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37岁男子从腰疼到去世仅20小时!两家三甲医院被索赔157万余元,这次又是因为啥?丨医眼看法
导读
只要是当医生,就没有不误诊的。
可能有的医生是被“冤枉”的,但面对复杂的病情时,的确不乏也有一些医生会因判断失误损失惨重。
那么,应该如何规避这些漏诊风险呢?今天我们就从一个案件中汲取经验。
案件回顾
患者男性,37岁,于早晨5时许,因“突发右侧腰部疼痛3小时”至当地三甲医院(以下简称“医方1”)急诊就诊。
患者既往有胆囊结石病史,入院查体:P 80次/分,左侧BP 138/93mmHg,右侧BP 140/90mmHg。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Murphy阴性,腹部叩诊呈鼓音,右肾区叩痛阳性。
进行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后,医方1给予会诊,外科会诊除外外科急腹症,泌尿外科会诊不除外泌尿系小结石。诊断:右侧腰腹疼,胆囊结石,腹腔感染,消化性溃疡。
下午14时许,患者主诉仍有右侧腰部疼痛,右腿发麻,医生予以止痛治疗。患者感觉腰部疼痛缓解,医生嘱患者骨科门诊就诊。
当日15时许,患者自行离开医方1,前往附近另一家三甲医院(以下简称“医方2”)就诊。医方2以“胆囊结石伴胆囊炎、高血压”将患者收住院。
医方2病历记录显示,患者主因“发现胆囊结石10年,反复发作2年”入院。入院查体:血压178/103mmHg、呼吸20次/分、心率96次/分、血压饱和度96%,腹软,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Murphy征(+)。
患者入院后2小时余突发躁动,伴抽搐,自诉难受,要求行安乐死,后心率减慢、血压下降,意识丧失,最终经救治无效死亡。
案件鉴定
尸检中心对患者行尸检发现:
主动脉全长可见两处巨大夹层动脉瘤,一个夹层动脉瘤起始于主动脉根部,累及颈总动脉,并沿主动脉弓向下延伸至胸主动脉,累及动脉长度为17cm;另一夹层动脉瘤从胸主动脉延伸至腹主动脉,并累及左髂动脉,全长21cm;夹层动脉瘤区主动脉内膜及外膜之间被血凝块填充;胸主动脉中段背侧可见外膜破裂伴大量血凝块附着……
结论为:主动脉中层变性,夹层动脉瘤形成并破裂,导致出血性休克而死亡。
患方将两家医院诉至法院,指出要求医方赔偿各项损失共计157万余元。
医方1指出:我院对该患者的诊疗行为符合医学诊疗常规,医疗行为不存在过错,本案患者死亡完全是其自身原发罕见、隐匿疾病的自然演变和转归,但由于患者后来并未在我院治疗,我院客观上无法进一步明确检查和诊断,故患者死亡与我院诊疗行为没有因果关系。
医院2指出:患者入院时间短,进一步检查尚未完善,入院后进行一系列诊疗,充分尽到了诊疗救治义务。在患者病情发生变化后,医护人员迅速进行抢救,抢救过程充分、及时,不存在医疗过失。
司法鉴定中心对本案进行了鉴定,鉴定意见书指出:
患者就诊医方1时,无明确胆囊炎体征,根据医方影像资料显示主动脉增宽,医方未予诊断,仅根据病史考虑本次疼痛为胆囊结石造成欠妥,患者转外院后当天突发病情变化救治无效死亡,经尸检证实为主动脉夹层破裂死亡,考虑与医方漏诊存在一定相关性。
患者因腹痛就诊医方2,入院查体存在高血压,外院影像资料提示存在主动脉增宽,医方未予重视,入院后2小时余突发病情变化,抢救无效死亡,不能除外与医方漏诊的相关性。
尸检证实患者存在两处主动脉夹层,且夹层巨大,病情凶险,救治困难,预后较差,自身疾病的性质、发生及发展是其损害后果的重要原因。
最终,鉴定结论指出,二医方诊疗过程中存在过错,与患者的损害后果有因果关系,医方1承担轻微至次要原因,医方2承担轻微责任。
法院经审理后采纳了鉴定中心的鉴定意见,酌定医方1承担20%的赔偿责任,医方2承担10%的赔偿责任,共计赔偿各项损失72.6万余元。
为什么主动脉夹层容易被漏诊?
搜索主动脉夹层漏诊病例,数量好像并不多,但如果对死因不明的患者进行尸检,会相信发现更多主动脉夹层漏诊的患者。
主动脉夹层被称为一种心血管灾难性疾病,年发病率50~100/10万,发病48小时内病死率50%,病死率每小时增加1%,1周内病死率70%,3个月达90%。
在文献中总结的主动脉夹层漏诊病例临床症状、体征复杂多变,极易引起漏诊和误诊。有研究结果发现,主动脉夹层漏诊疾病前五种分别为冠心病、急腹症、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尿路结石和风心病。
1.主动脉夹层可表现为突发的胸、腹痛或腰背痛,有时向颈部、下颌和手臂放射,容易被误诊为心肌梗死;
2.主动脉夹层可以出现腹痛或者胸痛向腹部放射,由于疼痛较剧烈,又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临床医师常常考虑为急腹症;特别是当患者既往有消化系统疾病病史,并伴有炎症指标升高、淀粉酶高、肝功能异常等表现时,更容易被误诊;
3.当主动脉夹层累及主动脉弓上的分支血管时,会造成脑灌注不足,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容易误认为脑血管疾病;
4.主动脉夹层可表现为腰腹痛,可以因为累及肾动脉或肾脏损害导致血尿等,特别是当患者伴有泌尿系结石时,极易被漏诊;
5.当患者以心衰为主要表现,疼痛症状不明显,甚至无疼痛,临床医师仅仅根据瓣膜改变便认为是风心病所引起,而漏诊主动脉夹层。
研究人员也总结了临床医生漏诊主动脉夹层的几大原因:
1.临床医生诊断思维局限,诊断不够严谨;
2.临床医生对体格检查重视程度不够;
3.临床医生对主动脉夹层认识与警惕性不足,所以在诊疗过程中没有考虑到主动脉夹层的可能,是导致漏诊的主要原因。
对比以上三大原因,结合本周分享的案件,两家医院是否存在一些问题?做诊断时诊断标准达到了吗?症状、体征与诊断相符吗?辅助检查异常结果有合理解释吗?大家可自行分析。
如何规避误诊与漏诊风险?
依据世界公共卫生组织的资料显示,美国误诊率是15%~40%,英国误诊率在50%左右。不过,国外对误诊的定义包括误诊、漏诊,对病情发展状况、险情程度、用药时间、用药剂量判断不准,以及综合治疗方案不妥等等。
这些数据都在证实,误诊与漏诊确实是一个世界性的医学难题。
有人说,每个医生都希望手到病除,也都希望把误诊率降到最低,但还是有“挂一漏万”的情况发生。应该说,只要是当医生,就没有不误诊的。
小医生犯小错,大医生犯大错,新医生犯新错,老医生犯老错,但这并不是说大医生与老医生的医术比不上小医生与新医生,而是他们遇到的疑难病例更多,诊断难度也就更大。
现代医学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目前的医疗技术还不可能让人类100%认识疾病,往往走错一个方向或错过一个路口,就会让治疗结果截然不同,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
周围经常会看到朋友有些症状久治不愈,然后转诊到知名医院知名教授那里,接着就惊奇地发现自己患上的是一种从来没听说过的病,而之前的诊断是错误的,治疗也是错误的。
对于疾病的诊断,医生一定要循规蹈矩对照诊断标准,达到诊断标准就可以明确诊断,而在诊断之前,医生可以大胆假设,但需要小心求证。
最容易出事是完全跟着感觉走,比如第一感觉认为患者像阑尾炎,即使检查过程中证据不太支持阑尾炎,也要找一些理由来支持阑尾炎诊断:位置偏高,可能是特殊类型位置的阑尾炎;白细胞不高,可能是患者免疫力较差;超声下没有看到肿大的阑尾及脓肿,阑尾炎超声下改变不见得可以完全识别。
新手小白遇到不能明确提示疾病症状时,诊断和鉴别诊断通常是脑中一片空白或是一团浆糊,特别是当基础检查后没有发现明显异常时,感觉真是有些慌乱。可是,有很多临床经验的医生也不能保证思路一直是清晰的,当每天都在看常见病、多发病时,遇到患者首先想到的都是那些疾病,很少会首先考虑罕见病。
国外研究者总结了四种误诊的原因,包括诊断时间过短(平均问诊时间不超过15分钟),医院分科太细,医生草率、自信且古怪,医生很少吸取教训,相信这些情况在国内也不少见。
漏诊在司法鉴定中通常会被认为是较严重的过错,如果疾病进展迅速、病情本身十分严重,通常过错比例会相对低一些;如果在有充裕时间情况下,仍旧检查未完善,诊断出现错误,该会诊没会诊,该转诊未转诊,医方可能会承担更高的过错比例。
作为医生,过于主观、情绪化、同情心泛滥,有时候并不是什么好事。
反而需要保持冷静、客观,可能才会少犯一些错误。
参考文献:[1] 冯少彬,李金丽,刘万周,等. 主动脉夹层误诊体会[J].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6):768-770.[2] 康琪,黄振文. 主动脉夹层误诊6例[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7,23(4):316-317.[3] 蔚泓. 主动脉夹层误诊64例分析[J]. 地方病通报,2008,23(5):123-124.[4] 刘世林. 主动脉夹层误诊原因分析[J]. 江西医药,2014(4):320-321,322.
栏目顾问律师:向海曼,北京权知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北京市律师协会会员,北京市朝阳区律师协会惩戒委员会委员。专注于民商事法律诉讼、公司企业法律顾问和医疗诉讼。长期从事医事法学研究及实务,有丰富的医疗法律从业经验。
本文事件来自于:法院审判文书网。
责编|米子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精彩回顾
➤ 那个疑似“消失”的顶级大三甲主任有消息了,官方通报:涉嫌严重违纪违法
☟戳这里,更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