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影像|古巴:性感的社会主义

2016-03-18 刘远 东方历史评论

摄影、撰文:刘远

《东方历史评论》微信公号:ohistory




提起古巴,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几十年前小时候每个月凭证供应的古巴糖—是那种浅黄色的砂糖,还有在上小学时学过的一首歌:


  美丽的哈瓦那,

  那里是我的家。

  明媚的阳光照新屋,

  门前开红花。

  ……


2009年春天,我终于有机会踏上了遥远的加勒比海中的古巴。


与许多美洲国家一样,古巴在十六世纪初至十九世纪末曾长期沦为西班牙殖民地,因此至今还处处能感受到殖民时期的影响。


首先在语言上,古巴的官方语言是西班牙语,老百姓普遍使用的也是西班牙语。其次在人种上,西班牙人后裔占人口一多半,西班牙人与原住民的混血人约占人口五分之一,其余大多是非洲黑人后裔,真正的印第安原住民人数却很少;而这些黑人也是西班牙殖民时期大量贩卖非洲黑奴的结果。根据我的观察,古巴的人种大致可以按照肤色来划分:白色大多是西班牙后裔,褐色为原住民,灰色为混血人,黑色为非洲后裔。




还有一个显著的影响表现在建筑上。尤其在首都哈瓦那的老城区,仍然基本保存着西班牙殖民时期的风貌,早在1982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文化遗产”。不论是宏伟的国会大厦、巨大的雕像、宽阔的广场,还是肃穆的教堂、幽深的街道、古朴的民居,虽然已经显得破旧,但仍然在无声地诉说着当年的繁华,堪称建筑艺术的宝库。






古巴是世界主要产糖国之一,被誉为“世界糖罐”。工业以制糖业为主,人均产糖量居世界首位,蔗糖的年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0%。农业主要种植甘蔗,甘蔗的种植面积占全国可耕地的一半还多。


除了蔗糖以外,古巴享誉世界的特产就是雪茄烟了。在哈瓦那的国营专卖店里最好的雪茄要20美元一支,几乎相当于一个古巴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但在我们参观的一家小型卷烟工厂的专卖商店里,最贵的雪茄是10美金。而当我们在卷烟厂里参观时,从接待的女文员到车间仓库的男保管,随时都伸出一根手指用英语说:“One dollar!”暗示我们只用1美元就可以换一支雪茄,并趁管理人员不注意时把藏在办公桌抽斗里和围裙里的雪茄亮给我们看。于是,就在工厂的角落里,在管理人员的眼皮底下,几乎每个团友都买到了1美元1支的雪茄,少的10来支,多的几十支。更离谱的是,一个团友递给一个正在工作台上卷烟的女工一根纸烟,居然也换来了一支雪茄!我们从卷烟厂出来在路边等车时,又来了几个男子,每人手里都拿着成捆的雪茄向游人兜售,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又有几单1美元1支的交易成交。




导游说,古巴都是国营单位, 员工每月工资一般为二、三十美元,维持生活比较困难,所以员工把单位的东西“拿”出去换钱花是普遍现象。


古巴还有一个支柱产业就是旅游业。发展旅游业,古巴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古巴是加勒比海的岛国,有几百个优美的风景点点缀在海岸线上,被誉为“加勒比海的明珠”。




古巴是被美国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社会主义国家,多年来一直对其实行军事和经济封锁,不但禁止美国人去古巴旅游,就是其他盟国的人也不许去,否则以后去美国就会有麻烦。然而美国有政策,古巴有对策。为了让游客放心到古巴旅游,古巴在游客出入境时另发一张签证单,海关盖章就盖在这张签证单上,而不在护照上留下任何痕迹。由于古巴风景优美,服务完善,消费便宜,又消除了游客的后顾之忧,因此到古巴旅游的大部分都来自欧美国家。每年接待几百万人次的外国游客,旅游业收入达到数十亿美元,已成为古巴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






我们在哈瓦那观看了一场歌舞表演。剧场里放有许多餐桌,观众可以边吃边喝边欣赏。我觉得古巴的歌舞与巴西的歌舞有些相似,都是非常奔放、非常热闹、服装也非常华丽,却没有巴西那种夸张的羽毛装饰。其中有一个穿黑衣的双人舞,舞姿潇洒之极,把年轻恋人之间那种互相追逐忽儿爱得死去活来忽儿又怒目相向的情景用舞蹈语言表达得淋漓尽致。还有一个舞蹈竟然是表达男欢女爱的场面。只见舞台上的演员成双成对用优美的杂技般的动作表现男女性爱和缠绵,但与那种赤裸裸的色情表演不同,人们看了不仅不会感到感官刺激,反而会觉得很美,是一种别开生面的艺术享受。




我们去游览哈瓦那老城广场时,一下车,就有几位穿着鲜艳民族服装、手里提着花篮、口里叼着雪茄的黑女郎迎了上来,分别与大家合影留念,拍照时,还会顺势搂着男士并在脸上吻一下,我也未能幸免。这个吻可不是象征性的,而是吻得很实在,以至于都走了很远,还觉得脸颊上湿漉漉一片。当然这都不是免费的,一人要收5美元!


总的来说,古巴人普遍都是热情好客的,尤其是对远道而来很少见到的中国人。在哈瓦那一家国营单位的办公室门口,当值班人员得知我是来自中国时,非常高兴地让我进到办公室里参观,还送给我一支雪茄。这支雪茄如果在专卖店里买,至少也得10美元。可是在老城里比较偏僻的地方,还是会有人抢东西。我就是一个人在街边拍照时,冷不防身后冒出一个十几岁的黑人孩子,抓住我的镜头就想把相机抢走,多亏我把机身抓得紧,双方争夺了几个回合,小男孩才松手跑掉了。




在古巴街上车不少,但几乎见不到一辆新车,满街都是老爷车,什么款式什么年头什么国家的车都有,有的车连后视镜都没有,有的车破旧得让人担心跑在路上会散架……如果要开一个万国老爷车博览会,古巴街头就是最好的展场。这些车听说都是通过各种渠道从各国低价买来的报废车,但在古巴只要能开得动,就可以上路。导游说政府为了节约用油和提高车辆的利用率,规定不论是公车还是私车,只要有空位就不得拒绝半路搭客,否则将会受到惩罚。因此在公路上随时可以看到路人对路过的车辆竖起大拇指希望搭顺风车。




古巴在美国长达半个世纪的严密封锁下,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如今,奥巴马领导下的美国,对古巴的政策有所改变,两国关系已经出现缓和改善的新局面。而古巴的新领导人劳尔•卡斯特罗也开始在国内实行改革,如个人可以使用手机、可以住酒店、可以自由购买电子电器产品,农场可以承包经营等。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古巴人民将会告别贫穷和落后,人们将会看到一个美丽富饶的新古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