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只要阿里巴巴活着一天,京东的日子就不会好过”

2017-06-27 蛋蛋 创业邦杂志

 BAT真的要变成AT了?!


从上周五开始,京东市值超越百度的新闻便被各大科技媒体争相报道。


美东时间6月23日收盘,京东(JD.NASDAQ)股价上涨3.92%,报42.95美元,相比一年前大涨了100%,市值达到了609亿美元,而此时正处于业绩触底的百度(BIDU.NASDAQ)市值约为615亿美元。


两者的市值差距仅剩6亿美元,换算成涨幅也只剩1%。


不少人猜测,BAT这个在中国诞生了10年之久的提法,也许终于要变成了ATBJ了。但,就在人们纷纷以为周一开盘京东便会超越百度之时,截止美东时间6月26日收盘,京东612亿美元的市值依旧和百度620亿美元的市值相差8亿美元。



然而,这并不影响此刻的京东正处于这家公司的历史最高点。但,走到这一步,京东用了11年。


京东对标的一直都是亚马逊,两者的模式也确实很像。


2015年第二季度,一度坚持不盈利,喜欢把赚的每一分钱都花出去的亚马逊实现了扭亏并持续盈利后,资本市场相当买账。


如今,轮到京东了。


2017年5月8日,京东发布了2017年第一季度财报。报告显示,京东2017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3.557亿元人民币(约5170万美元),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Non-GAAP)净利润为14亿元人民币(约2.1亿美元)。连续亏损了11年的京东,终于在今年第一季度,第一次在两种会计标准下,实现了盈利。


久亏之后终于盈利的故事总是受人追捧的。然而,京东究竟出现过什么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似乎被很多人忽略了……


以下内容来自【《财经》封面|刘强东回来了,京东就回来了】记者|宋玮 刘一鸣  ,创业邦杂志在不改变愿意的前提下编辑整理:

01

刘强东走了,又回来了


京东集团于2014年5月在纳斯达克上市,同年,刘强东卸任京东商城CEO,继续加大对公司的放权力度。


但两年过去,他发现很多管理者不作决策,大量事情议而不决。一位京东现任总监说,不少新业务亏损严重,一些业务的投入就像挖油井,眼看马上就要见油,但没坚持下去,撤了。

 

阿里巴巴对京东的进攻在加剧,而腾讯带来的流量红利在衰减。京东集团CFO黄宣德在2016年Q1财报电话会议中说,整个垂直品类,腾讯带来的流量转化出现了显著下滑,对增长速度带来不利影响。

 

“去年8月前后,是京东最困难的时候。”刘强东说。股价几乎降到了底,但更大的隐患在于,公司的组织效率在下降、战斗力在下降——这是他难以容忍的。


他难以容忍一家公司慢慢变得平和、臃肿。


它可能什么都没有做错,它只是进入了所有大公司都会面临的阶段——平稳期。而这种混乱、缓慢、员工的不尽责似乎都是不可避免的。

 

“什么是平稳?我从没有听说过这个词。平稳期意味着你将被超越——至少在中国互联网中是这样。”一位从京东离职后做电商创业的人士评价说,一路高歌猛进的京东,在去年初似乎突然坠入了平庸。

 

就在这时候,刘强东回来了。

02

没有人承认刘强东曾经“离开”过,包括他自己

 

 去年“618”之后,一位京东中层员工对他的同事说:“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努力过。”他的同事回应:“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害怕过。”


刘强东于2013年第一次尝试离开公司去美国学习,那段时间他还频繁往返欧洲,整个人瘦了几十斤。在上市后的2014年到2016年初,他继续加大对公司的放权力度,同时减少对业务一线的直接过问。一位京东员工说,去年他和同事还商量去京东的地下车库看看有没有刘强东的车。

 

但作为一个强势的领导者,他从未真正放下这家公司。


一位京东高管曾说,当年刘强东在美国期间,一次公司早会上有同事宣布一项产品将上线,电话里突然传出刘强东的声音,他提出有些细节需要改进,并要求立即落实。所有人都吓了一跳,原来老板在美国也会按时在电话中旁听早会,只不过多数时候并不说话。

 

在离去与归来之间更准确的解读是,刘强东对于京东在管理上“松紧度”的不同。“有时候就是一种平衡,在现阶段可能是好的,过了一年之后可能就不合时宜了”,刘强东说到。

 

一位前京东员工说,2016年Q1财报前后,公司有了紧迫感。同时,阿里巴巴加大了对京东的进攻。上述人士称,当时内部迎战吃力,同时增速在放缓、新业务亏损严重。


一位2015年从京东离职的员工透露,当时他看到公司正慢慢堕入平庸,“不是坠入悬崖,而是渐渐丧失我们的锐气、战斗力和进取心”。

 

到去年618前夕,中高层更焦虑了,甚至一度出现“有高管会因为此次618战绩而决定去留”的传言。


一个月后,京东人事上迎来大调整。2016年7月,仅在位一年的市场副总裁熊青云调岗,熊青云为原宝洁公司(P&G)大中华区副总裁。8月,京东商城前CEO沈皓瑜调岗。

 

刘强东重新执掌起业务一线。


京东很快迎来了上市以来的最大一次组织结构调整。刘强东将京东到家与京东金融通过合资和独立运营的方式进行剥离,不再需要商城大规模输血;合并同类项,尽可能把相关业务闭环在一起,并形成中台部门,以提高内部效率。

 

2017年2月10日,刘强东在京东2017年开年大会中发表年度讲话,他说,京东过去取得的所有成绩、所有成功都到了该归零的时候。

 

没错,刘强东真的回来了。

03

“只要阿里巴巴活着一天,京东的日子就不好过。”

 

2016年对京东来说是艰难的一年,它的对手阿里巴巴在此前发起猛烈进攻,并打了精彩一仗。幸运的是,阿里去年犯了一系列错误,而京东则清醒过来,形势发生逆转

 

“只要阿里巴巴活着一天,京东的日子就不好过。”一位同时与阿里、京东有着密切合作的互联网公司高层人士说道。

 

自2015年起,阿里巴巴明确了和京东的直接竞争关系,并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典型是天猫超市和盒马鲜生的发力。

 

一位京东营销体系的员工说,阿里在2015年确实营造了一种恐怖的气氛,他们高调发布了“一路向北”计划,向京东的大本营进发。这位员工还透露,当时让他失望的,不是京东在反击声势上较弱,而是一个同事告诉他,“不要瞎忙了。”

 

但2016年形势逆转,阿里错过了最强有力狙击京东的机会,并直接让京东脱离了压力。

 

最戏剧性的一个回合爆发在天猫超市上。2016年3月,前沃尔玛中国副总裁江畔加盟任天猫超市总经理。“老大们的预期非常高,但江畔搞了半年多,业务没有进展,运营成本还居高不下。”一位阿里巴巴内部人士称,随着业务巨亏,江畔下课,阿里内部无人敢接这块业务,猫超在内部也被降级。

 

“这块原本对京东可能造成根本威胁的进攻性业务目前掉坑里了”。有时候你只要按自己的节奏做正确的事情,等着对手犯错就好了。“你会发现,这些强大的敌人没有一次让你失望——他们总会犯错。”

 

上述阿里人士称,如果阿里没有线下物流体系的搭配,光靠口号和营销体系,无论是猫超还是“一路向北”,想要狙击京东都很难。

 

而京东在2016年集中做对了几件事情:守住3C、家电的阵地;通过收购1号店扩大商超的竞争优势;服饰家居事业部被战略拆分成了大服饰事业部和居家生活事业部,刘强东主抓,甚至亲自跑去国外向大品牌招商;加强了开放平台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吸引高毛利商品进驻。

04

京东不需要战略部,战略部就是刘强东一个人

 

过去,京东一直是刘强东一人布置作业,公司不需要战略部,战略部就是刘强东一个人。所以如果刘强东方向正确,公司执行效率就高。如果刘强东迷茫,整个公司就开始慌。

 

刘强东“回归”之后,京东战略收拢,聚焦“电商、金融、技术”,同时收紧投资、梳理新老业务:刘强东将海外业务和智能业务合并回商城,并果断将亏损的新业务(金融、到家等)分拆、剥离。


刘强东当年“离开”,是他误以为一个共和国比自己独裁要好,和平比战斗要好。事实证明,至少对京东来说,让他“独裁”,比让职业经理人理性建设更好。这家公司还远没到休养生息的时候。

 

对于一家大公司而言,如果没有人逼着它改变,自然规律就是随着组织发展变得越来越庞大、越来越缓慢而平庸。所有公司创始人都不愿意看到这一天的到来,而刘强东尤其无法容忍这一点。

 

自1998年创立京东之时起,刘强东就决心对抗那些他认为会逐步蛀空企业的力量——官僚主义、贪腐、懈怠。他对公司的高效、战斗力和执行力有着极端苛刻的要求。他理想中的京东是一家没有潜规则和官僚主义,只有速度、效率和正确价值观的公司。他希望公司和他的价值观高度统一,而他自己,将像革命者一样承受命运的折磨,引领着团队向前冲。

 

在最近一次内部高管会上,刘强东向所有高管表态,京东需要的不是传统的职业经理人,而是事业合伙人、对公司长期价值负责的合伙人。京东依然会吸纳外企高管,他们让公司运转起来,也在这个过程中精疲力尽,但能留下来的都是最坚定的京东人。

 

现在的京东是中国第四大互联网公司,但离第一和第二还很远,它还不能像亚马逊那样众望所归。


因此,接下来的时日里,它必须也只能继续证明自己……



文章来源:【《财经》封面|刘强东回来了,京东就回来了】记者|宋玮 刘一鸣 ,创业邦杂志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 END -


MORE | 更多精彩文章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bangcbd

推荐邦哥的好朋友“毒舌科技”, ID:dushekeji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