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揭秘】不能飞天的古人是如何探索太空的?

2017-05-15 百科解密 互动百科


如今中国的航天事业蓬勃发展,载人飞船成功遨游太空,登陆月球也指日可待,这些都要归功于科技的飞速发展。那么,在生产力低下的中国古代,人们是否也曾经为浩瀚的太空着迷,去探索其中的秘密呢?

人类对宇宙的向往由来已久,在远古时代,人们没有手段一窥太空的真容,因此就编写了很多的神话来寄托他们的向往和追求。盘古开天辟地是古人对天地产生原因的最初思考;嫦娥奔月则代表了古人对月亮的向往;女娲炼石补天承载着古人对天空探索;夸父逐日是古人对太阳东升西落的疑惑……这些神话故事虽然不是真实的,但都代表着古人对太空最初的认识。


观星台


神话代表了向往,不过可不要认为古人只会臆测,其实他们也曾经做过正经研究的。古人没办法上天,就只好在地上观测天象,借此来了解宇宙。当时科学技术不发达,没有望远镜,人们就只好通过肉眼来观测,好在当时晚上没有如今这么亮的灯光,还是能够清楚的看到星星。自秦汉以来,每个朝代都会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观测星象。秦汉设太史令,唐设太史局、浑天监、司天台,宋、辽、金、元设司天监,明清两代设钦天监。不过最初,星象是和王权有着极大联系的,更多的是用来预测吉凶的。


张衡和浑天仪


虽然说这些探索大都不靠谱,但是在中国上千年的历史上,还是出现过不少杰出的人物,对探索太空做出个巨大贡献。比如祖冲之,他一生钻研自然科学,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过杰出贡献。在天文学方面,祖冲之对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运行轨道和运行时间做了长期观测,给出了更精确的五星会和周期。还有张衡,他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发表了浑天说,认为宇宙是一个圆球,地球在其中,就如同鸡蛋黄在鸡蛋内部一样,浑天说其实与现代宇宙学说已经很接近了。与此同时,张衡还在自己学说的基础上制作了浑天仪,来演示天象。当然,除了他们还有其他很多人,比如僧一行、郭守敬等等,都推动了古代天文学的发展。


古代火箭


仅仅在地面上观测显然不能满足人们的好奇心,为了离开地面,奔向太空,古代中国人发明了“火箭”。古代的火箭非常简陋,靠火药推动,自然也就没有足够的动能将人送进太空。虽说如此,但还是有先行者去尝试用火箭载人飞行,这个人叫万虎,明朝人。当时万虎制作了一把能上天的椅子,他在座椅背后安装了47支火箭,同时把自己绑在座椅上,让人点燃火箭,想要借助火箭的推力飞上天空。虽然实验失败了,但万虎却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飞行的人,开创了航天事业的先河。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宇宙进行着不懈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世界天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全文完)


更多历史文章,请关注下载百科解密APP


转载请注明来源互动百科(hudong_baike)


大家都在看↓↓↓

实行总统制的美国 在历史上也出现过一位皇帝

让你又爱又恨的方便面到底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它是德国的战斗“神器” 是令盟军闻风丧胆的“死神”

看美国人内战后相逢一笑泯恩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