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十九大·学习荟 | 广西师范大学 周海琦:牢记使命担当 打牢“三个根底” 做新时代学习研究型高校共青团干部


导读

 

为扎实推进广大青年师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引导高校团员青年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不忘初心跟党走,青春建功新时代,团中央学校部微信平台推出“十九大·学习荟”专题栏目。


 

牢记使命担当  打牢“三个根底”

做新时代学习研究型高校共青团干部


广西师范大学团委  周海琦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与文化发展的重要高地,是广大优秀青年成长成才的第一基地,是共青团开展青年工作的特殊领域。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工作,必须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为更加奋发有为地为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做贡献;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教育思想,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进一步发挥优势和特色,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有力支撑;要协同推进高校党建各项工作,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必须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凝聚青年教师和大学生,引领其听党话、跟党走,在党旗下健康成长,为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贡献青春力量。


当前,高校共青团作为中国共青团在高校中的基层组织及高校中最为重要的青年群众组织,受上级团委和高校党委的双重领导,在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特殊的政治功能,但是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以及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的群体结构和需求呈多元化发展态势,作为依托在高校体制内的高校共青团面临着诸多短板和考验,改革刻不容缓。高校共青团干部作为共青团改革工作的推动力量,共青团工作要发展创新,团干部就必须要有很高的业务水平和很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学术造诣以及强烈扎根基层的实践动力。我认为新时代要做一名优秀的高校共青团干部,应做到以下几点:


与时俱进,打牢理论根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我们做好新时代党的青年群众工作的基本遵循。从高校共青团工作对象的变化特点来看,做好新形势下党的青年学生工作,研判当代青年学生的时代特征和群体特点,把握青年学生成长的规律和共青团工作的规律,改进党的青年群众工作方法,提高党的青年群众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逻辑起点。正如有学者指出:“要正确认识,深入理解和合理解释当代中国社会中的青年现象和青年问题,就必须高度重视社会背景因素,高度重视社会变迁的影响,只有将青年放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中、放到特定的社会变迁过程中去分析,我们才能更深刻也更全面地认清各种青年现象和青年问题的本质。”高校以教育为核心的职能结构为培养高校共青团干部理论根底,追求学术卓越创造了学科条件和学术环境。高校共青团干部应当依托高校显著的理论资源优势、高校内部的教育教学资源、学科专业资源、师资队伍资源、社会合作资源等打牢理论基础,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


勤学好问,打牢知识根底。十九大报告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认知论、方法论,是一部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外交和党的建设等多领域知识、观点、思想的百科全书。高校共青团干部既是干部又是教师,要遵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要求,遵循高等教育的规律,提高自身师德修养,打牢新时代所需的知识根基,既要掌握多领域多层面学科知识,更要专注于共青团领域知识体系建构和科学发展延伸,而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取决于团干部队伍建设的专业化程度。探寻高校共青团工作背后的理论逻辑和方法论原则是高校共青团干部成长的价值诉求,高校共青团干部要提高自身理论和实践知识层次,在工作中务必要遵循青年问题研究的一般规律,以问题为导向,在历史研究中把握青年特点,在现实境遇中研究青年问题,在历史与现实的辩证统一中探讨青年成长和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必须要贯彻实践理性原则主动融入青年问题生成的生活场景,对青年问题全面而准确的把握,在青年的生活场景和情感世界中找寻开启青年问题研究之门的钥匙;要掌握青年问题研究的基本方法,要强化问题意识,突出青年特点。高校共青团干部要善于在理论争鸣中探析问题,一是在青年场景中凝练问题,在主动学习中发现问题;二是要强化研读理论文章,夯实理论基础,拓展理论视野,筑牢理论根基,培养探究思维;三是用理论指导实践,将理论思维转化为推动共青团工作科学发展的方法论和指向标。青年问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改进和提升高校团干部与青年对话的方法和技能,增强高校团干部业务能力。要将理论话语转化为实践话语,转化成青年喜欢的语言范式,带着思考和问题从事青年工作,高校团干部要在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碰撞中成长为青年工作的业务能手和青年问题研究的行家里手,进而实现对青年问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整合运用。


脚踏实地,打牢业务根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最后对青年提出了殷切希望,“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立足新时代新要求,争做新思想的践行者,高校共青团工作实践为培养高校团干部理论思维和业务功底提供了丰富的现实素材和生动的研究对象。当前,扎实推进高校共青团改革,是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大工程,聚焦于改革目标,制定任务书、分解项、线路图、时间表,筑劳改革根基促发展提质量,高校团干部就要提升素质能力推改革、激发创新活力促改革、强化担当落实成改革。高校共青团的工作实际来说就是做好高校党委的助手发挥出职能,与青年大学生打交道、交心、交友,促成长发挥出功能。大学生的成长故事、团干部与大学生建立联系的真实体验都会成为高校团干部理论思维培养的现实素材和研究命题,进而成为转化经验指导实践,打牢业务根底的保障。对高校共青团青年工作的理论思考要依靠实践理性的介入,也就是对实践问题进行理论的建构和阐释。实践是打造理论大厦的根基,学习与研究是迈向理论大厦顶端的台阶。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特殊性在于,高校团干部已经拥有了大量的生活素材和实践资料,一只脚已经迈进青年理论研究的大厦,所需要做的就是遵循理论研究的内在规律,攀登理论大厦的顶峰。共青团干部的成长应当在实践中逐步拓展和丰富,由最初注重理论建设和业务能力建设拓展为思想建设与业务能力建设并重、理论教育与实践积累并重,纪律建设与作风建设并重、创新精神与学习研究能力并重的多维格局。着力解决提升质量和效益的问题,注重团干部个体的可持续性发展,逐渐成长为学习研究型实干担当的团干部。


总之,打牢“三个根底”需要共青团干部在具体实践中解疑释惑于团的工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提升政治站位,全面提升履职尽责能力和业务工作本领。时刻谨记,作为一名高校共青团干部,应积极立足于学校和岗位实际,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在实实在在的工作上、行动中。


更多精彩内容


编辑 | 李冠钰

 校审 | 李冠钰

责任编辑 | 郗宏历 王家荣


↓↓↓你的点赞将督促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