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柳叶刀:受教育程度越高,死亡风险越低,寿命越长……医务人员是例外?

医脉通medlive 医脉通
2024-12-04



导读

值此龙年开年之际,祝愿中国的医务人员长寿且健康。


来源:医脉通
作者:陈陈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2024年1月23日,挪威科技大学全球健康不平等研究中心(CHAIN)的研究人员在《柳叶刀-公共卫生》(The Lancet Public Health) 期刊发表了一篇题为 Effects of education on adult mortality: a global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的论文。该论文研究表明,教育可以延长寿命,每多受一年教育,全因死亡风险就会下降1.9%。这种相关性非常强,无论年龄、性别、地点、社会和人口背景如何。



教育对寿命的影响


该研究团队发现,与不受教育相比,经过6年的小学教育后,死亡风险下降了13.1%;经过12年的中小学教育后,死亡风险下降了24.5%;经过18年教育后,死亡风险下降了34.3%。这种影响在年轻人中更明显,18-49岁的成年人每多受一年教育,死亡风险平均降低2.9%,而70岁以上的成年人每多受一年教育,死亡风险平均降低0.8%。


教育与其他因素的比较


令人惊讶的是,接受18年教育的好处可以与每天吃蔬菜相媲美,而根本不上学的危害与持续十年每天喝五杯(或更多)酒精饮料或者每天抽十支烟相当!这表明,教育对健康和寿命的影响是巨大的


教育的延寿效应


更高的受教育程度意味着更全面的发展,更多的教育可以带来更好的就业和更高的收入,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医疗保健,因而更加健康长寿。此外,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倾向于开发更多的社会和心理资源,这些资源同样有益于健康和寿命。



人均寿命增长,守卫健康的医生却在“拖后腿”?


但上述研究在医务人员中可能存在折戟的风险。


近日,央视网报道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两名急诊科医生的轮班工作——一周七天,一天24小时,并且,只要有120急救电话,她们就要在三分钟内出发。他们身体力行地在执行“零零七”工作制。



医务人员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群体,他们为患者的健康和生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根据2023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全球平均寿命为72.6岁,中国平均寿命达到77.3岁,排名全球第51位,中国也正式进入长寿时代。


而在新中国成立前,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仅35岁。国家卫生基础薄弱,血吸虫病、鼠疫、霍乱、疟疾等疾病横行肆虐是导致国人无法长寿的主要原因之一。从“小病拖、大病抗”到目前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医疗技术、医疗体系、医学教育模式和医务人员的付出在其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由于医学的特殊性以及专业性,医务人员相较于其他行业,在同一级别往往学历较高。根据2021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0》(以下简称《年鉴》)显示,2016-2020年,我国卫生人员大专生占比由39.3%下降至38.4%,本科生占比由27.2%上升至36.2%,研究生占比由5%上升至5.9%。


截图来源: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0


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生院校的扩招以及对医学人才进一步的需求,很多三级及以上医院开始对医学生的学历做更进一步的要求。硕士学历逐渐成为三级医院招聘临床医生的基本要求,甚至部分经济发展较为繁华的县区,二甲医院亦开始大量招聘医学硕士。这无疑进一步提高了硕士在医务人员中的占比。


同时需要强调的是,上述发布的《年鉴》中,其医务人员包括护理、检验、影像等专科在内。一般而言,临床医生的学历往往高于相应的辅助科室。如果仅对临床一线医生这个群体进行研究,是不是意味着作为高学历群体的代表,且在健康上更加专业的他们,人均寿命更长呢?


2021年德国一项横跨500多年的寿命研究却给出了完全相反的回答。



该研究统计了3万多知识分子的相关资料,调查对象为在大学机构或科学院任职的有关工作人员。


结果发现,无论是在研究机构,还是在科学院,医疗从业者的预期寿命却一直低于其他专业的学者。


同时令人感到更加匪夷所思的是,当其他专业的学者寿命在后期开始增加时,从事医学事业的医生们却还在拖平均寿命的后腿。相较于从事其他专业,学医似乎不仅不会增加寿命,反而在寿命这条路上越走越短。


职业、寿命与预期



为什么受过高等教育的医生寿命却更短?


此前,印度医师协会调查研究发现,相较于普通人的寿命,医生的寿命只有59岁,远远低于普通人寿命的72岁。


这从侧面反映出,或许医务人员是在用缩短自己“寿命”的方式来延长患者/病人的“寿命”,且这种方式具有不可逆性。


端粒(Telomere)是存在于真核细胞线状染色体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质复合体。其作用是保持染色体的完整性以及控制细胞分裂。有研究者发现,端粒的长度反应细胞复制史及复制潜能,被称作细胞寿命的“有丝分裂钟”。简而言之,端粒越长,往往意味着细胞复制潜能越大,人的寿命则会随之延长。


美国的一项研究团队发现,医生的端粒长度在实习期间会显著缩短,平均消耗率是正常的六倍。损耗的大小以及速度与工作量呈正相关。


之所以会出现上述这种情况,或许与其特殊的工作特性有关:


1.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常常很大,尤其是在急诊科、重症监护室和手术室等高压环境中。长时间的工作、夜班、紧张的手术和病人的生死关头都可能对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研究表明,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和生活习惯(如不规律的饮食、缺乏运动)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2.不规律的作息时间:医务人员的工作时间不规律,经常需要夜班,这可能干扰他们的生物钟,影响睡眠质量,进而影响寿命。正如前文所提到的华西医院急诊科医生一样,24*7的工作模式可能会加快自己本身生命的耗竭。


3.暴露于传染病和有害物质: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接触到各种传染病和有害物质,这可能增加他们患病的风险。


但是需要告诉各位医生朋友们的是,随着职称的提升,寿命则会开始呈现延长趋势,主任的平均寿命明显高于副主任级别。这也就意味着,只要我们努力活到主任级别,那么我们的寿命就会超过副主任。但如何能够活到主任级别,这或许就是寿命缩短的原因之一。



写在最后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均寿命逐渐上升,但医务人员工作的特殊性或许决定了其往往是拉低平均寿命的那部分。相较于其他同等学历的职业环境,医务人员则可能面临着工作压力和健康风险双重影响寿命的不利因素。所以,当我们在关注普通人的健康和寿命时,亦不能忽视作为健康和寿命的守护者——医务人员的健康和寿命。


值此龙年开年之际,祝愿中国的医务人员长寿且健康。


参考资料:

1. Effects of education on adult mortality: a global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The Lancet Public Health)

2. 学历影响健康 (BMJ)

3. 国家卫健委: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0.

4. Stelter R, de la Croix D, Myrskylä M. Leaders and Laggards in Life Expectancy Among European Scholars From the Sixteenth to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Demography. 2021 Feb 1;58(1):111-135. 

5. Ridout KK, Ridout SJ, Guille C, Mata DA, Akil H, Sen S. Physician-Training Stress and Accelerated Cellular Aging. Biol Psychiatry. 2019 Nov 1;86(9):725-730.


责编|阿泰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精彩回顾

➤ 母亲差点让过年值班的医生女儿辞职回家,原因竟是……有点好笑

➤ 大年初三,一位中国医生的新年“三愿”,有些太戳心

➤ 两个主任因为绩效分配闹僵了,年轻医生左右为难,最终选择了“离开”……|医学微小说

➤ 医生的7个新年愿望,最后一个简直泪奔!

戳这里,更有料!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医脉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