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影像有声音——老照片的故事 | 中青报道
中青记者:陈希言 陈子怡 马萁镁
责任编辑:陈子怡
这个冬天,我们比往常有了更多的时间在家中与父母相伴。受疫情影响,生活仿佛按下暂停键,学校推迟开学,店铺歇业。然而时间照常流淌着,闲暇时偶尔翻翻旧相册,回忆过去的故事,或许能够给我们的生活添上一抹光彩。
让我们乘坐时空穿梭机,透过老照片,听一听时间那头的声音——
A. “00后”
许多“00后”早已习惯于数码技术拍照,用胶卷洗印出来的照片似乎十分遥远和陌生。但只要从记忆里翻找童年时期的旧胶卷,一张张老照片便会浮现在眼前,承载着不可多得的童年回忆。
这张照片拍摄于2005年。那时,旅游学院2018级学生贾昕仍然处于读幼儿园的年纪。但如今,她仍然深深地记得去广州武警部队参观的活动。
(图为贾昕同学参观武警部队时的留影)
因为外公曾经是军人,贾昕从小便听着外公讲军人的故事长大。耳濡目染,使她非常憧憬军队的生活。恰逢国庆,学校组织了一次体验军人生活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老师领着孩子们前往广州武警部队进行参观学习。贾昕回忆说:“我们先被一个兵姐姐带去参观了部队的宿舍,那里真的非常干净整洁。”军人们的床铺被整理得干干净净,被子和枕头也被叠放整齐。在寝室里,兵姐姐教小朋友们叠军被。戴着小军帽的贾昕在这个叠被子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她高兴地和她叠的被子拍了一张合照。
“但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看兵哥哥的军体拳和分列式吧,”贾昕说,“感觉非常震撼。”这是贾昕第一次见到整齐划一的军人队形。分列式排山倒海的气势,给年幼的她带来很大震撼。然而,这些官兵也并非严肃冷峻的。他们对幼儿园的孩子非常随和,不仅教他们简单的军体拳,还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在这种温暖的氛围里,贾昕把她最珍贵的礼物——一个棒棒糖送给了部队的兵哥哥。
从部队回来,成为军人的理想便在贾昕心中埋下种子,年幼的她开始在家里学打军体拳、踢正步。时间并未磨灭她对军队生活的热情和向往,时至今天,她仍然希望能成为一名军人。
B. “90后”
对于“90后”而言,2020年意味着看到了而立之年大门的轮廓。他们也是“科技改变生活”的第一代见证人。科技不仅改变了人们记录生活的载体与方式,更改变了人们对于生活的理解、思考与感悟。
沛沛十七岁那年,家里买了第一台相机。那个时候,买相机是一件大事,他们全家开车两个多小时到省里最大的数码广场,挑的牌子是索尼。他提供的照片被保存了很多年,当时是用相机拍的。后来上大学,有了智能手机,他还专门从存储卡里导出来。再后来,他的手机换了几部,这张照片却一直留着。
(沛沛提供的照片)
这是在他高三那年拍的。周末下午,他在家做题,心情烦躁,本想带着相机去天台采风,还想待到晚上拍夜景。很偶然地,他看到了这一幕。
一只蝴蝶,一只猫,一个心浮气躁的少年,巧妙的时空交织中,他们欣然相遇。那片阳光里,沛沛看到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书桌上的习题还凌乱地堆放着,理综试卷软塌塌地摊开来,而那时那刻,阳光似乎赶跑了一切发霉的味道,青春打着节拍在书山题海中手舞足蹈,镜头定格的那一瞬间,生活的泪与笑,都美好。也许能够给予生命莫大安慰的,只有生命本身。
“手有点抖,很幸运地得到这张照片,之后的一段时间都很高兴,也说不出来为什么。”当被问及为什么将这张照片保留得这么久时,他答:“不知道。可能是觉得这张照片里有一种力量吧,生活制造麻烦也制造惊喜,路的尽头常常有礼物;也可能只是舍不得那段日子,总想借什么东西记住它;无论如何,在那个下午,那个镜头确实让我感到惊艳,就像……功课习题鸡零狗碎里的一道光。”
小芳还在读高中的时候,用的是一部蓝色的按键OPPO手机。学校离家远,回家不方便,周末她也只能在图书馆学习。没什么别的爱好,但有意无意间总会拍下一些东西——叠成豆腐块的被子,或者搭在椅背上的条纹衬衫,红白相间……
“最搞笑的是刚剪完头发回宿舍的自拍,真的像狗啃一样;最惊喜的是刚用门夹开的核桃,中间是一个完整的桃心。”很可惜,由于后来换了几次手机,这些照片都只留存于她的脑海里。唯一还保存的是在奶奶家拍的一张照片。那天,一周的暑假剩最后一晚,第二天就要回学校,偶然间,她看到这样的景象。
雨里雾里的月亮,屋子里奶奶和妈妈的轻声软语,整个夜晚都是家的味道。每次小芳离开家,奶奶都很舍不得,但她总是中气十足地念叨:“去学校好,去学校学知识,长本事……”一如每个离家前的夜晚,小芳的心情就像天上乱糟糟的云,莫名怅惘。坐在门前的石阶上,盯着诡谲的云翳,就像她对家、对奶奶的牵挂,层层叠叠。
“也不算很美,但特别衬当时的心情。”她说,“再没有那样一个夜晚,一个十七岁的孩子,满怀对家和家人涓涓的眷恋;怎么说呢,少年心事当拿云,这些照片,不仅仅是一段记忆,它们在后来的很多时候都提醒我,再忙也要热爱生活。”
(小芳提供的照片)
采访结束时,笔者同时问了沛沛和小芳一个问题:你们的照片哪里“老”?沛沛停顿了很久,说,因为那是一段很远的日子……他的微信头像是一个很可爱的孩子,这是沛沛之后的生活与幸福;小芳的聊天对话框上几次显示“Typing……”,却一直没有消息发来,她没再回答这个问题。也许,走远了再回头的时候,过去的风景就会蒙上风尘,就像《哈利·波特》里说的,古老的神秘。
C. “80后”
学生尚处家中时,教职工已经陆续返岗,国际金融学院的辅导员孙琛老师便是其中一位。孙老师的手机刚换不久,里面只有新拍摄的照片。她花费了不少时间,终于从云盘里找出这张珍藏许久的父母结婚照。黑白的照片虽然陈旧,却颇有韵味。上个世纪60年代出生的长辈们,结婚没有华丽的排场。去影楼拍摄结婚照,已经是最浪漫、最具仪式感的事了。
(图为孙琛老师父母的结婚照)
生于80年代的孙老师分享起关于相片的儿时回忆,不禁喜形于色。“我小时候家里好多照相簿,每次家里有客人来,父母总会搬出来跟大家分享,客人们居然也乐此不疲。”而对比当下,老师有些感慨——“以前的照片,大家看的是背后的故事;现在有了美颜相机,人们好像只关注拍得美不美。”
孙老师与丈夫的结婚证件照拍摄于2011年6月。那一天,她认真地化了淡妆,去往柯达照相馆。据老师描述,这家照相馆是像便利店一样的。她说,感觉时间越来越金贵,节奏越来越快,拍结婚照这件事,不知道在如今和未来的人们看来,还值得花多少时间去做。
在过去,拍照是一件昂贵的事情,因而人们拍得很认真,冲洗出来便好好珍藏着。而如今,扔掉一张照片只需要动动手指的功夫。“所以有人说,现代人都比较习惯短平快,不爱修补,对物如此,对人对关系也是一样。不能简单地说时代进步了,也不是怀念‘the good old days’。我想说的只是一种变化,就像我们长大了,变老了那么正常。看着相片,就像在看着时间长河。”孙老师说。
时间以我们无可捉摸的轨迹兀自流淌着。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忙学习、忙工作、忙生活。在为眼前的琐事奔波时,我们偶尔会忘记过去的故事,但所幸,还有老照片帮我们记得。人会变老,但人与人之间的爱意、温情与关怀不会老去。
拍照的方式随着科技革新而不断变更,但我们不会忘记拍照的初衷:定格时间,留住回忆。在手机普及、人人皆可拍照的当下,镜头与互联网帮助人们记录、发现更加广阔的世界。新老照片共同讲述着鲜活的故事,故事中的人情将永远温存。
(注:根据受访者要求,文中沛沛、小芳为化名)
本文系中山大学中大青年传媒原创作品
版权归中大青年微信公众号所有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今日小编:余潇
初审:郑梦婕、万永昊
审核:刘洁予
审核发布:马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