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9“深双”龙华·观澜古墟分展场23号开幕,探寻深圳近代化基因

有方空间 2021-09-26
12月23日,2019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龙华·观澜古墟分展场——“双向维度:记忆与更新”,将于龙华区观澜古墟揭幕。

展览由深圳市龙华区人民政府主办,深圳市龙华区观澜文化小镇建设管理中心、深圳市龙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深圳市龙华区观澜街道办事处承办,有方策展。展期将持续至2020年3月8日,欢迎前来观展。



2019“深双”龙华·观澜古墟分展场,选址于深圳一个特殊而重要的历史地理节点:观澜古墟。这里不仅有深圳客家唯一的干栏式木骑楼街巷,也是广东独具特色的、具有社会性的客家骑楼街古墟;古墟历经时代剧变而幸存,周边围合着喧闹的当代商业街区,构成尚待重新整合的“巨大而复杂”的空间样貌。


本届“深双”的主题为“城市交互”,意在畅想未来城市的无限可能。而观澜分展场首先诉求于观澜古墟和泛珠三角骑楼街区的“降维”(历史研究)和“升维”(更新模式),在记忆与更新的双向维度张力中,以两个展区的9个展览呈现展览计划——最终,分展场将实质引导和推助观澜古墟以“全新的旧貌”,重新融入深圳这一“超级城市”。


△ 2019“深双”龙华·观澜古墟分展场预告  ©有方

观澜古墟

深圳近代民俗文化第一街


观澜古墟是深圳历史上仅存的“四大名墟”之一,也是“目前深圳地区十余座古代墟市中唯一完整保留下来的墟市街区”。这个最能反映深圳近代社会经济、社会文化、客家民俗风情的实物建筑群,堪称“深圳近代民俗文化第一街”


△ 观澜古墟鸟瞰  摄影:张超

观澜古墟位于观澜街道新澜社区,建于清光绪年间,现存碉楼9座、传统商铺177间、古寺1座、公益酒家1座,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街区的建筑以清末民国年间的商铺区、居住区为主体,至今保持着岭南客家老墟市的繁盛时期的布局和风格。老街区的商铺、民居、碉楼的建筑形式多样,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对研究岭南地区的清代中晚期至民国时期建筑史具有重要意义。


△ 观澜古墟卖布街,2016年10月


主策展人专访

史建:从观澜古墟到“近代化版图”


有方  本届“深双”龙华·观澜古墟分展场的主题,是如何选定?

史建  选题的起因,是“深双”组委会中有人看过我近几年拍的深圳各墟市的照片,知道我正在做系统的调研,就把我推荐给龙华区政府。后来才知道这届“深双”是聚焦于未来和创新,并有孟建民院士团队提出的“城市升维”主题。然后龙华区政府给了一个特别好的支持条件,认为不必在展览中为整个龙华区做宣传,展览可以针对观澜古墟的切实的更新来展开。所以我们就开始思考怎样以古墟的现实呼应“未来”与“创新”,并最终将主题确定为“双向维度:记忆与更新”。
 
本次展览是将观澜古墟作为一个标准案例,背后有两条线索。一是从观澜古墟延展,将整个东南沿海的近代城市化脉络、“近代化版图”理清楚二是希望完整、深入呈现深圳的客家墟市。这两条线索的交合点正好就是观澜古墟,它同时具备两个非常重要的属性,需要在一个更宏大的历史语境中去理解、呈现。这样一个基本态度,也得到了龙华区政府的支持和认可。

 

有方  分展场“记忆”与“更新”两个展区,分别有何关注面向?


史建  “记忆”即历史的维度,大家都在谈论的“未来”必须是有本可依的。同时,观澜古墟、深圳墟等的存在能够说明,深圳不是从1979年才开始有历史、有文化,它也不是“一个小渔村”——在1979年前,深圳不仅有城镇,而且有着完整的从近代到当代的空间演化历史。龙华·观澜古墟分展场的“记忆”展区,实际上是想研究,深圳这样一个曾经贫弱的边境小城蕴藏着怎样的基因,能促成后来城市爆发式的发展。
 
“更新”就是面向未来,并需要将关注的范围扩大。观澜古墟是客家的古墟市,并有骑楼街,而墟市的发展实际上跟整个东南沿海的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但是这段历史在迄今的城市设计史、城市史和建筑史中基本都没被系统地关注过,到现在家底都不清。目前究竟有多少个有骑楼的城市?规模为何?成因是什么?与现在的城市化的关系是什么?这些都值得系统地研究。

 

有方  作为一次文化实践,本届龙华·观澜古墟分展场有什么希望实现的社会效果?


史建  分展场希望能呈现观澜古墟历史的深度,这里有着非常生动、非常精确的历史。此外,展览还集中呈现了一批泛珠三角区域的骑楼街保护更新的成功案例:此次我们邀请了常青院士、何健翔老师等团队,呈现目前国内外骑楼街更新中仅有的几个成功案例,希望能为观澜古墟后续的更新工作提供借鉴。

展览概要


记忆展区



20世纪初,在泛珠江三角洲广大城乡的超大规模的骑楼街建设,不仅建构了泛珠三角的近代商业网络与格局,更是传统城镇现代转型的重要实验与空间遗产。展览以深度空间研究地图、考察照片和调研资料,全面呈现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的36个城镇骑楼街区的现状。

△ 汕头近代骑楼街区现状图

△ 海口近代骑楼街区现状图



从空间-区域-政治前沿角度看,深圳客家墟市处在近现代化/城镇化前沿和实验状态,而以深圳墟、沙头角墟、龙岗墟和观澜古墟等为代表的深圳客家古墟市,则是近代客家建筑的全新实验类型与精华。展览以大量修复过的珍贵历史照片和调研资料,详实揭示深圳客家古墟(尤其是观澜古墟)的空间演化历史。下图请横屏浏览 ▽

△ 观澜古墟卖布街东侧立面图



展览基于其对观澜明清已降历史的深度研究,尤其是观澜古墟卖布街所依托的当地杂布产业兴衰史,以及清末传教士观澜客家图片文献的的梳理、观澜地区炮楼的测绘与研究,呈现出一个与传统记述不同/互补的观澜区域空间历史样貌。下图请横屏浏览 ▽


△ 店铺——骑楼的演变



展示观澜文化小镇落实“岛屿”的概念,构建“一核驱动+两廊引领+三带渗透”、建设九大特色街区的规划结构与设计策略。


△ 观澜文化小镇城市设计空间蓝图

△ 观澜古墟传统文化传承街区



用当地生土和传统工法夯筑一段矮墙,既呼应客家独有的夯筑建筑传统,也是对澜阁(公益酒家)平移历史的回应与追记。

△ 夯土装置基地位置


△ 夯土装置施工现场


在观澜古墟深度空间调研的基础上,从墟、街、阁、物、景、家六个角度,通过大量历史照片、文献、物件和访谈视频,多角度梳理、呈现古墟社会生活历史。


更新展区



由同济大学城乡历史环境再生研究与设计中心/上海市住建委科技委常青专家工作室策划,对海口骑楼老街区的前世今生,以及他们在当地持续20年之久的再生设计及实施历程作了反思性总结。展览也介绍了团队“修旧如旧”“补新以新”“整旧如故”和“与古为新”等更新理念,及其在海口骑楼老街区整饬与再生工程中的运用。

△ 海口骑楼风貌区修复建筑平面

△ 中山路整饬前街景

△ 中山路整饬后街景


南洋是泛珠三角近代骑楼街区之源。展览呈现了新加坡克拉码头骑楼街的兴衰,而今日的克拉码头基于新加坡城市发展局《历史街区保护导则》(Conservation Principles of Historic Districts)的更新,使这一骑楼老街重新获得了活力。


△ 克拉码头  ©思邦建筑事务所

△ “保护导则”中骑楼立面元素的研究  ©新加坡城市发展局


展览通过模型、空间装置和视频,呈现源计划在粤北小城连州的骑楼街区,借助连州摄影年展的成功契机和当地历史街区肌理与物料,形塑连州摄影博物馆的时空叙事与场所体验、重新赋予和定义了一种全新的地方公共性文化。

△ 轴测分解图  ©源计划建筑师事务所

△ 连接街道的入口广场  摄影:张超



此次分展场的主展览空间委托上海建筑师水雁飞(直造建筑事务所),在邻近澜阁(公益酒家)的古墟榕树广场分两个区域建造临时膜结构展棚。设计师深度研究古墟历史文脉和展览计划,探索新型空间设计语言与古墟历史肌理的咬合关系,以及开放式空间构成与发散式展陈布局的互融,赋予古墟既新异又和谐的更新元素。

△ 角棚方案手绘稿  ©直造建筑事务所

△ 角棚推导过程  ©直造建筑事务所


开幕日程与地点


2019年12月23日
深圳市龙华区观澜街道新澜社区观澜古墟榕树广场
16:00—18:00  开幕学术论坛
19:00—20:00  开幕式
20:00—20:30  策展及参展人导览
*具体活动时间如有变动,以当天实际开展情况为准

△ 2019“深双”龙华·观澜古墟分展场交通路线图


展览信息


2019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龙华·观澜古墟分展场

双向维度:记忆与更新



主办单位
深圳市龙华区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
深圳市龙华区观澜文化小镇建设管理中心
深圳市龙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深圳市龙华区观澜街道办事处


地点
深圳市龙华区观澜街道新澜社区观澜古墟


展期
2019年12月23日—2020年3月8日(09:00—20:00开展;每周一及春节期间1月23日—31日闭展)


策展
有方


参展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建筑学院
土上建筑工作室
同济大学城乡历史环境再生研究与设计中心/上海市住建委科技委常青专家工作室

SPARK思邦建筑事务所

源计划建筑师事务所

直造建筑事务所


展览
近代化版图:泛珠江三角洲骑楼街(墟市)普查/调研/展览计划
观澜之维:深圳客家墟市研究
清溪流远,文脉观澜——观澜文化小镇历史文化资源调查
观澜文化小镇规划展
澜阁:观澜古墟历史展
存旧续新:以创意活化海口骑楼老街
克拉码头:从历史遗存到活力目的地的创意复兴
艺术缝合地方——连州摄影博物馆
角棚



视觉 / 李茜雅   校对 / 原源
本文版权归有方所有,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