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新数据:2021年公立医院减少66家,卫生人员增加50.8万!现在知道医生就业有多卷吧

医脉通medlive 医脉通 2022-09-21



导读

医生就业,没有最卷,只有更卷。


来源:医脉通
作者:亦一
本文为医脉通编辑撰写,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7月12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有几个关键数据我们一起来看下:

 

1.医疗卫生机构总数

 

截至2021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1030935个,比上年增加8013个。公立医院11804个,相比去年减少66个;民营医院24766个,相比去年增加1242个。(见表1)


图源:国家卫健委


2.床位数

 

截止2021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944.8万张,其中医院741.3万张(公立医院床位占70.2%,民营医院床位占29.8%)。总床位比去年增加34.8万张,医院床位增加28.1万张,其中三级医院床位增加22.6万张,占比80%。(见表1)


3.卫生人员总数

 

2021年末,全国卫生人员总数1398.3万人,比上年增加50.8万人(增长3.8%)。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428.7万人,注册护士501.8万人。与上年比较,卫生技术人员增加56.4万人(增长5.3%)。(见图3)


图源:国家卫健委 


4.门诊和住院量

 

2021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84.7亿,比上年增加7.3亿人次(增长9.4%)。

 

2021年公立医院诊疗人次32.7亿(占医院总诊疗人次的84.2%),民营医院诊疗人次6.1亿(占医院总诊疗人次的15.8%)。

 

2021年,公立医院入院人次16404万(占医院总入院人次的81.4%),民营医院入院人次3745万(占医院总入院人次的18.6%)

 

5.医院医师工作负荷

 

2021年,医院医师日均担负诊疗6.5人次、住院2.2床日,其中:公立医院医师日均担负诊疗7.0人次、住院2.2床日。

 

上述数据可以透露很多信息,但有个信号非常明显,那就是现在进公立医院当医生越来越难了。


何出此言,我们就上述的数据来论证一下:

 

1.公立医院相比去年减少66个,而全国卫生人员总数相比去年却增加了50.8万人。

 

这是不是进一步加剧了粥少僧多的困境?

 

2.公立医院的床位数是增加的,可三级医院新增床位数就占了医院新增床位总数的80%。

 

这是不是就意味着公立医院中三级等级的医院越来越多亦或是三级医院规模越来越大,相对应的,对于医生的应聘要求是否会越来越高?

 

当然,这是基于数据层面的分析啊。

 

现实呢?

 

现实可能会恶狠狠的告诉你:医生就业,没有最卷,只有更卷。

 

当“厅里厅气”、“老干部风”、“体制内男友”等词走红网络时,也可看出现在年轻人对于“铁饭碗”的谜之好感。

 

联系到医疗行业,依然逃不过这“真香”定律。

 

特别是疫情爆发以来,民营医院的低迷(这一点从上述数据中也可以看出:2021年民营医院的床位占29.8%,可是它的诊疗人次和入院人次只占了15.8%和18.6%),再加上之前“莆田系医院”留下的阴影和其本身的不稳定性,很多医生的第一志愿都不会选择民营医院。

 

于是,公立医院成为了被疯抢的蛋糕。

 

可是,蛋糕就这么大,怎么分呢?

 

那么,就要看抢蛋糕的人够不够资格了。

 

就这样,有人开始卷学历,有人开始卷文章、有人开始卷人脉……就业天花板被卷得越来越高,就业路上的你我他也被卷得越来越累。

 

首都医科大学的一位学生在“健康界”的一篇文章里直言:“还是想留在三甲医院里,但这类医院要求太高。博士学位仅仅是基础,还要最好发表过权威性的论文。现在二甲医院的要求也很高,很多也强调必须是博士学位。”“估计未来工作会很难找,博士太多了!”

 

何尝不是这样呢,放眼现实,三甲医院基本都是“非博勿扰”,更何况是公立三甲,国家级/省级头部三甲。

 

当然,一、二级公立医院乃至是偏远地区的三级公立医院对医学生的学历没有那么高的要求,但随着上级医院吸虹越来越严重,个人发展越来越受限,很多人心有不甘,想再卷卷,再往上挣扎。

 

于是乎医院也演变成了“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局面,而对于就业者而言,人总是想往高处走嘛。

 

去年,一档职场观察类真人秀《令人心动的offer 3》上映。这一季,镜头下的主角变成了医生,主阵地在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浙江省西医发源地)。

 

虽然少不了综艺节目常有的弊病,但是在医生就业难这个问题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不同于之前两季,第三季不再是直接发放offer,而是最终争取到一个“面试资格”,以维护公立医院的招聘流程和规章制度的严肃性。

 

可哪怕只是一个面试资格,实习生也已经“卷”得彻夜不归。

 

在节目开播之前,医学生们的学历便被曝出,当时就有各路网友上场分析:按照浙大二院招聘标准的话,根本没几个人有资格参与竞聘。


 

后来,浙大二院在微博上发了招聘公告,大部分临床科室毫无意外都是博士起招,只有重症、麻醉等紧缺学科才有给予硕士参与竞争的机会。


 

此次节目中涉及到的三个科室(肝胆胰外科、神经外科、心血管内科)确实都是非博忽扰,因此网友所言并非夸大其词,

 

再者,还需要明确的是,想进大三甲,博士学历只是前提和门槛。以陶勇医生所在的北京朝阳医院眼科为例,招一个医生有四道关:初筛简历大概70多人;简历复筛只留7人;通过面试;通过笔试和心理测试,最终只要1人。


 

请注意,这是从70多位博士中录取1人。

 

可哪怕竞争如此激烈,大家依旧趋之若鹜。

 

为此,我还特地与一个最近离职的医生朋友聊了一下。

 

她是研究生学历,如今在某新一线城市考某三甲医院的编制,尽管笔试成绩很好,但她还是整夜整夜的焦虑。

 

因为随之而来的还有面试和试工,也就是说,后续的不确定性还太强。


我就问她,为何不去民营医院看看,他们的工资不是挺高吗?再者离开医院去外面看看也行啊。

 

但是她给我的回答是,还是想在公立医院死磕,如果实在是不行的话,就去考公务员。

 

说实话,很多人学医包括从医,最终不过奔着“工作稳定”四个字而来。在公立医院,除非医生犯下严重错误,否则单位绝对舍不得让你下岗。更不夸张的说,别说让你下岗,就算是你想跳槽离职都很难。

 

也因为着这个原因,很多人选择忍受职业路上的其它不好因素:比如前期工资低、工作量大、压力大等等。另外,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在这个疫情之下的艰苦时代,今年高考结束后,“临床医学”专业在某app上搜索量高居首位。

 

不过写到最后我突然有些奇怪:为何现在医学生也多了,大家的学历也越来越高了,各医院的门槛也都要挤破了,可临床的医生却没有得到减压,反而越来越忙,这是何怪事?


责编|亦一 苏沐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精彩回顾

➤ 警惕!多地多人确诊,已有人死亡!这个病,为什么这么可怕?

➤ 沉迷手机游戏,追求低级趣味……那个因“西安孕妇流产”事件被警告的“主任”落马了!

➤ 又一骨科高值耗材集采启动!全面严管时代来了

➤ 医学研讨会上,惊现美女跳钢管舞!举办方回应|医脉3分钟

戳这里,更有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