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XC 2018-05-26


新媒体蓬勃发展至今,年薪百万聘请主编已不是稀罕事。


4月底的一则新闻再次印证了这个事实:A股公司瀚叶股份停牌近半年后,抛出了一份令人惊讶的重大资产重组方案:公司拟作价38亿元收购微信公众号运营公司量子云100%股权。


前者是一家原国内大型规模的新型农药、兽药生产企业;


后者则是一家专注于做微信公众号矩阵,主要以广告和小部分的电商业务为营收的公司。目前运营981个微信公众号,号称涵盖了情感、生活、时尚、亲子、文化、旅游等诸多领域。粉丝数量合计2.46亿。


也就是说,一个做农药、兽药的公司,花了38亿元买了981个微信公号。



自2017年以来,微信公号的粉丝引流、商业变现的难度与日俱增,运营风险与变现难度提高,估值持续下压。量子云却被瀚叶股份“相中”并以逾28倍的增值率收购。为什么?凭什么?


天价交易的背后


天价交易引来交易所重磅问询函,十大问题直指合规风险、政策风险、经营风险、交易合理性、盈利模式等诸多方面。包括这些公号是否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低俗和标题党嫌疑导致的封号风险等。针针见血、直指要害。



尤为让人震惊的一个事实是,2016年、2017年编辑部门人数仅分别为16人、50人,就是这50个人,运营着近千个公众账号,平均每个编辑负责20个公号。


在新媒体界,做公众号是个苦差事,没日没夜完成创作和更新,头条内容往往需要一个团队来供给完成。


但量子云的20个公号,光是账号和密码都有很长一串。如果每人每天全负荷工作8小时,用在每个公号上的时间,不过24分钟而已。在24分钟内,仅“卡娃微卡”“天天炫拍”两个主要公号每日平均发布8篇文章,3分钟一篇,这得是什么样的产出质量?


上交所的问询细致而专业,不小心揭开了很多公号的奥秘:原创内容极少,转载和整合为主,利用多个公众号矩阵进行分发。为了赚取流量,标题党和低质内容成为家常便饭。


比如,981个公号中,粉丝最多的“卡娃微卡”,5月14号推出的内容是这个样子的。



新京报发表评论称,这样的套路,在新媒体时代已经非常普遍。很多所谓的新媒体集团的工作内容不过是“做号”而已,其从内容到最后的广告变现,最核心的办法并不是原创。


“微信公号只要不触犯政策、色情、诱导分享三条‘红线’,封号的可能性就不大。”业内人士直言。


凭借这些内容,量子云竟然积累了超过2.4亿的粉丝。这个数据有点吓人,毕竟根据腾讯官方的数据,截至2018年5月,整个微信平均月活用户为10亿左右,而微信公众号的活跃用户才8亿。也就是说凡是订阅过微信公众号的用户,接近三分之一都是量子云旗下的用户订阅过他们的公号。


据重组报告书显示,成立于2014年2月的量子云主营业务为移动互联网推广业务和腾讯社交广告业务。其2016年、2017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32亿元、2.35亿元,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0.87亿元、1.53亿元。


“我们对自身的盈利能力、发展前景是有信心的。”量子云董事长助理称。


但蹊跷的是,企查查数据显示,在收购前的2018年4月13日,量子云初创者李炯以20亿元估值,将其持有的量子云所剩的15%股权以3亿元的交易对价转让,自愿放弃参与本次重组。



这背后,恐怕不只是量子云官方回应的”出于自身风险收益及职业发展的考虑“那么简单。


公众号暴利市场


公众号,尤其是自媒体公众号,因为高收入高变现,没少受传统媒体的白眼。


2017,一篇GQ中国对咪蒙专访中的一个细节在朋友圈刷屏:咪蒙刚毕业两年多的95后助理,月薪高达5万。


今年年初,一篇“蓝鲸浑水”对新媒体公司年终奖的报道中提到,有公众号年终奖“最高发了10倍月薪”,有公众号“年终奖共 6 位数”,有公众号年终奖“ 100 万现金,还有同事抽中了一只猫”。


与高薪资对应的是高盈利。据媒体报道,大部分头部自媒体的头条广告报价在10万-30万之间。有着网红IP的自媒体赚钱能力更是惊人,某创业公司前不久在“咪蒙”投放的头条刊例价是75万。


据业内流传的一张广告报价图显示,本篇文章的主角量子云旗下头条最高价格30万,二条12万,三条10万。



让我们简单算一笔账。如果卡娃微卡每周发一次头条的广告,一年就可入账1560万;每周分别发一次头条、二条、三条的广告,一年入账约2700万。而卡娃微卡还只是量子云的头部号之一。


自媒体创业者变现的案例也时有出现。2016年12月,创立仅一年多的“李叫兽”被百度以近1亿价格收购,25岁的李靖身价上千万并入职百度成为最年轻副总裁。


2016年底,自媒体同道大叔2亿元“卖身”,28岁的创始人蔡跃栋套现1.78亿。


另据量子云CEO纪卫宁今年1月向媒体透露,量子云尝试小程序电商仅两个月,但月成交额已超过1000万元。目前粉丝主力群体是35岁-45岁的中年女性。


所以说,内容质量对于收购方瀚叶股份并不重要,瀚叶股份买的,其实是量子云这2.4亿粉丝。


日渐猖獗的“刷量、造假产业链”

 

还有一个问题更值得注意:这981个公众号的实际价值,真的经得起推敲吗?真的清清白白吗?

 

除了原创产出问题,在证监会问询中,专门要求披露前十大公众号的粉丝增长趋势,活跃用户数,随机抽取文章12小时点击量、转发情况。直指该行业美其名曰“数据优化”的一大乱象:花钱购买粉丝,阅读和点赞数刷量造假等等。

 

事实上,这样的乱象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有公司专门负责优化数据的业务,然后公号运营方拿着“光鲜亮丽”的数据,和广告公司谈业务合作。


通信业知名观察家项立刚此前曾分析称,微信公众号这种自媒体的形式相比传统媒体在传播上有着特有的优势,越来越多的人会把阅读量当做衡量商业价值的标准。当阅读量与广告报价挂钩后,刷量自然进入了许多人的视线中。


刷单中介的客服会这样向你介绍收费情况:


1000阅读量的价格为30元;僵尸粉的价格为12元100个,活跃粉为50元100个,450元1000个。


当被问及能否保证不被微信官方检测到,中介只会说“只保证数量,不保证其他。”


有人洗稿,有人买稿,也有人做中间的生意,包括洗稿工具、原创检测工具和伪原创教学等等,这些环节共同构成了公众号的灰色产业链。

 

“媒体集团化”的时代,用低劣的手段,求量不求质,悲哀之至;价值38亿的新媒体集团,机械化大生产似地输出内容,获得利益,更是这个社会莫大的讽刺。

 

4

野蛮生长的惨痛代价

 

2014年到2015年这两年,是属于微信公众号的黄金时代。很多微信公众号只要稍微用点力、讲点方法与技巧,都会在其中尝到甜头,增粉速度也十分可观。


一切看起来很顺利,但转折点在于接下来的两年,微信公众号结束了疯狂的流量红利时代。


2016年、2017年,微信公众号的数量已经飙升至2000w+,但是行业平均阅读率(阅读率=阅读量/粉丝数)滑至5%左右,打开率(打开率=公众号会话的人数/粉丝数)则为2%左右,也就是说100人中只有2人会选择打开一篇已订阅公众号的文章。

 

2018年,这个行业发生了更具意味的变化。除了正常的市场洗牌外,大多变数来自于国家强有力的管控。短短一个多月,内容领域就发生了三件大事:

 

1、

4月10日,广电总局因导向不正、格调低俗等勒令“内涵段子”APP和公众号永久关停。作为集聚2亿用户、每日活跃用户数超过千万的搞笑娱乐社区。


“内涵段子”的凉凉在行业引起了轩然大波,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发深夜公开信致歉称“产品走错了路,出现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符的内容,没有贯彻好舆论导向,接受处罚,所有责任在我。”



2、

5月8日,自媒体粉丝覆盖近6千万、视频播放量超50亿、估值40亿的自媒体“暴走漫画”在“今日头条”等平台发布了一段时长58秒、含有戏谑侮辱董存瑞烈士和叶挺烈士内容的短视频。


随后,暴走漫画联合创始人、CEO任剑在微博发表致歉声明:对“暴走漫画”官方网站、暴走漫画App、暴走日报App进行无限期关停,对内容进行整改,对所有内容重新整理审查。



3、

5月11日,拥有数百万粉丝的自媒体大号“二更食堂”在头条推文中,对当时“空姐乘坐滴滴顺风车遇害”事件进行了非常不恰当的语言描述,引发网友强烈反感和讨伐。


最终,二更创始人丁丰再致歉并决定永久关停二更食堂公众号及其他所有平台的二更食堂账号,并免去二更食堂CEO李明在二更网络公司担任的一切职务。


活生生的三件案例,野蛮生长后收获了这样的悲惨结局。我们都知道,要想短时间内迅速地聚拢用户并与之取得共情,传递情绪是一个讨巧的方式。


殊不知,情绪是把双刃剑,为了逐利一昧地煽动情绪,难免变得畸形而可怕。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是通讯社”的媒体时代,确实让越来越多的人表达更自由、更多样化,但无节制的自由意味着危险。


个体表达同样需要讲求章法,不能过于任性。在众声喧哗的互联网语境下,更需要自媒体人强化个人自律和底线思维,对一些具有较大粉丝量与影响力的自媒体大号而言更应如此。若是只片面追求点击量,过于粗制滥造而不注重自身内容生产与推送的质量,从长远看,无疑是自掘坟墓。

 

打铁还需自身硬。追热点的方式或许收有奇效,但若想要有持续、稳定的有价值内容,总归是要回到健康的生产方式上去,这才是商业变现得以长久的基础。


- END -


MORE | 更多精彩文章


推荐邦哥的好朋友“毒舌科技”,ID:dushekeji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bangcb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