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洋专访陈向东:仅靠A轮融资成功IPO,“跟谁学”上市背后的故事
作者 | 邓双琳
采访 | 曲琳、邓双琳、肖红
6月6日,跟谁学在纽交所成功上市。
有趣的是,跟谁学迄今为止只拿过A轮融资,那还是2015年高榕资本、启赋资本、金浦产业投资基金等投的5000万美元A轮融资,此后便再未进行过融资,也很少再出现在媒体面前。但事实上“沉寂”已久的跟谁学不仅在这两年增速飞快,而且仅靠A轮便成功IPO,成为首家上市前便实现规模盈利的在线教育公司。
这次IPO给投资方带来的回报也相当丰厚。启赋资本联合创始人顾凯向创业邦透露,启赋天使轮投资的回报超40倍,启赋当时投跟谁学的单笔基金达到了整个基金的10%,而如今这一个项目的回报就可以把基金全部覆盖掉。
跟谁学如今在聚光灯下有多光鲜,背后的路走得就有多坎坷。2014年,陈向东离开了工作14年的老东家新东方,同年6月创立跟谁学。创业初期,跟谁学涉及的业务相当“贪心”,当时的定位是要搭建一个教育行业的淘宝式生态系统的大格局,但2017年教育O2O行业遭遇滑铁卢后,跟谁学的处境也颇为困难。
在外界猜测这家公司的下场即将和其他死伤惨重的教育O2O公司一样时,陈向东杀伐果断,砍掉了多余的业务,拆分B2B业务,聚焦B2C业务,短短两年时间就将一家濒临绝境的公司带向了上市之路。而同期的700多家在线教育机构早已消亡。
转型后的跟谁学也很另类,目前我国K12领域的授课模式主要是在线1对1和小班课,而跟谁学反其道行之,选择做100人以上的大班课模式。但另类的跟谁学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在K12公司普遍陷入盈利魔咒时,跟谁学2019年第一季度已经实现盈利,净收入为2.69亿元,而净利润达到了3000万元,跟谁学顺利完成转身。
自2017年后,陈向东便鲜少出现在公众媒体眼前,如今我们邀请到他来聊聊跟谁学的上市之路,而他也做好了准备,当众剥开他与跟谁学的那些“至暗时刻”。
以下为陈向东自述,创业邦整理:
不再融资
2016年我做了个决定,不再接受融资。
当我决定不再融资以后,就再也没见过投资机构,也不再去任何访谈和外部活动,我所有的资源和精力都聚焦于内部。2016年底的时候,我看着我们的账面说,如果公司缺钱,我个人拿钱先借给公司。
2015年3月,我们拿到了5000万美元融资,这在当时是中国在线教育得到的最大一笔融资,因为整个资本市场的大环境,我当时觉得资本的大潮还是值得试试的,但我们在资本的大潮下做了很多错的事。
创业分几个阶段,从0到1是最难的,我必须承认创业初期时的一些错误都是我犯下的“罪”,我时常会作自我检讨。
我们当时把跟谁学的定位对外宣讲是“O2O找好老师的学习服务平台”。我当时所理解的O2O,是从线上到线下—线下到线上—线上到线上的。如今回想,创业以来最大的错误就是想做得太多,又想做线上到线下,又想做线下到线上,还要做线上到线上。如果是今天,我一开始就会选择做一个最大的赛道。在这对创业者提个建议,如果真想创业,一定要找一个非常小的单点,然后去All in,把一厘米宽做成一万米深。
但当时我还不懂。在新东方当过二把手,管过几万人,又拿了那么多融资,以为自己真的无所不能,其实后来回想一下,如果你认为某一个时刻是你的高光时刻,那么离开这个时刻后你还是会进入到黑暗中。
当时团队的认知也不够务实。比如2015年的时候,团队告诉我要发挥创始人的影响力,所以那时候我就参加了很多外部活动,经常回答各类访谈,朋友圈也经常发。后来想想,我们是创业公司,我们如果想很好地生长,就不能太关注外在的东西。
在线教育最热的时候,很多资本会主动找你,说带着你做一家科技公司,先融完A轮再融B轮,但到了2015年下半年的时候就变了,在线教育公司融资越来越难。我也困惑过,但后来想明白了,我创业是为了让自己的生命更加丰盈,不是为了拿融资,忘掉融资就不焦虑了。
2016年12月份,我们做出了转型决定,整个公司只保留一项业务,其他业务全部要么关掉,要么拆分,一些to B的业务也不再接受服务,全面聚焦在线直播课程模式,聚焦to C,公司这才算重新“活”了过来,并且扭亏为盈,做到了规模化盈利。
一句总结,创业以后经历过的这些头破血流的时刻,都是给自己上的课。
冲刺IPO
跟谁学今天成功了,是因为它赶上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我们是2014年创办的,刚好赶上了一波移动在线直播、线上支付、线上学习的风口,我觉得这个叫千载难逢。有投资人问我,现在给你30个亿再做一个跟谁学,你能做吗?我说我做不了,最佳的时机已经过去了。2014年的时候,一个App下载只要2块钱,现在估计得几百块,而且14年的时候万众创新,招人也很好招,我们不到一年的时间组建了100多位百度的产品技术研发团队。
另外一个对跟谁学今天的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2014年6月份我开始做跟谁学时,就决定一定要找一个直播技术团队。当时新东方在线做的是录播,大家都质疑我为什么要组建一个这样的团队?我说这是未来的学习方式,所以7月份就把团队组了起来,当时映客还没火起来,2015年3月我们就有了3000多人的在线直播大班课,是行业内的第一家。
2017年,公司所有的资源和精力都聚焦在K12在线直播,聚焦在一个点位,事实证明这条路是对的。很多人说2017年是跟谁学的转型,但我不认为是转型,而是聚焦了一件最有效的事。
选择在今天这个时间节点上市,核心有三个,第一是我们一直没融过资,公司总是要上市的,上市后获客成本也会下降。第二是上市后会吸引更优秀的老师加入。第三是上市能够提升透明度,把公司治理到最佳状态,让我们的员工、我们的合作伙伴更信任你,这是上市最大的好处。2006年时,我在纽交所见证了新东方的上市,今天我们仍然选择了纽交所作为上市地点。
另外,我们很感谢这些年来投资人对我们的信任。很多人只知道启赋资本是我们的A轮投资人,其实他们也是我们的天使投资人。当时我去中关村看场地,刚好遇到了顾总(顾凯),聊了几次顾总就说想投我们,但我一开始并没有想融资。
那时候启赋资本也刚成立不久,同为创业者,他们很理解和懂得创业者,交流了两个月后我们双方互相认可,所以公司还没注册的时候就有了启赋资本的天使投资。当时启赋资本只用了1个小时就确定了投资金额和估值,我记得顾总写了一页纸的投资合同,满足了我提出的所有要求,连对赌协议都没有提。后来跟谁学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问题,启赋没有想着退出,反而追加了1000万美元的投资,这是启赋资本对跟谁学、对我的信赖。
我经常告诉我的伙伴,我们没有IPO的时候也一样在努力,现在上市了,不要每天都盯着股票的高和低,我们就这样聚焦让自己成长,让自己能够真正创造价值,去服务于家长和学生。
扭亏为盈
目前科技化的教育公司,有人说上市前盈利的应该只有我们一家。
今年第一季度财报出来以后,很多投资圈大佬都在找我,问我们的数据怎么这么好。我们请的审计是德勤的,德勤国际部也不相信我们的数据,因为增速很快,去年我们做了6.6亿的现金收入,4个亿的确认收入。后来德勤国际部门派人来拷走了我们所有的核心数据回去审核,发现是真的增速很快。
在新东方的两件事让我印象尤为深刻。一是我记得我1999年底进新东方时直接教大班课,一个班五六百人。第二个是我去武汉新东方当校长,带着30万去,第一年就做了1600多万的利润,后来武汉学校净利润做到了47%,直到现在这个数据在新东方内部也没有被打破。
从这两件事中我得出思考结论,只要找到最好的老师,同时把学生随时随地的在线交互做到极致,就能用少数老师来发挥最大的效能。如果线下的一个老师一个班教几十个学生,线上一个老师一个班可以教2000个学生,这就相当于把一个优秀老师的产能放大了100倍,这就是互联网的魅力。而且我们的价格是线下的1/3,所以让三四五线城市的孩子们也能够和北京、上海一样的优质老师一块上课。
我们线上老师的平均薪酬水平应该是线下的几倍,这就会招到最优秀的老师。一对一的老师肯定不是最好的老师,优秀的老师会教大班课,这也是商业的本质。跟谁学现在有84名全职教师,85名兼职教师,一个大班配备一名教师和多名辅导员,这种双师直播大班课的毛利率是在线1对1或线下班课模式的2-3倍。
现在跟谁学的续办率和线下差不多,高中的续办率甚至比线下还高。2018年我们的注册用户增长了8.6倍,付费用户增长了7.5倍,2019年第一季度的付费用户转化率为90%。
有人说资本市场给你们的30多亿估值是不是过高了?从我们的盈利增长速度和预算来看,资本市场给我们估值其实是合理的。
至于目前的盈利逻辑能不能支撑未来,只靠一件事,那就是效率。其实我们技术研发的投入非常多,2018年的时候投入的花费比2017年增长了100%度,但收入增长了400%多,所以研发费用也是在下降。算下账来会发现,行政管理费用也是下降的,所以越往后这些费用的占比会越小。
完全靠烧钱的企业以后会面临着非常重大的挑战,不管是互联网公司还是教育公司,自己没有能够造血的能力,要依靠融资才能活下去的公司,我觉得需要检讨了。
有人说我们上市速度快,但其实我们的模型并没有不成熟。第一,我们经历过起起落落,经历过至暗时刻,走过的弯路都矫正了过来。第二,K12是一个万亿赛道,水大鱼大,这个赛道可以出很多家大公司。
我们是做教育的,知道做教育一定要慢,做该做的事,筑高自己的护城河。我们这次出去很少作承诺,少承诺多做事才会得到所有人的认可。
很多人质疑我们的获客成本过高,其实获客成本会不断的上升。销售账上好像是一百个流量,一百个客户的信息,但是最终还是要看转化率,这一百个流量是转化了3个,还是10个,这就差了三倍,第二是转化来的学生是不是还想学数学、学化学?怎么提高销售转化率、怎么提高续班率、扩科率,把这些做好,最终算下来其实还是值得的。
也有很多人从政策角度质疑跟谁学。政府目前对在线教育的政策是比照线下来制定的,我们研究了线下的这些规则,政策规定老师都需要有教师资格证,这次3月份教资考试之后,我们77%的老师都有了教师资格证,下一次考试以后这个比例会更高。另外一点是下课时间不能超过晚上8点半,我们周末、假期的课程已经调整到8点半之前结束。第三是政府说一次性收费不能超过三个月,这个我们也在合规性范围内调整了。
很多人担心在线教育政策一旦落地会对行业产生大的震荡,我不这么觉得,我觉得靴子落地了大家才能更放心的去做事。
推荐邦哥的好朋友“企业创投联盟”,ID:cvcbang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bangcbd
MORE | 更多原创文章
● 3153万,巴菲特午餐再创天价!细数曾与股神共进午餐的中国大佬丨邦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