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押中快手赚几十亿美金,投10个早期项目就有一个能上市,“巨鲸”何处寻?|人物

钟小玉 创业邦 2021-07-10

DCM中国创始合伙人、董事合伙人林欣禾

押中爆发前夜的快手,帮助唯品会“流血上市”,下注“烟火气”的58同城,他通过构建VC的“非主流系统”,成为了在草原深处蛰伏的头狼。

采访|刘岩、钟小玉
文|钟小玉
编辑|刘岩

林欣禾又让身边的人炸开了锅。顶着金色头发,兴致勃勃出现在DCM的上海办公室。这么另类的吗?他称是鼓励女儿,表示陪着染,也顺势帮自己做了决定。
 
“敢”,是林欣禾给外界的印象之一。红橙花色的衣服,绿色的裤子,“哇这投资人好鲜艳”,别惊讶,这是林欣禾对待自己的方式。“松弛”,是DCM对外事务负责人Maggie的感受,“你会发现,他完全不在意别人的看法”。
 
林欣禾把自己归为“非主流”,甚至认为DCM 取得的成绩,也和“非主流”不无关系。当这一因素被单独拎出来,并以超高回报作为注脚,就显得很有意思。
 
DCM成绩如何?2014年基金总回报超过7倍,位列全球回报率最高的基金之一;投资要拿20%的股份,平均“一年10个项目,1个IPO”的节奏,高于头部基金平均水平;更要命的是,只有8个人的精简投资团队,让其成为中国人均产出最高的VC之一。

DCM中国的投资案例(部分)/创业邦制图

在以投资回报倍数和明星案例论资排辈的创投圈,林欣禾是蛰伏在边缘但无法被忽略的那个人。14年投资生涯,押中唯品会、58同城、快手,创造了3个单笔回报超10亿美金的纪录。“非主流”,被林欣禾用来作为跟其它投资机构打法上的区隔。
 
我们剥开来看,如果项目有其显而易见的价值,那一定是受人追捧的,至少也是主流项目;但在成为主流项目前,一定有一段空窗期,隐藏着巨大的非共识。林欣禾是如何持续获得准确的非共识的?
 
当“非主流”仅仅是形容一位投资人的个人风格,不足为奇,但能过渡到DCM团队的“组织型”特色和方法论,这在以“个人英雄主义或个人IP”为特点的VC圈,是鲜见的。
 
林欣禾做对了什么?团队做对了什么?事实上,林欣禾在适度消解主流人群的期待,让自己始终保持清醒的“边缘感”、“非主流”,这是他构造“内心系统”的要素之一。他也试图给DCM团队,乃至被投企业以“非主流系统”。而这个系统,或许能解释,巨鲸究竟何处寻?
好奇心和非共识
 
‍‍| 好奇心,是其内心系统的“燃料”,与林欣禾的个人经验,产生化学反应,由此建立非共识。‍‍
 
第一次见唯品会创始人沈亚,林欣禾是从上海飞到广州。当时国外有一种闪购模式,团队在国内寻找对标,找到了唯品会。林欣禾关注到这家公司,是因为它的增速很快。
 
但第一次聊完,林欣禾并没有立刻拍板,因为唯品会的模式有点让人看不懂。
 
当时电商模式席卷。疯狂冲击线下店的一个核心因素是,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线上24小时的交易,使得线下店固定的营业时间显得相对被动。但唯品会竟然抛开电商天然优势,固定每天上午10点“限时抢购”;而在如此选择下,竟然销售额还比其它没有时间限制的电商平台高,且复购率明显高出一截。为何会这样?
 
对于大部分有成熟认知框架的投资人,偶然的成功更具危险性,因为难以持续。但如果并非偶然呢?
 
林欣禾花了三个月寻找答案。他发现,唯品会通过做品牌的尾货,解决了线上线下价格不同导致的“打架”问题;且尾货一般是断码,也推动了有品牌认知基础的用户形成抢购。
 
没有人知道尾货的市场到底有多大,甚至沈亚也不一定意识到。但对核心价值的非共识,让林欣禾在几无竞争对手争抢下,在2010年重仓拿到了唯品会的A轮。

图源:壹图网
 
对快手的认知,也始于好奇心。市场上其它短视频都是几分钟的,快手只有八秒钟,这怎么会有人拍?但它的DAU却增长很快,2014年五六月份的时候DAU刚20万,等到DCM投资完成,DAU已经超过100万。
 
事后证明,DCM的进入时机,正值快手爆发式增长的前夜。林欣禾在复盘时,总结为占据天时、地利、人和。2014年为何是时机?带宽增加了,且小米等厂商使得手机开始渗透到下沉市场年轻人手中,这就使得喜欢新事物的年轻人,开始迅速接受短视频这一形式。
 
好奇心可能是发现“巨鲸”的最直接路径。但光有好奇心显然不够,新信息会和固有偏见产生博弈,而后才能形成新认知。
 
Maggie形容林欣禾,会很容易“解绑自己的预设”,他不觉得自己有一套成型的方法论。明显的例子是,一同去出席活动时,林欣禾永远是那个不断反思问题和答案,不断从周边吸取信息的人。甚至在排队安检,他也在旁边观察形形色色的人。
 
林欣禾有个理论,一个人所站的位置,会决定他看不到一些东西,所以需要移动。通过视角的移动,他得以快速调动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认知。

比如对于快手,林欣禾也不是它的典型用户,甚至觉得内容有点看不懂,他问司机,司机也说不是很喜欢。他直接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宿华,后者告诉他,我们做的是13-17岁人群。林欣禾马上切换到,如果自己在那个年纪,肯定会觉得好玩。
 
第一次去58同城找姚劲波时,事实上也是他“快速解绑预设”的例子。林欣禾当时找错办公室,看到里面一群人,有的抽烟,有的打电话,十足烟火气。这并不是一个让人舒适的“开场”。这时候姚劲波过来了,讲这是销售办公室,林欣禾一想,做地推就是这样子的。甚至看明白了,相比当时以技术为先的赶集网,这就是58同城的核心路径差异。
 
如果说好奇让林欣禾不断解绑预设,观察到新的点,以成为其非共识的来源,对下沉市场的理解,事实上贯穿了林欣禾的多项成功投资。
 
能够提前、甚至“非主流”地理解到这一群体的爆发性,跟林欣禾的成长背景分不开。他说,除去文化等因素的不同,自己其实也是美国的“五环外人群”。
“想投就不要砍价”
 
| 非主流构筑了其内心系统的“安全感”,也给其“狼性”以空间。
 
”我的背景是非法移民,台湾出生,美国的亚裔并不是主流,后来回国后,说自己是海归华人也碰到排斥”。林欣禾谈及此,能感觉到他与“圈层”有一种天然的疏离。
 
靠自己,做不一样的东西才有机会成功。这可能是一种“顿悟”,以至于林欣禾在后来回忆说,“在那个环境成长起来,自然而言就一定要做跟人家不一样的,因为做同样的话,人家的审美没有把你包括在里头”。
 
也因此,从斯坦福毕业,林欣禾选择与另两位伙伴一起,在学校食堂后面的小房子里创立了华渊网,即新浪的前身之一。但创业在当时还是“非主流”,以至于斯坦福的同学认为他“疯了”,但他通过这种不一样的方式,取得了人生的阶段性成功。
 
这样的“信念”也反映到林欣禾的投资决策中。“这个项目被很多人看过了,没人投”,如果听到这句话,大多数人会警惕,为什么大家都不投,是不是项目有问题?这或许也是很多VC扎堆主流项目的原因之一。
 
共识往往带来安全感。但之于林欣禾,别人都不看好,却可能恰恰是一个兴奋点,“项目越边缘越好,我们才更有机会”,这是林欣禾的第一反应,也源于“非主流”带给他的成功经验。
 
DCM董事总经理Sara告诉创业邦,林欣禾对“热门”很警惕。比如在共享单车兴起的时候,他们去到某单车公司的办公室,隔着落地玻璃窗,发现多家投资人似乎都在排队争抢,他会觉得类似的案子不属于自己。

这也让林欣禾成了“非主流”项目的捕手。那主流项目就都不投了吗?在他的认知里,主流也有相对性,如果主流认为某个项目是两倍、三倍的回报,但你发现这些人看错了,其实是十几倍的回报,那说明这个项目的价值没有被主流接受,你投进去,就可以赢得认知差。

图源:壹图网
 
为何林欣禾能投到爆发前夜的快手?当时看快手的投资机构不止一家,但都觉得快手报价贵。投前估值是上一轮投后估值的12倍,确实有点“夸张”。业绩很亮眼吗?不见得,产品刚从Gif工具转成短视频社区,DAU刚几十万,而且宿华作为CEO加入快手团队仅3个月,履历不错,但新团队磨合需要时间。
 
“想投就不要砍价”,这是林欣禾跟DCM项目团队说的话。正因为快手还处于“非主流”,他显得“志在必得”。快手的B轮,DCM占了20%股份,成为了继天使五源资本之后,第一家重注快手的早期投资机构。据说当时,另一知名品牌基金得知DCM投了之后来抢,并没成功。
 
“非主流”,构建了其投资系统的“安全感”,也给了“狼性”以空间。“正是因为我非主流,所以我敢。”林欣禾说。
何为“创业式”投资?

| 他瞄准、射击,射向的是平行世界的自己。
 
到底林欣禾有多“敢”?没有哪个项目是天生的明星。Benchmark的Bill Gurley 给出的关键词是“流动性质量”,相比当下项目的估值,能否在未来产生飞跃,才是立足未来的。
 
但有流动性,就会有变数。谁也没想到,2011年的唯品会,在上市前会遇到“至暗时刻”
 
林欣禾在等着周三路演完,周四就可以定价,周五上市。但一通电话打来,那头说没有投资人认购。当时投资人对电商模式信心普遍不足,资本环境冷却下来。唯品会处在快速扩张期,“烧钱”厉害,如果不能上市,很可能资金就撑不住了。
 
林欣禾在董事会上说想法,作为老股东自己来做基石投资者,与会者鸦雀无声。打电话给红杉,对方也知道没人认购,说你DCM投多少,我投一半。后来DCM把那期基金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的钱都押到唯品会上了。
 
救得起来,能帮一家好公司渡过难关。但不成功的话那我(作为GP)也走了,和项目一起挂了。”林欣禾后来告诉创业邦,当时就是这样一个决心。
 
你很难想象,如果是一个注重个人品牌的早期投资人,会赌上自己的信誉,找基金LP、亲朋好友,去买唯品会的股票。这不是一个典型财务投资人的做法,而更像是创业者心态。
 
后来几经周转,唯品会得以“流血上市”,在此后一年里,股价都维持在低谷。后来市值一路飞奔,成为了让人瞠目结舌的“妖股”。
 
投资需要的不仅仅是瞄准。很多人在羡慕别人又“捕获”了巨鲸,那只是当下视角。
 
图源:壹图网

因为经历过创业,林欣禾对创业的“不确定性”有感知。他知道,早期投资,赌的其实是你觉得最重要的那个优点。本着对这个优点的信任,愿意支撑风险。
 
这也使得DCM在外界看来,敢下注。就拿快手的B轮融资来看,当时并没有被“哄抢”,除了贵,还有原因是投资人看不清这样形式的短视频,商业价值在哪里。林欣禾也没有答案,但他做过微博。“你问我微博刚起来的时候,它的商业价值在哪里?我也不知道。”

这样的经历和认知,让林欣禾身上同时兼有投资人和创业者两重视角,给了他投资需要的“耐心”。但有时候,成功经验和视角也可能带来限制和牵绊。错过今日头条,便是一例。
 
因为做过新浪,当时林欣禾认为,严肃新闻的市场空间并不大,且今日头条会遇到来自传统版权的挑战,事实证明,确实在一段时间,今日头条被“讨伐”的声音很大。但很多人都没料到,张一鸣成功突破,今日头条通过feed流的形式重新定义了移动端内容。有时候可能最大的变数,是人。
隔离掉“成功”
 
| 镜子成为一种恒久的质问,让其个人经验、情绪、共识,通通在必要的时候消解、重塑。
 
林欣禾说,2015年唯品会给DCM赚到10亿美金的时候,自己在想,是不是该退休了?成功会让你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失掉创业式投资人的狼性。
 
但他给自己找到了解法。“你要有这样的准备,反正你迟早会死在沙滩上,所以你还会去冲浪,有什么好害怕呢?”林欣禾说。
 
错过,是一定的,VC也是赌赔率,但“非主流”的心态和路径,让林欣禾得以维持敢于冲到最前端的态度,成为“创业式”投资者。于此,他构建的内心系统,也开始变得稳定。但成功的诱惑很大,他还需要不断地提醒自己。

曾经的成功是绊脚石吗?林欣禾迷失过,在新浪的时候。你发现如今的他,会很容易对外界的掌声进行消解,这在以前并不容易。
 
作为第一家登录纳斯达克的中国科技股,新浪上市被捧得很高。作为新浪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林欣禾很早就体会到了成功,他告诉创业邦,那时候常喜欢对人讲的一句话是——“you just don't get it!(意为“你就是没搞懂”)。后来新浪股价遭遇过山车,跌到低于一块钱,林欣禾发现自己也是个“don't get it”的人。
 
他对着镜子,找自己。那段“爬起来”的阶段,是他人生遇到的一个很大的冲击,可能也使得他和周遭环境开始有意形成了一个分水岭。他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你没有那么了不起,你也没有别人说的那么烂,你还是同样一个人。”
 
此后林欣禾的开放,可能或多或少有来自这段经历的蜕变。
 
而保持“非主流”,成为了林欣禾的一种“纪律性”。他告诉创业邦,每天早上起来会照照镜子,问自己,是否又被别人的看法所绑架?”成功是绊脚石“,他会提醒身边人,也像自言自语。

图源:壹图网
 
将DCM打造成像斯坦福大学一样的公司,是林欣禾的期待。他也确实通过把“非主流”基因注入DCM系统,成为了团队的“头狼”,并以此对抗成功带来的个人偏见

林欣禾甚至期待被PK,作为一种提升自己的方式。Sara回忆她刚加入DCM不久,一次作为非项目团队成员,在会上对林欣禾有意向投资的一个项目提了个看法,结果林欣禾后来又打电话过去,和她聊了2个小时,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PK。
 
“你会发现他很珍惜这种反馈,不但不会觉得冒犯,反而会很欣赏你在案子上对他的挑战。”Sara谈到。
 
林欣禾通过构建这样开放的内外系统,来形成相互激发,加速他的角度和“位置”的转变。这也是他坚持在案子上,和公司海外办公室的同事共同讨论的原因。“别人在认为这种全球化讨论不接地气时,我在意的是,是否有我们所有人都忽略的一个观点,可以让我看到。”
 
林欣禾也会给团队成员建议,但不会阻止他们,甚至还帮助新加入的同事在投资上“开第一枪”,鼓励其第一笔投资。在充分建议后他会表示:“You jump, I jump”。尽管他认为DCM擅长的还是TMT领域的投资,但他不会限制非主流,“不仅VC行业要有一个非主流,团队一线在想法上也应该有非主流。”
 
但没有人可以复制另一个人。两年前,林欣禾告诉新来的同事,你可以在我身上学东西,但你不可能成为另一个我。谁说不是呢?就连他本人,也处在不断的解构和重塑中,并随着时代的脉搏荡漾开去。



关注视频号DEMO挖掘机
一起挖掘更多超有趣的产品和项目

MORE丨更多精彩

因变新生——2020创业邦100未来商业峰会暨2020创业邦年会隆重召开

210亿融资撑腰、让用户造车!成立仅185天的岚图汽车,凭什么卖30多万 | 撩车

青山资本张野:未来十年品牌最大的红利是审美红利

AI资本寒冬下,融资额缩水近八成,英特尔凭什么三年打造千亿产值?

高瓴重仓十年获益20倍,创始人夫妇身家暴增500亿,蓝月亮上市后能成为“中国版宝洁”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