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分级诊疗后,基层医疗机构病人去哪儿了?

医脉通
2024-12-05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基层医声公社 Author 佘易鸿



导读

如何打破医院壁垒,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来源:“基层医声公社”微信公众号
作者:佘易鸿



纵观今年政策热点,几乎每一份文件都离不开“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这一话题。不得不提的是,作为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的重要举措之一,分级诊疗制度一直都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


长期以来,分级诊疗被作为缓解病人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抓手。然而,分级诊疗制度在基层落地后出现的“病人转上去,却转不下来”的问题始终存在,在有些地区大医院虹吸效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01

病人转上去,却转不下来了


分级诊疗的推进,要追溯到新一轮医改。国务院印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的意见》 中首次提出健全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新格局。


之后的十多年时间,经过各地紧锣密鼓地开展实践与探索,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第三方评估显示,截至2021年底双向转诊人数达2880万人,年增长率19%,全国建设各种类型的医联体数量超过1.5万个。


但事情不能只简单从单一结果判断,如果把对比数据放宽至全国医疗情况,这个结果反映了一些问题。


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占全国医疗机构总数仅 0.31%的三级医院却承担了 26.3%的诊疗人次数,而占全国医疗机构总数94.8%的基层医疗机构却只承担了50%的诊疗人次数。


即便再加上其他等级医院,数据也呈现出同样的问题。与上年比较,在诊疗量方面,全国医院诊疗增加5.6亿人次,远高于基层医疗机构诊疗增加的1.3亿人次;在入院量方面,医院入院增加1797万人次,基层医疗机构入院减少115万人次。




可见,各级医疗机构的扩张远高于基层医疗机构,且速度进一步加快,大部分患者第一反应还是往三级医院跑。


同时也表明了,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分级诊疗制度力图实现的基层首诊目标至今仍未达到预期效果,实质上陷入困境。


02

分级诊疗后的基层,陷入困境


分级诊疗最为棘手的问题是,病人从基层医疗机构转至上级医院后,却很难再转回基层医疗机构了,各级医院“虹吸”效应愈演愈烈。


从各地实践结果来看,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确实是一项复杂的、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目前分级诊疗制度的执行落实仍存在不小的局限性。


具体来看,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在内部,基层医疗机构功能固化甚至萎缩的问题逐渐凸显,满足不了居民日益增加的医疗需求,使得基层首诊和康复后转诊到基层的意愿不大。


随着各级医院进一步扩张,在医疗卫生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聚集效应越来越明显,反映在群众就医行为上,人们趋于前往大医院就诊,如此循环后各级医院资源越聚集患者越多,进一步挤占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空间,拉大与各级医院的差距。


在外部,医保作为重要支撑手段,极大影响分级诊疗的落实。目前5%-10%的略微差距并不能真正起到引导患者就医的效果,加上患者自主就医意识提升,如果经济允许,即便会花费更高也会选择资源更好的上级医院。


另外,近年来推行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影响不够明显。究其原因,在传统医疗服务观念和模式下,医院之间仍然存在较强的竞争关系。虽然要求医疗信息互享,但由于存在层级关系,也没有完全实现,导致上转患者病历不被认同,下转患者接手后无法有效治疗,分级诊疗难以推进。


03

优质资源下沉,硬性要求出台


如何打破医院壁垒,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指导各地医改工作。要求到2025年,形成整合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如今,年过半载,地方跟进动作明显频繁起来。


6月23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黑龙江省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是继河北省之后又一省级医改文件出台。其中,针对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多项举措颇为亮眼。




基层医声公社梳理发现,区别于其他地区政策,《方案》更着眼于如何实现让资源下沉基层,并提出系列硬性要求。


一是,要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专科医生为基层签约团队提供支持,全科医生全部纳入本院所在医联体、医共体对应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签约、诊疗等服务。


该项要求,是在中央《指导意见》中“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全科医生加入家庭医生或基层医疗机构”基础上,增加了专科医生,并要求医共体内所有的全科医生都要提供签约服务。为缓解就医需求、加快资源下沉再加一把力。


二是,完善双向转诊制度,健全转诊标准和流程,重点畅通患者下转通道。


该项要求与河北省提到的“畅通转诊通道,简化转诊程序”不同的是,不仅细化了《指导意见》提及的“指导协助患者转诊”,并着重强调畅通患者下转通道,或将一定程度缓解上级医院虹吸效应。


三是,落实执业医师服务基层制度,鼓励医师到基层、边远地区、医疗资源稀缺地区和其他有需求的医疗机构多点执业。


医疗卫生人才是资源下沉的基础,但在推进分级诊疗中仍然存在人才队伍结构不优等问题。该项要求被提及至优化资源配置首要任务之一,推进后一方面,有利于医师增加自己的收入,提升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对基层人员进行技术指导,提升基层医师的技术水平,增强患者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任度,吸引患者回流。


以此来看,在优质资源下沉对策方面,《方案》在现有经验上提出了不同的推动机制,对困点、难点进行了突破性的探索,值得鼓励。


目前,实施分级诊疗作为深化医改的总抓手,分级诊疗制度虽有一定成效,但是距离预期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如基层的工作效率低、服务水平不高; 医联体内支付方式单一、资源共享问题突出等方面亟需完善。


当下如何有效落实,成为各地亟待解决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王鹏鹏,陶群山,王绍敏.我国分级诊疗制度实施困境及对策建议[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21,19(5):40-44.

[2]方伶俐,周明慧,赵振超,陈 珍,邓 元.城镇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的困境与对策[J].宜春学院学报,2020,42(7):18-22.


责编|米子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精彩回顾

➤ 那个三甲医院的男护士长,辞职当网红了

➤ 2分钟取出鱼刺花52元,女子吐槽医院“赚大钱”!看完评论区真解气……

➤ 女子花3000元做双眼皮手术后不满意效果,起诉要求枪毙主治医生 | 医脉3分钟

➤ 瞳孔突然变成三角形,是新冠后遗症?这些新冠真相一次性说清楚!

戳这里,更有料!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医脉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