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先有经历,再有简历”我是这样拿到麦肯锡Offer的 | Hey!年青人

小管 复旦管院 2020-12-19

FDSM

这里有热爱探索的本硕博和MBA

也有成长迅速的青年校友

欢迎来到

 [Hey!年青人] 


本期,我们邀请到的3位同学

都来自我们的国际商务硕士(GMiM)项目

还有一个共同点是

她们同时拿到了麦肯锡的offer



复旦管院

2018级GMiM项目


复旦土著第10年。做过咨询,商行,投行等不同尝试的实习。始终对各类事物抱有好奇,跨界可能是我最喜欢做的事。




复旦管院

2018级GMiM项目


来自湖南常德,家乡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里面的桃花源很近。射手座,喜欢旅行,调酒,有空的时候会画画。





复旦管院

2018级GMiM项目


来自北京;

喜欢穷游和摄影;

永远在攒钱换全幅相机的路上。







你是如何拿到

McKinsey offer的?


茅慧隽:我在今年九月底参加了McKinsey的校招,通过了笔试,一轮面试,二轮Par面和一场加试Par面获得了McKinsey Offer。


夏琪铃:这次是通过麦肯锡2019年进行的秋招拿到offer的,10月上旬在复旦进行笔试(PST);笔试3天后通知笔试结果,之后麦肯锡为笔试通过者组织case workshop;笔试结束后一周,完成2轮面试(4个case),一轮面试面过之后会通知二轮面试时间,我那天比较幸运,2轮面试的两个面试官都在当天和我完成了面试,还有部分的同学2轮面试时间相对较晚。面试完成第二天晚上通知了面试结果。


赵佳茵:开始面试麦肯锡是在GMiM项目的第一年,当时在伦敦参加了麦肯锡afternoon tea;本来以为只是聊聊天,结果回来就收到了pst,匆匆忙忙开始面试。可惜自己准备不足,par面挂了,错失了在麦肯锡做summer的机会;回到国内的时候又面了一次par面,拿到了全职的工作机会。




聊聊你的实习经历


茅慧隽:我的第一份实习选择了咨询,对于非商科学生来说,咨询是绝佳的职场启蒙。它培养了我了解行业、自我学习的习惯,让我认识到了professional service的运作模式,也使我实现了学生到半职场人的转变。


第二份实习我选择了一家外资银行,一方便体验了金融行业的总体氛围,另一部分锻炼了自己原本比较薄弱的金融知识,总的来说使自己的skillsets更全面。


第三份实习和麦肯锡提前结缘,最大的收获可能是确定自己对咨询生活的喜欢并且体验到了在麦肯锡工作的状态。当然,麦肯锡的经历也成为了之后在伦敦recruit的敲门砖。


第四份实习选择了香港投行的股票交易部,体验到了顶尖投行的工作状态和做事态度,对个人的磨砺和软实力的增长非常有帮助。不同行业体验也给了自己更多职业可能和做选择的信息。


///


夏琪铃:大二做了短期的PTA,主要是为了初步了解咨询项目工作,而且在大二的时候可选的咨询相关实习也不多,可以作为未来咨询相关实习的一个跳板。


大二暑期在香港,在某实业集团旗下的投资机构进行暑期实习,一方面探索对金融的兴趣,另一方面在香港感受international exposure。初步确认对金融没有很感兴趣。


大三上在另外一家咨询公司onsite 做了两个项目,实际的体验咨询项目团队中的工作氛围和工作节奏。对咨询工作的理解更加深入一些。后来又申请了另外一个PTA,协助一个尽职调查做实地调研和问卷收集,对于咨询工作中原始数据收集和处理有了更深的认识。


大三暑假到大四上学期结束,我一直在一个互联网公司的战略部实习,这是我收获最大,成长最多的一次经历。这段实习非常有挑战性,刚开始的时候也挨过不少批评,然后我形成了写working journal的习惯,就是把每天工作的犯过的错误或者收到的一些可提升的反馈记下来。事实证明这个习惯对我帮助很大,不仅对当时工作的思考更深刻,对后来咨询面试的准备帮助也很大。


最后一段实习是在香港外资行的sales 暑期实习。一方面再次探索投行相关的职业,另一方面也训练一下自己的people skills。


///


赵佳茵:我是跨专业背景,本科在北大学的环境工程;基于跨专业背景我做了很多探索和尝试。咨询方面,我做过BCG的PTA,BDA的summer intern,腾讯研究院的产业研究实习生,和UNDP的Resource Mobilization intern;金融方面,我做过MSCI的ESG Research,也在UBSS做过Equity Research summer intern。这些实习帮助我打开了视野,也让我更好地认识自己。




为什么想成为一名consultant?


茅慧隽:对我而言,问题一直是成为一名banker还是consultant。这个问题我也请教了很多前辈,结合自己经历,我认为选择consulting可以了解研究不同行业和不同公司,小组合作而非单兵作战的模式,以及quote一位米兰麦肯锡学长的话“consultants look generally happier”。


夏琪铃:希望进入咨询行业,主要两个原因,第一个就是我通过各段经历(实习,networking等等)之后尝试过其他不同的行业(投资,FA,Sales),最后发现自己对咨询更感兴趣。第二个就是咨询行业本身的吸引力,作为应届生的第一份工作,咨询行业可以提供陡峭的学习曲线,因为咨询工作核心就是为大企业在一定时间内解决一些很具有挑战性的难题。另外咨询可以提供很好的exposure(如接触不同行业的项目),提供了很好的团队(周围都是很优秀很聪明的同事)等等。


赵佳茵:从大二在BCG做PTA的时候觉得从事咨询工作的哥哥姐姐们都很和蔼、很有耐心也很有才华,开始希望能和这样优秀的前辈共事。对于我自己来说,我很享受利用自己的能力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过程。




为什么选择McKinsey?


茅慧隽:一是之前自己和McKinsey已有接触比较熟悉,二是McKinsey一直是咨询的top shop,想要去优秀的公司看看顶尖咨询是怎么工作的,三是在面试过程中感觉和每位面试官都很有火花,可能就是culture match吧。


夏琪铃:今年秋招我只申请了咨询相关的工作,麦肯锡可以说是我敢梦不敢想的offer,有幸拿到且只拿到这个offer其实已经超我预期了。


赵佳茵:麦肯锡的培养体系很完善,以人为本。同时,麦肯锡涉猎行业、主题众多,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探索和挑战自己的机会。





复旦管院的平台

给了你哪些支持与帮助?


茅慧隽:复旦管院的GMiM项目拓宽了我探索商业世界的可能,为我提供了很多职场机遇。这一点感受对非商科同学尤为明显。因为管院的平台获得了很多面试机会和实习机会,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很有帮助。项目同学也非常supportive, 对备战咨询而言,身边的同学成为了自己最好的面试官,给了自己很多实质性的建议。所以求职氛围非常好。


夏琪铃

  • 职场发展:管院请咨询公司的校友回学校做分享,校友们的分享对于我的职业发展给到了一些新的启发。

  • 知识体系:和CDO老师的一对一咨询,对我的behavior questions的准备提供了帮助。

  • 思想观念:学院微信平台会推送往届同学的故事,一定程度上激励了我。

  • 同学和校友支持:同学之间相互督促求职,找同学和校友mock case对我的秋招帮助很大,真的很感激一路走来很多同学和校友的帮助。另外在这里我必须要强推LBS的peer leader session (就是LBS 的MBA同学提供的mock case或者mock interview的机会,大部分MBA同学都是MBB出身或者做过MBB的暑期实习),当时我在伦敦用完了所有peer leader session的名额,大概有16次,这些MBA校友因为曾经都经历过这些面试,同时也在咨询公司工作过,给出的建议都非常有帮助。


赵佳茵管院的课程很有中国特色,让我对于国内的商业环境多了一些认识。管院的老师同学也都很有趣、很友善,在求职道路上给了我很多温暖的陪伴。我觉得在我心中管院最可贵之处就是它开放包容的氛围,管院老师对于同学们的选择都无条件地鼓励和支持,让我最为感动。




学院职业发展中心在你的职业发展上

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茅慧隽:职业发展中心列出的每周宣讲会,举办的招聘会,在我职业成长的路上起到了很强的陪伴,使我更加自律去规划自己的agenda。也让自己及时意识到技能上的不足。记得自己大四就溜进了管院的招聘会,老师非常好,给了未来GMiM同学机会提前体验,也是在通过和很多招聘公司的接触中,意识到了不同公司不同的需求,对自己日后的成长规划很有帮助。


夏琪铃:和CDO老师的一对一咨询,对我的behavior questions的准备提供了帮助。


赵佳茵:在我还在对职业道路犹豫和探索的时候,是学院职业发展中心的老师还有校友导师帮助我一起思考。老师们能够以过来人的角度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认识所面临的选择。




为什么选择GMIM项目?

从中收获到了什么?


茅慧隽:大三的时候在出国交流的时候决定出国读商科,当时想先看看复旦有没有相应的项目可以满足需求,后来一眼看到了GMiM项目。当时英语系也有学姐在这个项目。深入了解后觉得平台非常好,能够同时接触和学习国内外的管理学知识。选择这个项目的时候,是非常期待自己可以通过增加自己的体验和阅历确定人生的方向,学习更多商科知识,认识不一样的世界。一年过去后,发现自己收获满满。收获了很多很好的职业机会,体验和感受到了投行和咨询的不同生活。更重要的是,结交了很多很好的海内外伙伴,度过了很多难忘的时光。也使得自己的人生更丰富更完整。


夏琪铃:因为本科在北京,当时对GMiM项目并不是很了解,是当时考虑申请出国寻找目标项目的时候,发现LBS和复旦有双学位项目才开始了解到。后来询问了上一届学姐,也在网上和微信平台上更多的了解到这个项目,觉得非常适合自己,最后就报名了夏令营。当时的期望是在职业发展上撬动LBS和复旦双方的职业发展资源。包括丰富的校友网络,职业发展中心的支持等等。经历上希望丰富自己的对于海外生活、工作、学习的体验,探索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文化环境。一年过去,符合期待。拿到了心仪的offer,确认了更适合自己的文化环境。


赵佳茵:我是通过北大的社团学姐了解到管院GMiM项目的。我希望这个项目能够帮助我获得商业思维,结识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以及让我更好地认识自己。GMiM项目完全符合我的期待,它出乎意料的好。和一年前相比,我觉得我拥有了更扎实的知识基础,和更成熟的心态。




对于未来的自己

有什么样的计划和期待?


茅慧隽:其实这两年弯道超车有点快,只希望自己未来踏踏实实把手上的事做好,live in the present。感觉社会其实就像个机器,各行各业就是使得机器运作的不同零件。如果能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对社会有帮助,算是完成了职业本身的意义。


夏琪铃:短期的计划还是先做好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最大程度的利用好这个平台,让自己最快最好的成长起来。其实大家职业发展规划中一个很重要的维度是成就感,而成就感来自于making real impacts,也就是对周围的人,或者对社会有所改变。我觉得咨询为企业解决难题,是符合making impacts这一点的。


赵佳茵:希望自己能够利用所学所长,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一个有趣的人;能够带着学校给我的思维方式,永远在路上。我觉得在实现基本财富自由之后,人的自我实现还是需要依靠社会价值的实现。驱动一个人持续不断超越、挑战自我的原动力,一定来自于内心的某种持续的追求。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说,如果从社会的角度进行思考和规划,能够让人以更宽广的视野和胸襟去进行选择,不会太容易陷入患得患失的境地。





在学院可以获得哪些职业发展中心的帮助?

@复旦管院职业发展中心主任 曹能


值得一提的是,在学生求职的过程中,学院职业发展中心始终为他们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资源。通过在入学前、正式入学后、实习前及就业前四个重要时间点对于学生职业发展的介入,帮助其实现制定职业目标、审视自我、采取行动、达成职业目标的循环。


入学前,职业发展中心的老师就开始与学生接触,介绍行业概况。这一阶段的重点是启发学生思维转型,让学生开始探索如何将适合其未来的职业路径与他们真正的兴趣、性格、优势结合起来。入学以后正式进入职业发展中心的服务流程,通过一对一咨询、职业测评等初步选定方向后,学院将会为学生组成数个职业兴趣小组。在每个小组中,分别邀请目标行业中入职新人、HR、资深员工与学生沟通,从不同层面帮助其构建更加立体的行业图景。


职业发展中心一贯秉持着“先有经历,才有简历”的理念,鼓励青年学生通过行动式学习弥补自己的不足,即实习与实践。在实习阶段,职业发展中心不仅为学生提供大量内推机会,同时更加重视培养soft skill以真正学有所成,让每一段实习成为简历中“一击必中”的经历。在具体的职业选择上,职业发展中心依照从没有行业限定到两三个行业选择,最终有所侧重的逻辑帮助学生一步步明确职业目标。在就业前,中心则聚焦于进行大量针对性的模拟面试,在职业导师的指导下,帮助学生顺利实现职业目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