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500万人口的上海全域静态管理,这一轮疫情何时迎来拐点?

医脉通 2022-09-2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健康界 Author 刘文阳




导读

抗疫“模范生”为何表现失常?


来源:“健康界”微信公众号
作者:刘文阳



继“半封城”之后,上海首次提出“全域静态管理”。

 

“采取全域静态管理、全员核酸筛查、全面流调排查、全民清洁消杀等综合防控措施,分批实施、无缝衔接,真正把风险人群管住,尽早实现社会面清零。”3月30日晚举行的上海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上海市委书记、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强指出。

 

此前,3月27日晚间,上海公布新的防控政策:3月28日5时起,上海市以黄浦江为界分区分批实施全员核酸筛查。

 

第一批,浦东、浦南及毗邻区域先行实施封控,开展核酸筛查,4月1日5时解封。同时,浦西地区重点区域继续实施封控管理。


第二批,4月1日3时起,按照压茬推进的原则,对浦西地区实施封控,开展核酸筛查,4月5日3时解封。

 

从最初的“网格化管理”,到不同区域被统一划分到“重点区域”和“非重点区域”,再到以黄浦江为界进行分区封控,封控期间全体居民足不出户,暂停公交、地铁、轮渡、出租汽车、网约车运行。有网友将这一系列封控政策的调整形容为:“先是网格化,然后九宫格,现在变成了鸳鸯锅。”

 

根据压茬推进的原则,4月1日是浦东解封、浦西封控的日子。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数据,3月30日,上海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55例,无症状感染者5298例,约占全国当日新增的三分之二。

 

自3月24日单日新增首次超过1000大关,上海连续一周是全国新增感染病例最多的省份,3月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已经32073 例(不计外溢)。而一周以来全国新增第二高的省份是吉林,该轮疫情已累计报告42028例(不计外溢)。

 

起跑线上失利后,封控也慢了半步。急病遇上慢郎中,如今,上海提出全域静态管理,彻底让这座2500万人口的大城市慢了下来。这一回,何时能阻断病毒?


上海市与吉林省所占全国每日新增比例情况,图表来自公众号“吾是疾控人”



上海疫情走势如何?

 

上海本轮疫情发现的首例感染者,出现在2月28日。当日下午,居住于普陀区的一位56岁退休女性,因发热前往同济医院发热门诊就诊,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3月1日,市疾控中心复核依然为阳性,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轻型)。该病例已全程接种过疫苗。

 

接下来将近一周的时间,上海日新增确诊病例是个位数,新增无症状感染者两位数。很多人尚未感受到这次疫情有何不同。

 

居住在闵行区的刘晓晨感受到异常,是在3月8日。那天她正在上班时,接到居委会的电话,说小区出现阳性病例,让她回去做核酸。她的同事也陆续有人接到同样的通知。

 

“以往上海从来没有如此大规模做核酸检测过。大家感觉,这回疫情比较严重。”她对健康界说。

 

接下来,是隔离酒店华亭宾馆管理出现疏漏,引发本土感染并导致传播;上海六院在对住院病人进行风险排查时,发现一外省来沪住院病人核酸检测阳性,在随后的排查中又陆续发现阳性感染者。

 

伴随上海疫情相关事件频频上热搜的,是上海日增感染病例的不断上升——从两位数升至三位数,再到四位数。直到从3月24日,日增病例超1000例后,疫情呈现暴涨趋势。


图源:健康界


3月18日,吴凡(上海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坦言:“随着网格化筛查的推进,上海的感染人数短期还会继续增加,这符合我们的预期。以前的病例数字只是冰山一角,现在要把‘冰山’底部兜进来,才知道这个底有多大。”

 

3月30日,上海单日新增感染人数5653例。香港大学病毒学家金冬雁向健康界分析,根据香港疫情防控的经验,日增感染者接近6000例后,疫情的防控的难度变得很大。

 

他分析道,上海采取了强有力的干预措施,按照传染病流行的规律,这会降低感染人数。但是对于奥密克戎而言,由于隐匿性强、传播力强的特点,干预的时机不同,效果的差异性很大。

 

“因此,对于接下来上海疫情的走势如何,需要几轮核酸检测之后,才能掌握相对完整的情况。”金冬雁说。

 

3月30日,上海的新增数比前一天减少327例,一改上海疫情此前连续14天上升的趋势。

 

“上海疫情已有转折?不然!这种暂时下降,更可能是因为触及当地检测和收治能力的极限,等各地的增援力量到达后,上海疫情近期还会往上冲。”浙江省流调专家队副组长、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疾控中心副主任李欢龙在“疾控先生”撰文表示。

 

“本轮上海疫情预计有6万左右的人会感染。”李欢龙预计,上海在1周左右迎来疫情高峰,10天左右明显下降,20天后,即4月20日左右,疫情得到彻底控制,新增数有望控制在二位数甚至个位数,或基本上达到社会面动态清零的目标。

 


抗疫“模范生”为何表现失常?

 

两年多以来,这座城市依托高水平的专家智囊团、专业的流调队伍、高效的多部门协同等,一次次将疫情消灭于人们无感之时,以“精准防控+经济发展+最小限度的折腾”闻名全国。

 

然而这一次,和奥密克戎BA.2变异株“短兵相接”,上海最初阻击病毒失败,而后封控区外被发现的新增感染者不断增加,后来只得不断扩大封控范围围剿病毒。

 

精准防疫“模范生”这次为何表现失常?

 

事实上,上海精准、科学防控的方法没变,但是病毒变化了。

 

2021年末,天津出现国内首起奥密克戎输入病例引发的疫情,打响中国应对奥密克戎毒株第一战。疫情发现时已传播三代,天津通过核酸筛查确定范围,在范围内确定了封控区。最终感染人数总计控制在500例以内。

 

但是,从1月初至2月底,中国大部分国内本土病例为BA.1进化分支。

 

从3月份开始,感染BA.2进化分支的确诊病例,开始在上海、广东、江苏、吉林、山东、浙江、北京等地出现。这种变异株比原始的变异株BA.1传染性增加了30%,传播力更强,如出现社区传播,感染病例数在2天到3天可以翻倍。

 

“更为麻烦的是,根据一些尚未经证实的研究说,BA.2的感染者当中,存在着隐型奥密克戎。这些感染者用现有的检测方法是检测不出来的”,病毒学专家常荣山表示,这也使得多地难以追溯传染源头。

 

如此,疫情的精准防控成功与否,成为概率性事件。金冬雁举例说:假如有人感染了病毒,此人在无症状的前几天,他核酸、抗原检测都是阴性,但是他能够将病毒传播给别人的,谁能防范得了?


 

上海本轮疫情中表现不如深圳?

 

有人将本轮疫情中的上海和深圳比较,认为这两个有很多相似之处的特大城市,同样面对BA.2变异株,同样由香港输入病例引发。然而,由于在疫情初始阶段采取了不同的防控措施,所以才会呈现不同的疫情走向。

 

3月30日,上海单日新增确诊病例355例,无症状感染者5298例;相比较之下,深圳当日新增确诊病例6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单日新增总感染者人数,上海是深圳的600多倍。

 

根据上海和深圳3月份的总感染人数数据,常荣山分析,相同人口规模的城市,如果面临同样的情况,早期相差大约一周的时间,开展“高、中风险区”式的封控,阻断病毒。疫情一旦扩散开来,总感染规模可以相差20倍以上。

 

3月29日,中国疾控中心专家电话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深圳在疫情没有失控的时候决策行动果断,在一周之内控制疫情,目前开始复工复产。专家总结认为,早期便开展强有力措施,经济成本最低,社会效益最大。

 

然而,上海和深圳疫情情况是否类似,尚未可知。金冬雁认为,虽然上海和深圳发现疫情的时间节点相近,最初检测出来的数据也相当。但是,很可能上海在发现疫情时候,病毒已经隐匿性传播了一段时间,感染病例已经成规模了。

 

据常荣山分析,上海疫情的源头有多种,部分来自北方,尤其是吉林、莱西的可能性最大;部分自香港,占比大于北线。

 

在中国乃至全球所占据的重要经济地位,也使得上海的疫情防控决策,更为艰难。上海创奇健康发展研究院创始人、执行理事长蔡江南对健康界表示,上海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口岸城市乃至经济中心城市,作出一项政策调整,约束和边界更多一些,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更多,这就使其难以像深圳那样,一开始就狠下心,直接采取封城举措。

 

3月12日,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指出,必须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从严从紧、从细从实抓好疫情防控工作。

 

面对外界一些呼吁封城的呼声,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顾洪辉在3月15日的发布会表示:“目前上海没有封城,现在也不必封城”;上海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吴凡在3月26日的发布会表示:“我也看到网上有人建议,咱们就下定决心封上3、5天,封上一周不行吗?不行!”

 

3月26日,上海宣布,利用双休日,非重点区域开展1轮抗原检测,重点区域开展2轮核酸检测并封锁至少2天。如果检出阳性,则继续封锁2天,并检测2轮,而后锁定疫点封控封闭管理。

 

李欢龙把这种战法总结成“轮番短期封锁+大规模核酸检测+保持对外交通畅通”。他早在3月25日就撰文指出,上海选择了一条中间道路,即在“不封城”与“控制疫情”间寻求平衡,也就是说,在“不封城”这个大前提下来“控制疫情”。

 

在他看来,这种车轮战法由于封控时间不够长、人员流动未能完全阻断,阻止疫情传播的速度、效率大打折扣,只能延缓病毒传播(即本来每日新增数可能是一万例,现在控制在三五千内),但要想达到“动态清零”的目标,难!

 

“事实证明,这种战法是不成功的。”李欢龙说。


 

上海无症状感染者为什么多?

 

和同样在本轮疫情中感染者较多的吉林相比,上海无症状感染者比例要高很多。

 

以3月30日数据为例,上海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55例,无症状感染者5298例,无症状感染者占比93.7%;吉林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340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835例,无症状感染者占比38.4%。

 

上海交通大学-耶鲁大学卫生政策联合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赵大海告诉健康界,无症状感染者比例较大,和所发现的病例还处于被感染的较早阶段有关,这意味着追踪潜在感染者的速度较快。

 

“再者,大量数据证明,接种了新冠疫苗后的新冠病毒感染者中,成为无症状感染者的概率,会远高于未接种新冠疫苗,或未全程接种新冠疫苗者。”他介绍。

 

根据2022年上海市卫生健康工作会议上的消息,截至2022年2月15日,上海全市累计接种5549万剂次,完成全程接种人数达2242万人,接种覆盖人群占全市常住人口的95.1%,1063万人接种加强针。

 

金冬雁同样认为,上海无症状感染者比例高,和接种疫苗的保护力好,以及打了两针乃至三针者的比例高有关。

 

“BA.2原本大都是轻症,接种疫苗之后‘轻上加轻’,已经接近于‘无症’了。”金冬雁说。

 

而李欢龙在分析“吉林每日的新增数为何长期(至少已连续11天)稳定在2000例左右、不上升也不下降”时认为:这说明当地的检测和管控能力触及了天花板,所以从报告数来看,似乎十分稳定,但并不能反映真实的疫情状况。



“我们的认识不足,我们的准备也不够充分”

 

根据“南平疾控”微信公众号,截至3月28日,上海本轮疫情已波及20省80市。

 

外溢情况较为严重,加上诸如护士因延误治疗而去世、上海六院医务人员肢体冲突等事件的发生,让不少人对上海这一次的抗疫表现颇有微词。

 

金冬雁表示,挤兑医疗资源、影响就医秩序,是一个城市出现疫情之初,很容易出现的情况,重要的是尽快进行改进。

 

此外,他认为,上海前期未直接采取封控举措,是小心地在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之间作选择,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防控政策不断调整,也是和新的对手交战之后,根据形势适时作出的改变。

 

“面对传染性、隐匿性极强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我们的认识不足;针对感染者大幅增长的情况,我们的准备也不够充分;同时,一些防控措施执行不到位、落实不到位,有的封控地区群众生活保障不够周到。”3月31日上午10时,在上海举行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市委副秘书长、市政府秘书长马春雷表示。

 

“我们诚恳接受大家的批评,正在努力改进。”马春雷说。



明天起,浦西地区核酸筛查将全面展开

 

3月31日,浦东、浦南及毗邻地区这一轮核酸筛查已接近尾声。

 

马春雷介绍,4月1日起,浦西地区的核酸筛查将全面展开。这一批涉及人数更多(1600万人)、管控范围更大(12个区)、各类情况也更复杂。

 

全民核酸检测结束之前,最终的感染者人数尚难预估。而基于当前上海正在分两个区域和两个时间段进行全民封控和核酸检测,赵大海预估:上海疫情有望在4月中旬之前出现根本性好转,4月底之前实现清零目标。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系系主任张作风撰文分析,浦东、浦西分别封区的措施,再加上核酸普检,有可能把发病感染的高峰后移,使之平稳,也有可能会有一定的下降。

 

与此同时,他也认为,如果冰山下的社区感染不能查清(也许不可能查清),新冠疫情会卷土重来,此起彼伏。

 

只有建立有效的群体免疫屏障,才能有效下降病毒的危害。

 

他建议,在目前上海的高接种率的情况下,鼓励群众接种第三针,同时提高老年高危人群的接种率和加强率。


 

专家建议:综合考虑疫情防控付出的成本和代价

 

新冠疫情尚未结束,每个城市都有可能遭遇病毒的袭击,暴发疫情。

 

“从长远来看,疫情防控政策的实施,需要综合考虑成本和收益。”蔡江南建议,要考虑采取一项疫情防控措施,需要抽调医疗资源,投入社会成本。与此同时,还会带来一部分医疗停摆、社会停摆。这会对新冠之外的患者,以及别的社会群体造成损害。

 

日中介护学会 高龄社会健康研究院 院长杨金宇向健康界介绍,按照灾害医疗的思维模式:


一是要避免社区感染;

二是要避免医院感染;

三是要避免疫情冲击医疗资源,带来医疗次生灾害;

四是要避免社会次生灾害;

五是要减少非疫情死亡,预防疫情期间比过去同期死亡人数增多,减缓疫情对社会造成直接/间接冲击。

 

疫情防控涉及全社会范围内的资源调整、分配。新冠肺炎的病死率,决定了疫情防控的收益,即通过疫情防控能拯救多少生命,但防控措施也需要考虑成本。杨金宇表示,“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说的就是同样的道理。

 

如何平衡成本和收益?蔡江南表示,这就需要尊重科学、尊重专家、尊重规律。

 

“首先要有公开的数据,靠数据说话、决策。”蔡江南说,在此基础上,允许由疾控、病毒学、卫生经济学、社会管理学专家等组成专家团队,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开、充分探讨,综合考虑疫情防控付出的成本和代价,测算病毒感染带来的损害,和医疗、经济停摆带来的损害哪个更多,并根据测算结果进行政策调整。



新变异株或已出现,疫情防控走向何处?

 

常荣山介绍,国外已经出现一种新变异株XE(Stealth Omicron),是OmicronBA.1和BA.2的组合,国内还未发现。XE的传播力在BA.2的12.5的基础上再增加了10%,RO值约为13.75。

 

“这对未来的疫情防控来说,难度再次升级,任何聚集性活动,都将在扩散的城市、小区带来传播。”在他看来,现在上海感染者数量巨大,不排除已经出现变异株XE的可能性,需要多做基因测序,早些获得第一手资料。

 

在杨金宇看来,人的免疫功能和病毒同时在演化,最后达到共存,这些是现代免疫学和病毒学的基础。按照自然辩证法,病毒要生存下去,就要和人类达成平衡,“这就是为什么病毒的致病性越来越弱,但是传播能力越来越强。”

 

杨金宇曾旅居日本16年,据他介绍,疫情两年多以来,日本的各项研究调查持续进行,对疫情发展的规律以及病毒与人体免疫的演进状态等也基本研究清楚。在高保护力疫苗的高接种率下,社会免疫屏障已经形成。新冠疫情逐渐流感化,由此成为日本社会的共识。

 

在我国,随着上海宣布全域静态化管理,这座曾经被人们认为最不可能封城的城市,正在走向事实上的封城。

 

“所以让我们暂停无谓的争论,将注意力集中到怎么减少防疫的次生损失上来。如何做到让非新冠病人的治疗不被耽误,如何让服务业的从业者能够得到帮助并且过得下去,我们需要给出真正兼顾与平衡的回答。我们没有只顾防控新冠疫情,而不顾其他的无限资本。”环球时报特约评论员胡锡进说。

 

最终考试结束的铃声尚未响起,魔都的“答卷”成绩如何,还待时间印证。

 

(应采访对象要求,刘晓晨为化名)


责编 苏沐





精彩回顾


➤ “你可怜可怜我吧”,那位不会网购抢菜的长春老人,刺痛了2.6亿中国人

➤ 上海大叔打麻将用蔬菜代替钞票!网友:你们这玩的有点大啊 | 医脉3分钟

➤ 42岁女子减肥几个月,没想到欣喜过后是悲剧!医生:检查结果很意外

➤ 最新!2022年新冠疫情防控知识手册来了,关系到所有医务人员

戳这里,更有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