左右——2020年重庆市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7818元(税前)。

 

除了工资的提升,还有院领导的不断视察,甚至参加相关会议的时候有时会带着李明和同事们,将她们推到前台进行经验的分享,都让李明意识到,病案与编码的工作,与之前不同了。

 

“大家都觉得,或许编码员的春天真的来了。”李明说起她与同行们交流的感受。


 

这个突出问题背后,藏着阻碍改革的风险

 

地位提升、工资增加、领导重视的同时,还有工作量的加大。

 

陈贺直言,医院推行DRG试点以后,他们的工作量越来越多,医学在不断进步,编码库也在不断更新,医院对编码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其中首要的就是保证编码的准确性。据陈贺介绍,医生写病案有自己的习惯,有时候填写的疾病诊断可能并不符合编码的原则,他们需要回去详细阅读病案,甚至找到临床医生进行当面沟通,几经讨论,才能找到正确的主诊断,进而正确编码。

 

为提高准确性,他们除了基本的编码工作,还需要相互交叉审核,进行病案质量控制,定期开会,讨论编码错误的原因。

 

“甚至还要与临床医生开会。”李明说,这是为了帮助医生们理解编码规则,正确填写主要诊断与手术操作。

 

除此之外,由于卫健委和医保局对病案首页数据的要求不同,编码规则也存在一定差异,为了确保给到卫健委和医保局的数据质量,很多医院都要进行“双编码”。

 

“相当于一份病案首页要按照不同的规则编两遍。”何平指出,这就相当于每个人要做两份工作。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编码队伍水平一直以来都参差不齐。中国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病案科发布的调查显示,2018年湖北省的编码人员中,转岗而来的医学相关专业人员占比最高,接近60%,对口的卫生信息统计管理专业人员仅占20%,另外还有22%的人员没有任何医学背景。

 

实际上,病案编码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和知识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编码规则等多方面知识,技术性强,且过程抽象、枯燥、重复性操作多,极易出现错误。

 

缺乏一支强有力的专业编码队伍,无疑为住院病案首页的正确编码增加了不少难度,影响国家医保DRG/DIP支付方式的改革进程。

 

国家病案管理质控中心主任、北京协和医院病案科主任王怡就曾发文提示,2020年国家病案管理质量控制中心对病案首页数据质量进行核查,发现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医师及编码人员未掌握主要诊断填报原则、主要诊断填写和编码错误。


 

配备不足,这个热门岗位的需求如何满足?

 

随着三级医院等级评审、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以及未来三年DRG/DIP的全面铺开,愈发重要的病案首页数据与医保结算清单,将激发医院对编码员更高的要求与需求。

 

“未来我们希望医院能够开发自己的大数据编码系统,将许多初级的、重复性的编码工作替代,让人能解放出来,进行质量控制与统计分析。”谈及职业前景,李明认为除了工资待遇,编码员应该借助智能工具,不断提升自己的质控水平以及数据分析能力,能从数据中提炼有价值的信息,帮助临床科室、医院进行科学管理。

 

而何平则期望薪资水平提升以后,他能够招到数量更多、更专业、更对口的编码员。

 

据李明介绍,她曾就读过的成都中医药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下面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医院管理,一个是医疗保险,此外还有一个卫生信息管理专业,都是编码岗位的对口专业。这些专业一年的毕业生数量大约在150人左右。

 

“实际上,只要学过病案信息管理学这门课都可以。”何平是重庆医科大学病案信息学课程的授课老师,据他观察,学校每年上过该课程的学生,不超过40个。

 

当然具有临床相关专业的人也符合岗位要求,“只不过少有临床专业的人愿意干编码的。”李明说。

 

“我2014年毕业的时候,还是实习的带教老师帮忙介绍的工作,但是我后面几届的师弟师妹们在校招的时候基本就把工作定下了,非常抢手。”据李明介绍,其中很多本科生去的都是大型三甲医院。

 

2019年江苏省肿瘤医院病案室相关研究显示,我国编码员配备严重不足,编码员与床位比普遍为1:100,专业编码人员的床位比甚至到了1:400,而在国外较发达国家,这一数字为1:10-20。据此推算,编码员,尤其是专业编码员的数量未来将有数十倍的增长空间。

 

随着相关政策的推进,医院对优秀编码员的争夺将愈发激烈。

 

通过增加工资,重医附一院期待吸引更多优秀编码员的加入。“而短期内如果无法实现,我们打算将年纪大的临床人员进行培训之后,转岗到病案室,进行初步的编码工作。”何平说。

 

“实际上,目前还处于政策前期,很多医院还没有真正进行DRG付费,一些院领导对编码工作的重要性,还没有深切的感受。”焦建军说,真正有远见的院领导,都在提前储备相关人才,打造高质量的编码队伍。

 

据他预测,未来3-5年之内,编码员一定会成为一个热门的岗位和专业,编码工作的门槛会像临床工作一样,没有高学历、高水平,将无法胜任。

 

(应采访对象要求,李明、陈贺、何平均为化名)


责编  苏沐





精彩回顾


➤ 突发!多国宣布疫情结束,中国如何应对?

➤ 28岁员工突发心梗离世,拿什么来拯救被猝死盯上的年轻人?

➤ 被医院解聘!张煜医生究竟说了啥干了啥?

➤ 最新!这一省卫健委发文:医务人员职称评审将重大调整!

戳这里,更有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