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医生遭“枪”击!行凶手段再升级,难道医院安检的落实必须以牺牲医生健康为代价?
导读
难道每个地方的医院安检必须以一些医护人员的生命健康为代价才能做到真正落实?
从昨晚到现在,一条令人窒息的医疗界新闻被各大官媒不断刷屏!
据新京报报道,2月2日,辽宁中医院大学附属医院的一名医生在医院遭人袭击受伤。
有多名知情人士称,遭袭医生系脾胃病科主任,事发时间为2月2日上午10时左右,正值该医生出诊时间。目前该医生伤情严重,正在ICU抢救。
当日下午3时左右,遭袭医生工作所在楼层已经被清场。
另有属地皇姑分局辽河派出所工作人员证实,该医院确实发生医生遭袭事件,目前嫌疑人已被警方抓获,具体情况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该恶劣事件被热议后,当晚“沈阳皇姑公安”官方微博也紧急发布警情通报,称犯罪嫌疑人持改装射钉枪将医生击伤。
图源:微博截图
另据辽宁中医医院一位医生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透露,遭袭医生是技术非常厉害的主任,系左眼贯穿伤,另外犯罪嫌疑人的儿子曾是他的患者。
当患者伤害医生的那一刻起,横祸绝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在所有人与人关系的各种悲剧中,伤医悲剧所带来的痛是最痛彻心扉的。
所以在痛过之后,我们更应该去思考:这次悲剧为何会再次发生?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到底该交由谁来保障?
医院:入院安检,仍是预防暴力伤医最有效的手段!
嫌疑人到底是如何将“改装射钉枪”带进的医院?
此事一出,大家的关注点不约而同地指向了一个关键点——安检!
从刀具到自制炸弹,再到改装射钉枪,伤医武器一次次在升级,而中国医院却仍迟迟没有全面进入安检时代,仅有少数的城市。
2020年7月1日,《北京市医院安全秩序管理规定》正式施行,明确要求进入医院的人员应当主动接受并配合安全检查,对拒不接受安全检查的,医院有权拒绝其进入。
2022年9月6日,上海制订《关于加强医院安全秩序管理的通告(征求意见稿)》,明确医院应建立安全检查制度,设置安检区,配置专业安检员,按照安检工作实际需求,配备相应的安检设备,对进入医院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查,严防禁止、限制携带物品进入医院。不接受安全检查的,医院有权拒绝进入。
但大家别忘了:
三年前,民航总医院的张文医生被一名患者家属刺伤身亡;三年前,正在出诊的陶勇医生被自己曾经诊治过的患者用菜刀砍致重伤;半年前,上海瑞金医院发生持刀伤人案,受伤群众中有儿科医护人员。
“杨文医生的死”和“陶勇医生的手”,换来了北京的安检;“上海医护的伤”,换来了上海的安检。难道每个地方的医院安检必须以一些医护人员的生命健康为代价才能做到真正落实?一个生命,还不足以对全国所有的医院起到警醒作用?
安检所带来的效果,我们应该也是可以肉眼可见的!以北京为例,我们来看一组清晰的数据:
北京市三级医院已实现安检全覆盖,262家医院安装了“一键报警”装置。法规实施以来,市公安局及时发现、处置伤医、辱医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截至2021年6月底,共办理涉医违法犯罪案件74起,查处77人,其中刑事案件7起。同期对比,涉医违法犯罪案件发案率稳步下降,其中刑事案件下降 65%。
在北京落实一段安检制度后,一名护士长说,“安检为我们解决了很多后顾之忧,心里踏实了,就能更好地服务患者。大家都有了法律武器,医患关系也更加和谐。”
由此来看,入院前先进行安全检查,是预防暴力伤医最有效的手段!
如何更有效地保障安检在医院落地?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科主任温建民教授曾提到两点要着重抓:
1.公安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
2.医院的经营者和法人代表要负起责任。
也就是说,必须将暴力伤医等同于普通治安、刑事案件看待与处理,由警方和司法机关依法解决,必须由政府强力部门为医疗机构、人员提供坚实的“保护伞”。
关于第二点,目前已有多地卫健委要求将医院安检工作落入医院考核,甚至落入医院领导的绩效考核。
如果想要让一家医院领导对安检上心,就必须制定一些制度去限制他们,不能让医院安检成为一种可有可无的“摆设”;如果行政管理部门对医院领导在安全方面没有考核方式,就会导致一些人对医院安检不在乎、不作为。
院领导的命重要,临床医护人员的命同样重要,他们不能再做无谓的“牺牲”!
每有一名医护人员受伤或死亡,就意味着有几百几千个患者没有办法得到诊疗。中国所有医院应全面落实医院安检制度,不仅仅是在一二线城市,甚至需要下沉到县医院和乡镇医院。
患者:给他们一个发泄口,或许比黑名单更有用
不过,我们也清楚地知道,虽然安检可以将医生受严重伤害的机会大大降低,但并不能从根源上杜绝!
有时候,危险来了,医生想逃都逃不掉!诊室里的一把椅子,分诊台的一个文件夹,甚至是一支笔,都可能会成为行凶者手里的“武器”。落实安检的同时,也要从源头上“扼杀”掉某些人行凶的欲望。
早在2018年10月16日中央28部门就联合印发了《关于对严重危害正常医疗秩序的失信行为责任人实施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对暴力杀医伤医以及在医疗机构寻衅滋事等严重危害正常医疗秩序的失信行为,建立健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设立“暴力伤医黑名单”的初衷是好的,一方面是对受伤医生的慰藉,另一方面也是对类似伤医者的威慑,在全社会形成尊医重医的氛围。
但是“黑名单”制度在落实时也举步维艰,官网上通报的名单与全国现实中发生的伤医、扰乱医疗机构秩序的行为相比,也不过只是九牛一毛。
另外,在制度背后大家往往看到的不是“暴力伤医”,而是“贫困患者续不起住院费被医院扫地出门”、“急救费无人垫付医院将伤者拒之门外”类似这样“推动情绪”的热点新闻,甚至“救死扶伤是义务不是权利”、“生命第一”等观点被占上风。
就如同“辽宁中医”的此次事件。
辽宁中医上一次上热搜还是去年大年初四,一段“医生为抢救病人狂奔滑倒爬起继续跑”的视频在网上刷屏,评论区网友纷纷留言:你狂奔的样子真美!
图源:微博截图
而时隔一年,辽宁中医再次上热搜,博主精选评论中的第一条却写着:伤害别人不对,但是有的医生真的非常不负责任!
图源:微博截图
每每发生伤医事件,这种持“受害者有罪论”的网友并不在少数。再加上“医生”这个职业的特殊性,大家潜意识里都会认为患者处于弱势的一方。
图源:微博截图
若想真的从最开始就改变“行凶者”的想法,与其给予他们像“黑名单”这样的强制措施,倒不如给予他们切实可行的帮助,比如完善医疗纠纷申诉制度。
医疗纠纷申诉窗口不应该只是一个形同虚设,医生需要一个发泄的出口,患者同样也是。
杀害杨文医生的凶手曾经在医务处、门诊办等多部门投诉,如果当时相关部门能够给予一定的帮助,消化掉其某些不良情绪,是不是就没有后来的惨剧?即使不能帮助患者,相关部门是否也能提前引起重视、做好预防方案,让受害医生逃过一劫?
有时候看似是为患者解决问题,从某种角度来看,或许也能让医生躲避一场灾难。
总之,不管何种原因,都不应该成为行凶者“暴力伤医”的借口!
结语
在刚刚过去的三个月,是广大医护们在时间赛道上奋力抢救生命的三个月,偏偏有那么一些人仿佛拥有“鱼的记忆”。
新冠疫情好转了,我们好像回到了三年前,而医生们的险境也好像回到了三年前:
就像是一个人走到了悬崖边上,你眼睁睁地看着他要掉下去,你喊不喊他呢?要是不喊他,他自个儿掉下去了,赖不着你,但要是你喊了,他还是掉下去了,因此很有可能会赖上你的——被你吓得掉下去了。
救或不救,成为了医生不能“纯粹行医”的最大问题。
如果说暴力伤医是这个社会的“病毒”,我们正确的处理态度才是最有效的“疫苗”。
疫情期间可以看出,医护人员对国家如此重要,接下来也请国家给予他们足够的安全感!
最后,希望遭袭医生早日脱离危险,身体早日康复!
责编|米子 阿泰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精彩回顾
➤ 无知!男医生网上发女患者私密照引炮轰,这是把同行男医生架在火上烤啊
☟戳这里,更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