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茶饭不思or暴饮暴食?可能是精神疾病在作怪!

医知源 医脉通
2024-12-05


你是否遇见过有的患者为了“减肥”,对于自身的体重要求很极端,有意限制食物数量、种类、成分等,甚至采取催吐、服用泻药等行为来避免体重增加,即使已经存在显著的低体重却仍不满意?又或是出现反复发作的不可控制的冲动性暴食,进食量超过了大部分人的平均水平,随后反复出现不恰当的代偿行为以预防体重增加,如自我引吐、滥用泻药和利尿剂、禁食以及过度锻炼。也有的患者在短时间内(一般在2小时内)大量进食,进食量超出常人正常水平,发作时感到无法控制进食,进食后心里感到痛苦,但不会出现催吐、导泻、过度锻炼的代偿行为[1-3]


以上表现可能涉及名为进食障碍(Eating Disorders,ED)的精神疾病。ED主要是指以反常的摄食行为和心理紊乱为特征,伴发显著的体重改变和(或)生理功能紊乱的一组综合征[4,5]。主要包括神经性厌食(Anorexia Nervosa,AN)、神经性贪食(Bulimia Nervosa,BN)和暴食障碍(Binge Eating Disorder,BED)[1]

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首次对普通人群中的饮食问题进行了调查。考虑到进食障碍好发于青少年及年轻女性,因此通过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选取中国9个省共计259名青少年女性(12~17岁)和979名年轻女性(18~35岁)作为调查对象,使用 SCOFF 问卷进行进食障碍的初步筛查,结果显示有6.3%年轻女性和7.8%青少年女性有进食障碍倾向,且研究发现,进食障碍一旦发现形成,要纠正就相当困难了,在其形成前就采取干预措施将事半功倍[6,7]

那么该如何筛查出这类患者?以及何时进行何种干预机制?


点击下图进入医脉通的诊疗知识库产品——《医知源疾病知识库》,全面学习《进食障碍》的疾病知识,不仅涵盖了其诊断和治疗知识,而且还包括该疾病的病因、流行病学、发生机制、筛查流程、预防与康复。




推荐阅读Historical articles

查阅诊疗方案,《医知源》到底有多“6”?沉浸式体验一下



【医学工具】世界糖尿病日:教育保护明天——医务人员选它错不了!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把“双刃剑”,可治病,也可致病?心血管损伤的防治策略看这里→


参考文献

[1] 肖茜, 张道龙. ICD-11与DSM-5关于喂食及进食障碍诊断标准的异同[J]. 四川精神卫生.2021,34(4): 372-376.

[2] Górski M, Całyniuk B, Garbicz J. Eating disorders-diagnosis and characteristics[J]. Pol Merkur Lekarski, 2020, 48(284):133-138.

[3] Hauck C, Cook B, Ellrott T. Food addiction, eating addiction and eating disorders[J].  Proc Nutr Soc, 2020, 79(1):103-112.

[4] 高一鸣, 陈钰. 进食障碍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4:432-435.

[5] 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编著. 张道龙等译.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M]. 第5版. 2015:319-343.

[6] Sarah J, Susan J. How do adolescent girls evaluate body dissatisfaction prevention messages?[J].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2005, 37: 381-390.

[7] Karen M. Skemp-Arlt. Body Image Dissatisfactio 3n and Eating Disturbances 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 Dance, 2006, 77(1): 45-51.


END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医脉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