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探究“减肥失败”的深层原因——减肥,为什么这么难?
导读
明明减肥已“卓有成效”,为何体重还会反弹?
一、脂肪细胞“不想瘦” 当能量摄入大于消耗,多余的能量就会转化为三酰甘油囤积在成熟脂肪细胞中,并使脂肪细胞变得肥大,人随之变得越来越丰腴。
正常来讲,“管住嘴,迈开腿”会令人体处于负能量平衡,脂肪逐步分解,细胞体积也应相应地缩小。脂肪细胞体积变化时,其周围的细胞外基质重构以防止机械压力过大导致脂肪细胞分解。 然而,当机体处于负能量平衡时,细胞缺乏进行细胞外基质重构的能量,将导致脂肪细胞受到的压力增加。这一情况会诱使机体增加能量摄入,进而使脂肪细胞重新囤积脂肪、增大体积来抵消其受到的机械压力。这一代偿机制或是导致体重反弹的原因之一。
二、“代谢适应”抵抗体重的降低 1.什么是代谢适应? 成人的总能量消耗由三部分组成:静息能量消耗、非静息能量消耗和食物热效应。 其中,静息能量消耗占据人体每日总能量消耗的60%~70%,且可通过人体瘦体重(FFM)水平进行估算。体重降低伴随FFM的丢失,能量消耗会相应下降,不过下降幅度可能比预想的更高。 有研究发现,通过热量限制的方式减轻体重10%后,人体静息、非静息和总能量消耗均有下降,且其下降程度超过了通过FFM预估的数值(总能量消耗的估计差值可达300 kcal/d),这一实际值和预估值的差被称为代谢适应。 换言之,体重减轻后,人体总能量的消耗变得比预计中更慢。 2.代谢适应“抵抗”体重的降低 研究发现,减重者代谢适应的程度与其体重反弹的程度呈显著正相关。 这意味着,肥胖患者减重后伴随瘦体重的丢失,机体的代谢适应倾向于“抵抗”体重的降低,这一现象可能参与了体重反弹过程,并且会持续较长时间。
三、肠道激素——“食欲增加”让体重维持变得更难 1.“食欲”好不好,肠道激素有话说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分泌激素的器官,通过肠内分泌细胞分泌多种激素,在调控肠胃活动的同时也调控食欲,影响食物摄入,相关激素如肽YY(PYY)3-36、胰多肽(PP)、胰升糖素样肽1(GLP-1)、胃泌酸调节素(OXM)、胃饥饿素、胰淀素和肠促胰酶肽(CCK)。这些激素共同作用来调节人体的摄食行为,从而维持能量的稳态。 其中,胃饥饿素能够刺激食欲、增加食物的摄入;其他肠内分泌激素则具有抑制食欲、增加饱腹感的作用。 2.体重减轻,食欲增加 研究发现,当人体面临热量限制时,上述激素会发生相应代偿,外周血中具有抑制食欲效应的PYY、CCK和胰淀素水平均显著下降,胃饥饿素的水平显著上升,具体表现为虽然体重明显减轻,但食欲会显著增强。而“食欲增加”无疑让体重维持变得更难。
四、吃还是不吃?“奖赏机制”盖过“稳态调节系统” 人体的摄食行为受到稳态调节系统和奖赏机制调双向调节,故中枢系统在体重调节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稳态调节系统:主要通过内侧下丘脑发挥作用,以维持人体能量稳态为目的来调节摄食行为。➤奖赏机制:主要通过中脑边缘投射的多巴胺系统发挥作用,当人体接收到食物信号时这一通路被激活,产生愉悦感,增加食物摄入。 当机体的能量需求得到满足,稳态调节系统将抑制食物摄入;然而,如果人体频繁接收到食物信号刺激,“奖赏机制”带来的食欲增加往往会盖过“稳态调节系统”对食欲的抑制,导致热量过度摄入。
五、肠道菌群的改变,可能增加了反弹的可能 人类的肠道定植着大量与宿主共生的微生物群落,包括细菌、古生菌、真菌等千余种。
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参与了肥胖的发生发展:动物粪菌移植实验证明肠道菌群和肥胖的发生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人群研究同样发现,肠道微生态失调和肥胖、2型糖尿病等代谢紊乱密切相关。
因此,有学者认为肠道菌群可能参与减重后的体重反弹。
小结 肥胖是健康的”一生之敌”,减重虽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我们需要遵循科学的减肥方案,有计划地恢复正常体重并予以长期维持。 参考资料:邹雨瑶,洪洁.减重后体重反弹的机制探讨[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2,38(12):1098-1102.DOI:10.3760/cma.j.cn311282-20220605-00352.
责编|米子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精彩回顾
☟戳这里,更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