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上海疫情还没完,北京又拉响警报!上海医生陆巍跑去了哪里?
导读
这个社会需要善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往日里,京沪高铁这一连接中国两大超级中枢城市的主干线,人流如织,即使是每隔一刻钟的发车间隔,车厢里也常是座无虚席,成为中国高铁网的核心流量与盈利担当。 然而,上海新冠疫情的突然大爆发,让这条素日热闹非凡的铁路线一下子归于死寂,连同接近停飞状态的京沪航线,北京与上海之间密集的人潮流动被突然按下暂停键。 而又有多少人,困在了京沪线的两头。本来的短差,一下子成了长达数月的异地长游,在沪的离不开,在京的回不去。 外科医生陆巍,便是那个回不去的上海人。
01 今年2月25日抵京的他,差不多已经两个月未能回去,接下来“归期未有期”的等待,还不知道要到何年马月。 将时光的录影带倒回到一年前,刚刚结束在海南澄迈县人民医院为期半年的医疗扶贫工作的陆巍回到上海,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迎接他的不是接风会,而是一场足以摧毁其职业生涯的医疗风波——上海新华医院“肿瘤门”。 2021年4月18日,身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生的主治医师张煜发文,指责上海新华医院普外科医生陆巍在给肿瘤晚期病人的治疗过程中超适应症乱用药、向患者推荐不必要的基因测序与不合规的细胞免疫治疗。 一时间舆论哗然,网络舆论对陆巍展开炮轰,声讨之声,此起彼伏。 这看起来是一个偶然事件,其实是偶然中的必然。人到了一定程度,你往往就会知道,不确定性是人生常态。你越是成功,就会越敬畏偶然,因为成功的副作用是会产生不可掌控感。 面对如此场景,刚回到上海心神未定的陆巍一下子懵了,他想站出来说些什么,但发现自己此刻面对群情激愤的吃瓜群众,再多的解释都是徒劳的,没人会听他对治疗方案的详细解释,或许是听不懂,更多的是不想听。 因为低维的人看高维的东西,永远是只能看到这个东西的低维投影,所以横看成岭侧成峰。分对错是定性思维,讲分寸是定量思维,前者是静态的,后者是动态的。 世界就像一个洋葱圈,你一层一层剥开了看,就会发现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即便是真理,也是相对的,规范更不是非此即彼,而更似波粒二象性,规则的波与不规则的粒子,有第三个维度,甚至更多的维度在决定。 别说陆巍自证其说也等于白说,哪怕随后国家卫健委迅速组织专家组,对陆巍的治疗方案进行论证,得出的结论是“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治疗原则基本符合规范”也激不起这股舆论涟漪丝毫回漩。 面对最高权威的调查结果,张煜坚持一己之见,毫不相信,继续炮轰陆巍和国内医疗环境。并且声称要“舌战专家组”,一决雌雄。 可惜,你愿意做堂吉柯德,可是专家组不是大风车。但是,一时之间,积重已久的医患不互信,加之于“反对即正确”、众口铄金的网络逻辑下,医患矛盾的怒火,还是瞬间被点燃。
02 张煜医生自己,也在这轮舆论炮火中将自己击伤,被供职的北医三院解聘,失去了工作,又背上同行相轻的名声,可以说,丢掉了自己苦学多年才求得的谋生饭碗。 在这个世上,权力和利益都不肮脏,脏的只是人心。 生活就是一场人性与兽性的艰难斗争,如果你没有战胜自己欲望的金刚钻,就不要去那揽瓷器活,别想着更上一层楼,手可摘星辰。老老实实做一个普通人,当一名普通医护人员,虽然钱少事多,可一生平安,也是一种成功。 千万不要自以为聪明,因为个人的能力与聪明在时代面前,往往都是微不足道的。 此后,陆巍多次想站出来为自己辩白,试图想还原事情的原委,可是网络的洪流,人们只关注热搜。热闹才是大家愿意看的,你的痛痒无人感兴趣。更何况,国家专家组的论证尚且无人信,会相信你一个当事医生的话? 这是一个信息过载的年代,我们身处这个时代,你可能什么都缺,唯独信息不缺。我们最容易获得的信息,也是别人希望我们看到的信息。我们最缺的,是自我筛选信息的能力,提高获取信息、鉴别信息的能力。 一个人被别人洗脑是容易醒的,最怕就是自己给自己洗脑,那就永远醒不过来了。这就是网暴的可怕之处,网络无刀,却杀人无血。 2021年5月,上海市卫健委对陆巍做出行政处罚:警告、罚款人民币三万元,暂停执业6个月。处罚理由是:未按规定填写病历资料,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中未按规定履行告知义务。 对于这样的处罚陆巍是感到莫名的,他觉得既然国家卫健委组织的专家组论证,已经证明治疗方案没有问题,自己又何故至此? 后来一想,可能是出于平息舆论的考虑,便就忍下了。本以为风波过去后,自己能够回到手术台的陆巍,没有想到噩梦会一直持续。 不料张煜重拾刀戟,再一次与陆巍交锋,陆巍在百口莫辩中又一次成了网上众人唾弃的“黑医”。 张煜一炮而红,站上了道德和流量的制高点,手持道德大棒,有了杀伐决断的权力,不仅是对陆巍,甚至可以是任何医生,或是整个医疗体系。 经济学上有个热词叫“苟且红利”。 什么意思? 就是说,大家虽然都在做同一件事时,你只要稍微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里面其实有很多“苟且”的人。这时候,你只要稍微一点点与他们不同,标新立异,就能享受到红利。正是因为别人的“苟且”,你破茧而出,将鸡蛋从内部打破,获得新生,也获得了收益。 更准确地说,这其实是给刀刃向内的人,“不苟且”的红利,但这是以自己的同行者牺牲为代价的。 背负处罚和“黑医”骂名的陆巍,在医院成了边缘人,他只想能尽快忘掉过去回归临床,但这些都成了奢望。他从没想过自己20年的从医生涯,会以如此形式被斩断。
03 上海卫健委和新华医院展开了各项调查,以查清在治疗过程中是否存在利益输送。 对于这样的疑罪从有的“自证清白”,陆巍是郁闷的,但后来想也许只有这样,以事实说话才能打消大家的疑虑,他相信时间和事实会还自己一个公道。 陆巍说他从未真正体验过什么叫度日如年,而这样的煎熬日复一日地轮回了300多天,还不知道尽头在哪。人世间的苦啊,陆巍就像吞药一样囫囵咽下,不敢细嚼品味,不能驻足自观处境,一日一日就这么数着这样的日子过。 王马丁说,如果有一天,我眼泪掉下来了,那肯定是因为酒太辣。 内心摧残,几度到崩溃极点的陆巍坦言: “幸得全国各地很多素不相识的医生同行和理性患者的支持,才让自己死扛到现在。他们说你陆巍不能就这么倒下了,你背的这口锅不是压在你一个人身上,而是全行业,是非对错必须说清楚。” 于是,在经历上海市卫健委和新华医院的详尽调查后,陆巍向上海市杨浦区法院递交了诉状,控告张煜对自己的诽谤。 陆巍想着唯有事实与法律,可以还自己以清白,但却一直未得受理。 他实在想不清楚其中缘由,他觉得重证实据是最能还事实以真相的,也是自己的基本权利。 无奈之下,陆巍选择北上进京,这便有了文章开头的陈述,像极了《我不是潘金莲》中的李雪莲,他想讨要一个“说法”,绝不能让莫须有的罪名污了自己的从医生涯。 只是未曾料想,自己预计的一两周的行程,因上海疫情的突然爆发,成了两个月仍未见归期的等待,让自己的讨要“说法”之路更多了几层魔幻现实主义。 此刻的陆巍,惦念的是两个归期: 何时回到上海?何时回归临床? 是非曲直的上海“肿瘤门”,在一年之后该是给公众有一个完整的交代了。 孰是孰非,交由事实说。 将详细的调查结果公之于众,打消人们的疑虑,还本该有的医患互信。 我觉得陆巍不像是李雪莲,而像是唐三藏。真正的唐三藏没有齐天大圣,没有天蓬元帅,没有卷帘大将,没有小白龙马。只有无故出关者,斩!但是,当时代的尘埃落到自己的头上,还是毅然决然地去讨佛法。 因为这个社会需要善意,同行之间需要善意,医患之间更需要善意,有些时候面对一些无法改变的事情,我们更要善意的解读。 最终陆巍会求来一个什么样的“说法”?这起“肿瘤门”会带来一个怎样的结局?未来尚不可知。 有句话叫“善易者不卜”。 也就是说,知晓命运的人不在意命运,人只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就行。
责编|苏沐 敬敏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精彩回顾
➤ 男子呼吸困难,又有腹痛,医生说暂时不手术,没想到休克差点毙命!家属:我要个说法!
☟戳这里,更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