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 | 青晚报

中大青年 2022-06-11

 “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

“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

“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

……


图源:朋友圈截图

近日,许多小伙伴突然被一句“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给刷屏了,这是怎么回事?

图源:《青春有你2》节目截图

这个梗来源于选秀综艺《青春有你第二季》的第五期。Rap组的中心位考核环节要求每位选手演唱rap,无奈有几位选手完全没有基础,初次排练时的一幕被观众笑称为“诗朗诵”;配合说唱导师Jony J的震惊与无奈,这句歌词——“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成了又一爆红网络的综艺“笑果”。

“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登上微博热搜之后,迅速“洗脑”,在广大网友脑内循环,久久不散,各种“玩梗”也层出不穷。
说起迅速占据脑袋的单曲循环,大家难免又回想起前不久被《last dance》支配的恐惧。

图源:搜狐网@传说中的大肥羊

再退一步,哪怕不追综艺不追剧,凡是过年过节,又有谁能躲得过刘德华先生的一句“恭喜你发财,恭喜你精彩”呢? 其实,这种同一歌曲片段在脑内循环播放的现象叫做“耳虫”,正经学名叫做“不自主音乐想象”(involuntary musical imagery,简称INMI)。同神游和白日做梦一样,属于一种自我发生的思维活动。 在过去几年里,科学家对耳虫现象展开了一系列行为学研究,发现不同的音乐训练程度、情绪状态和人格特征都会造成耳虫体验的个体差异。 那么,“耳虫”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到底是谁在我们的大脑中按下了循环播放键呢?

图源:我要个性网


首先,当“耳虫”出现的时候,我们真的听到了音乐声吗?当然不是。事实上,这纯粹是一种来源于大脑的神经活动,而这种活动与我们听到音乐时大脑的反应非常相似,带给人听到了音乐的感觉。
“耳虫效应”也被科学家定义为“perceptions of spontaneous, repetitive musical sound in the absence of an external source.”即“在没有外部声源的情况无意识的、重复的乐音的感知”
而我们被“耳虫”趁虚而入的原因,小青归纳出以下几个方面:

01

与重复的刺激有关


许多时候我们觉得一首歌洗脑,是因为:我们真的被“洗脑”了!即使是一个没有听过某一歌曲的人,给他看上几段相关的剪辑视频,也许就难以忘记那段旋律了,这是因为歌曲中某个片段带来的重复刺激,同理,当一首歌曲大热时,接触到它的场合和次数愈多,它便愈发“挥之不去”。

02

与旋律本身的特点有关


其一是旋律的上口程度,传唱度高的歌曲自然更容易“入侵”我们的大脑。其二则是旋律的周期性,歌曲中反复出现的节律仿佛能让这首歌永远也唱不完。不信?请接受阿牛的挑战:“我在这儿等着你回来,等着你回来看那桃花开……” 


图源:公众号科普熊猫


03

可能和你“优秀”的大脑结构有关


没错,“耳虫效应”出现的频率,也是因人而异的。除了热爱音乐的人更容易出现耳虫,研究人员发现,容易出现耳虫的人脑中的右侧哈氏回和右侧额下回相对发达,右侧海马旁回皮层的灰质体积较大而这三者分别与听觉知觉和自主音乐想象、音调记忆的加工、音乐相关的记忆和情绪的提取有关。

04

与传播形式有关


这一点,可以用这次大众遭遇的“耳虫”为例:
初遇它时,节目组的官方剪辑中将Jony J与李熙凝演唱的场景一左一右地放在同一画面中,这样鲜明的对比,是我们记住它的第一个原因;

图源:《青春有你2》节目截图


其次, “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之所以“洗脑”,与其本身“米姆”(meme)的特征分不开。
所谓米姆,即有传播基因和特质的内容、画面、音符等,它经过生产者和受众的再创造不断扩大着影响力。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时代,用户不仅可以对已有信息和既存内容进行编辑和修改,而且还可以自由地生产和传播新的内容和信息。于是,米姆逐渐发展成为传播学者席福曼所说的“一面可以透视当代数字文化的棱镜”。
抛开“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的出处,网友们找出的下图形象也很符合这句话本身的内容,使这个梗更为好笑,从而扩大了这句话的影响力,这便是一种米姆。从专业的角度来说,这是因为脱离了语境后它能够完成从文字到图像多维度激发符号所指。简单地理解,便是画面感。集体记忆下共享的意识,更易于传播。

图源:公众号拖鞋哥新传考研


这就引出了第三点,再创作这种成本与技术门槛都不高的模仿,让大众得以满足自我展现的欲望,纷纷展开翻唱、再创作,并调侃:“其实,词写得还挺好?” 甚至网友们可以通过成功的模仿形成与实习生们社会地位置换的错觉,即“我甚至可以做得更好”,创作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而正是频繁的再创作,带来我们遭受到重复刺激的结果。

图源:公众号费米科学




What can we do ?






虽说科学家们已经明确得出结论:“耳虫”不是病,但有时我们的确会受其干扰。如果考试前不小心听了首上头的歌,考试中就很痛苦了。更甚者,还会因此而焦虑、失眠。那,有什么好办法能克服它呢?


1、咀嚼口香糖



有研究表明,咀嚼口香糖时,舌头与牙齿以及其他部位产生接合的开合运动会降低大脑对于音乐的记忆,另一个作用原理则是激活口腔和下颚,来分散大脑的注意力。

2、把整首歌听完



蔡格尼克效应指出,比起已经完成的事情,未完成的事情更容易在你的脑海里反复出现。音乐同理,很多时候在我们脑海中不停循环的只是一首歌的某个片段,可以把这首歌听完,或者直接跳到结尾,为这段循环找到一个出口,从而摆脱耳虫。

图源:卷卷漫画



3、学习!!!



兴许大脑被我们好学的精神所感动,就会消停下来不唱歌了呢!(❌)更准确的说法,是增加你的认知负荷(cognitive load)。认知负荷低时,也就是走神,无聊,发呆,白日梦,快睡着时。当我们专注于工作、学习时,大脑有事可做,就不会闲着无聊唱个不停啦~
希望这些克服“耳虫”的方法,能对你有所帮助。也希望你懂得了它的原理之后,能避开生活中的陷阱,摆脱耳虫困扰!


参考资料:

[1]Beaman, C. P., Powell, K., & Rapley, E.(2015). Rapid Communication: Want to block earworms from conscious awareness? B(u) y gum!.

[2]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4497938/
[3]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053810015000975
[4]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how-do-you-solve-a-problem-like-an-earworm/

推荐阅读(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春天的相册簿 | 青晚报

春眠不觉晓,春困何时了? | 青晚报




今日小编:李舒敏、吴丽阳

图文来源:《青春有你2》节目截图、

搜狐网@传说中的大肥羊、我要个性网、

公众号科普熊猫、拖鞋哥新传考研、费米科学、卷卷漫画

初审:郑梦婕、万永昊

审核:刘洁予审核发布:马明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