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问什么最适合航拍?那恐怕全都比不过20世纪初的鸽子
点击上边的“机核”关注我们,这里不止是游戏
鸽子们自己都没想到,它们如今已进化成人类三本质之一,成就了铺天盖地的表情包和流行语,作为网络meme的顶流,实属鸽中鸽,听起来很有排面。
但是话说回来,人类历史中的鸽子地位从来没低过。殷墟中出土过玉制鸽子,《礼记》里讲过养鸽子,宋朝的鸽子经过驯化用于军事通信……
当然最有名的还是《圣经·创世记》诺亚方舟的故事,诺亚在大洪水中放出鸽子探测水情,鸽子衔着橄榄枝飞回来——这在后来让鸽子变成和平的代表。
不过我们今天不讲以上这些,而是说说鸽子们在一百年前,还在混摄影圈时的小故事。
鸽载相机诞生之前
就像《战地1》中一样,在没有无人机的时代,轻巧温顺的鸽子曾经是人们从天空俯瞰地球的另一双眼睛。甚至说得简单粗暴一点,鸽载相机不仅是航空摄影的先驱,也是无人机的老前辈。
实际上,世界第一个进行航空摄影的摄影师是19世纪法国著名摄影家纳达尔(Nadar,1820-1910)。1858年,纳达尔带着相机,乘着心爱的巨大热气球飞行,按下快门的一瞬间,他成了历史上第一个从天上拍摄地面的人类。
纳达尔的航拍还只能算“拍了”,并没有“拍好”。两年之后,美国摄影师詹姆士·华莱士·布莱克(James Wallace Black,1825-1896)同样在热气球上创造了航空摄影的历史。
他完成了现存第一张成功的航拍作品,这张1200英尺高空视角的珍贵相片,被命名为《鹰与大雁视角下的波士顿》。J.B.布莱克镜头下1860年10月13日的波士顿影像,是人类第一张清晰的城市俯瞰相片。
此后,航空摄影的载体一变再变:除了使用热气球,还有摄影师用风筝,降落伞甚至火箭搞航拍,比如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就曾经在1897年尝试使用火箭拍片。就是那个诺贝尔奖的诺贝尔。
但问题也来了:热气球也好,风筝、火箭也罢,它们各自都有不可解的弊端。
热气球飞一次耗资巨大,起降也不方便,不是什么地方都能拍,也不是什么人都玩得起;风筝火箭则难以控制,且当时的相机实在是太重,飞不了多高,拍出来效果差之又差。那么什么方法能既省事省力省钱,又能出片呢?大家把目光投在了正在咕咕咕的鸽子身上。
一个“鸽了”的意外
尤利乌斯·诺布隆纳(Julius Neubronner)是一名普通的德国药剂师,居住在法兰克福附近的小镇克朗伯格(Kronberg)。
他子承父业,老爸也是药剂师。当年他爸为了送药方便,自己懒得跑腿,就养了一批信鸽专门用于传递处方和少量的药材,往返于自家和法尔肯施泰因的一间疗养院。
因为快速,准确,忠诚,诺布隆纳家的“快递小鸽”一送就送了五十多年,到了尤利乌斯·诺布隆纳这一代,还是在用鸽子送药。
这些鸽子一次可以运送约2.6盎司(75克)的紧急药物,为急症患者解决了很大的困难,自己也能更快地赚钱,一举多得。
但是万事都有意外。五十年如一日,从不出问题的快递小鸽,却在一次送药途中,鸽了。
某日诺布隆纳还是照旧用鸽子送药,但天公不作美,雾实在太大,鸽子迷失了方向,没有按时回来。即使是鸽子也是养出感情的,走丢了不免让药剂师沮丧。
诺布隆纳没想到就在一个月后他放弃寻找时,这只鸽子自己咕咕咕地飞回家了。不仅自己飞回家,还在流浪的一个月间一点没瘦。
不仅一点没瘦,反而好像吃得更好了,回来的时候涨了一身膘,肥了一圈。
这件事激起诺布隆纳的好奇心。可惜鸽子不能说话,不然他非得好好问问这一个月它究竟去哪快活了。
作为一个业余摄影爱好者,诺布隆纳灵光一闪,他决定以后在鸽子送药时,为它们制作一个小型的,更轻便的自动照相机,佩戴在胸前,这样就能知道它们究竟都去了什么地方。
闻名欧洲,甚至在一战也发挥了作用的鸽载相机,就在一个“鸽了”的事件中诞生了。
后来诺布隆纳终于发现,自己的鸽子以前在工作途中,就曾频繁造访威斯巴登的某餐厅,这次迷路后同样被餐厅主厨收留,好吃好喝一个月才回家。
是不是该庆幸德国厨子没听说过烤乳鸽呢……
登上展会的鸽子摄影师
在诺布隆纳改进鸽载相机之前,1904年瑞典设计师Magnus Niéll曾经开发了一款著名的怀表间谍相机“Ticka”。它重量约75克,样子像一块略厚的怀表,全金属机身,使用16mm胶卷,配有取景器。
Ticka曾经是历史上最卖座的间谍相机,1906年在英国生产仅三个月之后就卖出了10000台。
将相机绑在鸟儿身上,如何减轻重量是最大的问题,而正是当时横空出世的Ticka让诺布隆纳看到鸽载相机的可能性。受此启发,诺布隆纳设计了第一款用于鸽子的航拍摄影设备。
上图是双镜头鸽载相机的剖面图,下图是相机气动系统的示意图,由气动系统控制快门。
1907年,诺布隆纳搞定了相机的设计,满怀信心地去德国专利局申请专利,然而专利局方面认定使用鸽子航拍根本不可能,相机这么重,鸽子怎么可能飞得动?遂没通过。
但他没放弃,1908年,诺布隆纳再次提交了自己鸽子相机的专利申请,这次不同的是他还拿出了强有力的“证物”:鸽子摄影师们拍的照片。于是在1908年12月,鸽载相机成功申请到了专利。
心血总会有回报。1908年鸽载相机面世,他的快递小鸽摇身一变成了摄影大鸽,鸽子拍摄的航拍照片在1908、1909年被各大报刊报道,包括《纽约每日论坛报》、《洛杉矶先驱报》等等。
1909年,诺布隆纳带着他的鸽载相机参加了德累斯顿国际摄影展、法兰克福国际航空展……1910年和1911年,他又连续两年参加了巴黎航空展。
摄影大鸽越来越有名,它们的航拍作品被印在明信片上出售,人气暴涨。今时不同往日,鸽载相机风靡西方世界,来自德国小镇的药剂师也名利双收,不亦乐乎。
航空摄影再也用不着昂贵巨大的热气球,而鸽子成了它的新代名词。
鸽载相机的最后
回顾以上这些摄影小鸽的作品,即使和如今的相机比清晰度不值一提……但我们仍然能收获一丝感动:你能在相片中看到一百年前的城市,楼房,街道,乡村,田野,还有人,以一个非日常的俯瞰角度。
虽然这些作品并不是那么完美,有些相片边上被鸽子扑棱的翅膀尖儿挡住了。可展翅的羽翼铺展在画面两侧,又刚好构成另一种美感。
在1909年参加各种展会之后,诺布隆纳和他的鸽载相机同样引起了军方关注,以至于在一战中鸽载相机作为一种空中侦察方式,也曾经被大量应用。
凡尔登,索姆河等战役期间带着相机的鸽子们都发挥过作用。
但战争结束之后,军方认为鸽子有不能返回的风险,它们的摄影也比较随缘,不能控制该在什么时候拍,因此断定鸽载相机的军事价值十分有限。
即使1930年代德军曾一度重启鸽载相机计划,上世纪70年代CIA也曾开发过一款电池版的鸽载相机,但这些都因为随后科技的日臻成熟而成为没人再提起的前尘往事。
到今天,我们再也不需要鸽载相机了。
可是当年摄影鸽们拍摄的相片,仍然算是人类历史的记忆,这是这些仅存的黑白胶片令我们有机会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回溯所有熟悉的和陌生的风景,追忆曾经存在过的和消逝的风貌。它大概也是人类内心永不熄灭的,飞翔梦的另一种证明吧。
精彩内容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