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一颗小小的痣,怎么会是皮肤癌?”面对诊断报告,富阳人张阿姨和家属一脸惊愕。
最近一年,富阳区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接诊了多位以为长了“黑痣”,结果却被确诊为皮肤癌的患者。皮肤科主任汤连君提醒,皮肤癌皮疹表现多样,普通人难以判断,若有此类异常情况,请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切勿盲目用药。
张阿姨今年70多岁,多年前她左脸突然长出了一颗“黑痣”,当时她很纳闷:怎么无缘无故会多一颗“痣”出来?“黑痣”不痛不痒,只是有点难看,她想着就当长了老年斑。可最近一个月,这颗“黑痣”开始破烂。张阿姨就在家里找了消炎药膏涂,但不起作用,破烂的地方还流出液体。她又到药店买了药水来涂,依旧没有效果,这才在家人陪同下到区二院皮肤科就诊。皮肤科主任汤连君检查后考虑是“基底细胞癌”,建议手术切除后进行病理检查。“‘痣’怎么变成了癌?”面对家属的疑问,汤连君解释:皮肤癌主要是皮肤表面皮疹、皮肤肿物或皮肤附属器的一种恶性病变,好发于中老年人。最原始的形态可能是小小的黑头、色素痣、肿块等,尤其是位于易摩擦部位的皮疹,部分患者没有明显异常感觉,但部分患者皮疹可反复出现破溃出血渗液,或有瘙痒感,或搔抓刺激后皮肤肿物短期增大明显,这些情况都要考虑是否有癌变。一般早期发现,及时治疗能痊愈,偶有患者复发需反复治疗。
“晚期癌细胞扩散严重者可致死。”听到这里,家属同意手术治疗,手术病理报告最终证实为“基底细胞癌”。它是最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好发于头面颈部,多单个发生,生长较缓慢,恶性程度较低,较少转移,但高危型可破坏组织和器官,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一般认为与紫外线照射、放射线、长期接触化学致癌物质有关。好发于老年人,常见于头皮、面部、手背等光暴露部位。可由日光角化病、黏膜白斑、红斑狼疮、慢性脊髓炎及其他皮肤癌前疾病转化而来,烧伤后疤痕溃疡也是常见原因。累积性紫外线暴露和免疫抑制状态是其主要危险因素。皮肤鳞癌生长较迅速,恶性程度较高,容易转移。表面可形成溃疡,可伴有恶臭感及疼痛。好发于足底指(趾)、甲床、下肢和躯干皮肤,一般原发为良性“痣”,是由皮肤和其他器官黑素细胞异常分化产生的肿瘤。发病率低,但恶性程度高、死亡率高。早期可治愈,中晚期预后差。除有家族史外,容易受到慢性损伤和长期日光暴露的痣或色素沉着、黑斑等也是危险因素。其主要表现为痣或色素沉着可在短时间内(数月或数年内)增大、隆起、边缘不规则、颜色改变、局部形成水疱、瘙痒、刺痛等。晚期可出现破溃、出血。◎注意防晒措施,减少暴晒;
◎高危人群定期筛查皮肤癌;
◎远离放射线和致癌物;
◎积极治疗日光角化病等原发病;
◎减少局部损伤刺激。
来源:富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