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事件背后,舆论风暴中的996
我们处于一个比以往几千年都要复杂的时代,时间碾压一切,分秒针是正在发生的注脚,滚滚而来的,是历史重复的车轮,卷轴终结处,生命只是一道车辙。
作者丨解夏
编辑丨及轶嵘
员工猝死,拼多多遭遇上市以来最大的舆论危机。
北京时间2020年12月29日凌晨1点30分,多多买菜业务的一名女性员工与同事步行回家路上突然昏厥倒地,同事立即呼叫120送往乌鲁木齐本地医院,经过6个小时抢救无效,不幸离世。
截至目前,拼多多针对此事件进行了两次回应。而这两次回应,将拼多多置于舆论风暴中。
内卷之下,996无法回避
网友将猝死事件的主因归结于加班制度,最初的愤怒也由此而来。互联网大厂的加班早已不是“潜规则”,越来越多的公司追求狼性文化,即便是“佛系”快手也未能避免。
今年1月10日起,快手将全员开启大小周。大小周,即第一周上6天班休1天,第二周上5天班休2天,以此循环。
快手此前就已经在内部推行大小周,不同部门和团队按需选择。快手人力负责人刘峰表示,西方周日是一周的开始,很多团队周一开例会,周日员工便开始自发准备周报和例会内容,如今公司也已经有 70% 的人在大小周,为了让前中后台配合更加紧密,快手将全面开始大小周。
更早前,字节跳动也已经推行大小周工作制。996、大小周早已不再藏于面具之后,它成为大厂标配,几年前就已在台面上与打工人和谐共处了。
对于996,马云也曾因“能够996是修来的福报”引起网友不满,他随后又称,“任何公司不应该,也不能强制员工996;阿里巴巴从来也都提倡,认真生活,快乐工作!但是年轻人自己要明白,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不为996辩护,但向奋斗者致敬!”
大厂如此,创业公司更不必说。
一位离开创业公司、现就职于中型企业的员工对创业邦说,在创业公司才是拼,有时候好几个星期连轴转,不存在打卡制度,现在来到这家公司,“一开始还不熟悉这种节奏,一下班就走,每天还要打卡,感觉来到这里像进了养老院,不过现在年龄大了,能按时上下班,自己也没有很强的胜负心,作息规律,饮食正常,身体状态比以前好多了,一星期就适应了”。
然而,也有从大厂“逃离”的员工怀念快节奏的工作,他对创业邦说,现在的公司跨部门沟通太难,节奏太慢,在以前公司,一天就批下来,加个班就能搞定的事情,现在光是流程审核就得好几天。
2020就是如此魔幻现实,一边是996的奋斗青年,一边是摸鱼、佛系、糊弄学的打工仔,一边是朋友圈凡尔赛文学作家,一边又在微信群分享拼多多砍价链接。
2020过去了,但“内卷”没有结束。
将此次拼多多员工猝死事件放置于纯商业竞争中来看: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的竞争对手在996,你就不得不跟进,这是大环境的裹挟;管理者最明白商战残酷,当然希望以最短时间创造最大效能,996绝不是最优解,然而,陷入人力比拼竞赛中,又不得不在单位人力和单位时间上拼命追赶对手,以避免被淘汰,淘汰的结果就是裁员,反而让更多人失去工作。
在这种“内卷”之下,企业许多动作都会变形,996也是变形的一种结果。
此前有观点明确指出,企业要做大,就要有狼性,提倡加班、奋斗,提倡同甘共苦,宽容者死,不宽容者生。
目前还没有数据显示996能提高工作效率,反而前不久,张一鸣在字节跳动内部群里冒泡,亲自来抓“摸鱼”,结果也是无疾而终。在高强度工作之下,组织效能不能充分发挥,对于任何企业而言,制度落实精细到每个人都是无法控制的,更毋庸说每个员工作为“人”的一面。
近日,有阿里员工在社交平台爆料称,阿里或将取消361绩效考核制度。
361是阿里独创的绩效考核制度,其中如果员工年终绩效为3.25分或以下,则会被取消年终奖和晋升机会,连续2年绩效评分低于3.25就会面临被辞退的风险。
“361就是一头狮子,逼着团队的人996,所有人都必须拼命跑下去,才能不成为那被淘汰的10%。”在网友看来,这是变相的末位淘汰制,虽然明面上不提倡加班,但不加班就会面临被淘汰的风险,这是企业的“内卷化”造成的。
取消361制度,意味着末位淘汰制不复存在,996也有可能因此而终结。同时,我们也要将此制度一分为二来看,中国企业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追赶国际对手,也离不开日夜兼程的奋斗者。
回看拼多多的成长过程,距离它IPO已经过去2年多,在此期间,拼多多用户规模极速增长,2020Q3财报显示,活跃用户人数已超7.713亿人次,而在2018年二季度时,拼多多平均月活用户为1.95亿。
2017年末,拼多多共有1159名员工,到今年10月,拼多多员工数超过6000余人。以此计算,平均人效超过2亿GMV。
去年开启的多多买菜业务,也是拼多多工作强度最大的业务。在拼多多五周年大会上,黄峥表示“开启硬核奋斗模式”。
“部分一线互联网公司的职员,某种意义上相当于上个世纪的煤矿工人,高风险高回报,自己能接受就行。”一位网友如是说。
拼多多“引火烧身”
员工猝死事件在社交媒体发酵后,拼多多于1月4日下午进行了第一次回应。回应中确认事件真实性,并透露该员工于1998年出生,2019年7月入职拼多多,生前的内部账号上写着“为多多守边疆”。
离世员工父亲在朋友圈写到:“感谢大家对她(编者按:此处隐去姓名)的关心。我们已经带着她平安回到了家乡。最后一程,我们希望能安静地陪她走完。恳请大家不要让她卷入舆论是非中。她公司的同事们一直陪着我们,协助我们处理事情,也感谢她的公司和一直陪伴的同事们。”
然而,网友对拼多多的指责并未停止,一个致命的原因来自于一张截图,图中拼多多在知乎的官方账号发布了一则回答:
网传“拼多多官方账号”的回答截图
拼多多第一次回应中,将这则回答称之为“谣言”,并表示从未发布过网传截图的“官方回应”,坚决反对截图上的观点。
拼多多回应
然而,回应一出,网友立刻质疑其“辟谣”言论的真实性,猜测这张截图是真实存在,而非虚构。
紧接着,知乎官方给出回应,确认此截图中内容为拼多多官方账号发布,并由拼多多自行删除。
知乎回应
知乎对拼多多“砍了一刀”,正中网友猜测,再度引发网友舆论浪潮。
面对席卷而来的舆论狂潮,拼多多在4日傍晚再次回应,确认此前的截图是真实发布的,但内容系拼多多营销合作供应商员工用个人手机发布,该言论不代表任何拼多多官方态度,拼多多官方对该言论表示强烈反对。
“此事系拼多多对官方账号管控不严导致,我们向公众表示真诚歉意。”
在第二次回应中,拼多多公布了知乎账号“乌龙事件”情况的经过:
1.该内容系拼多多品牌营销合作公司员工“李某某”编写发布。12月31日,该员工参与了拼多多跨年晚会的内容运营等合作营销任务,用手机登陆了拼多多的知乎官方账户,并保持了登陆状态。
2.今早8时19分,李某某在地铁上翻看新闻,想要发表一下自己的想法,于是用手机客户端进行了回复。回复后,李某某发现发布账户为此前登陆留存的机构账号,于是立即进行了删除处理。(从发布到删除,间隔不到30秒。)
3.该内容旋即被网友截图传播,并被误认为是拼多多官方回复。对此,拼多多严正声明:李某某并非拼多多员工,也未获得任何授权,该行为系非合规授权使用拼多多官方账户发表个人言论,不代表拼多多官方态度。事发后,拼多多已经暂停与该供应商合作,修改密码回收账户,并将进一步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4.拼多多坚决反对李某某所发布的言论。对于该言论造成的负面影响,我们再次表示真诚的歉意,并将立刻对官方账户进行全面排查整改。
李某某发来的情况说明
这次回应也无法打消部分网友心中疑虑,有人再度提出质疑:图中最为关键的公司名称部分被马赛克,公司是否存在?从何查起?上市公司官方账号为什么被外部营销公司掌握?
拼多多两次回应中的漏洞,无异于引火烧身,可谓亲手将舆论风暴等级调至最高档。
这不是拼多多的孤例,华为、中兴等公司都曾有过类似遭遇。此类事件的不确定性,在现实世界无法完全控制,但教训依然深刻,这也为所有互联网公司敲响警钟。
企业规模越大,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越大,面临的公众监督也越多,个体生命所带来的风险应足够被重视,如何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如何如何及时处理其带来的公关危机,如何更好地与公众沟通,都应成为管理者的必修课,例如完善员工的心理疏导、身体健康保障制度,以及配套的人身保险、突发事故的处理机制等。
要保持基业长青,不仅追求利润上的增长,还需要企业文化中融入足够的理想主义精神,唯有保证个体的健康和成长,才能保证公司前进的巨轮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