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用创新赋能走出一条新路,赢得别样重生” | 瞰见×2020

复旦管院 复旦管院 2022-11-18

FDSM



点击视频收看

行业论坛:创新执擎,别样重生



将“复旦管院”设为星标

你可第一时间收到我们的最新推送

如果喜欢今天的文章

欢迎在文末

“分享”“点赞”“在看”“留言”




Part1

分享


我和团队是艰难的:每一次都扛着“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巨大压力。我和团队又是幸运的:我们生逢其时,一路追风、一路追问。


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只是为了“让昨天告诉今天,让今天告诉未来”。

——滕俊杰



 滕俊杰  :各位校友、各位学友,大家好!我是上海广播电视台的滕俊杰,很荣幸受母校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之邀,与大家交流关于创新的心得。我的题目是“创新执擎,别样重生”,核心表达的主旨是:工作中总会碰到艰难困苦,也会有多个方式可以去突破、克服、寻找到新的方向。其中,我认为有重要的一个手段,就是要坚定不移地高举创新的旗帜,用创新赋能去走出一条新路,赢得别样重生。
我们经历了半年多时间的新冠肺炎疫情,整个艰难的过程,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好多领域都停摆了,困难重重。为此,大家都在探索,如何走出这样一个困境?
其实困难永远伴随着人类,难题永远困扰着我们发展的全过程,说到底,人类就是在困难中屡败屡战、越斗越勇、赢得成功的。恩格斯曾经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所谓在困难中赢得新的生机,这是我们必须的,也是唯一的出路。大到整个时代、国家、一座城市、一个企业,小到我们每一个人自己及专业,比如说您是教授、是医生、是工程师,比如说像我是一个影视导演,我们都应该坚定不移地以创新的理念去面对困难,只有秉持创新理念并锲而不舍地执行之,才有可能真正成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谋创新,就是谋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接下来我用三个案例与各位一起做个分享。可能我们之间的领域不同、专业不同,但是这些案例中涉及到的一些要义大概是可以互通的。


我做了30多年的影视导演,作为一个承担大量国家文化项目的导演而言,首先谈谈我自己的一些感受。有人说导演很风光,被各种媒体关注,似乎很有知名度。事实上一点没什么可夸耀的。这个知名度也是国家重大文化项目带来的光环。从导演本身来讲,其实它是一项创造性工作,是一个职业,是一个需要人不断创新突破的专业。所以,就我从事的这份导演工作,自己有几个感受:


第一,常常站在风口浪尖上。因为我经常承担上海和国家的重大项目,每一个都是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文化大工程。


第二,常常直面一次次文化大考。作为一个导演,你是现场总负责、总指挥,你所有的努力,就是要把每一次重大项目做得既有文化品位,又有视觉、听觉传播的穿透力、影响力,所以这是大考。


第三,品尝了一次又一次的酸甜苦辣。好多人都认为导演很了不起,经常出现在光环和鲜花面前。其实不是,做我们这一职业的非常艰难,经常要通宵达旦,24小时不睡觉,也经常要面临一次一次突发事件带来的紧急调整,甚至是推翻重来,所以酸甜苦辣,我和团队是心知肚明的。


当然,我们也获得了一次一次成功以后的欣喜,因为我们完成了国家的重大项目,完成了中国理念和文化向世界的大规模传播、有效传播。所以,站在风口浪尖上,直面一场场文化大考,品尝酸甜苦辣,赢得成功后的欣慰,就构成了导演工作的整个心路历程。

 

所谓导演,按照《辞海》上的解释就是:对艺术作品负总责的那个人。而我理解导演还应是创新的代名词。导演其实应该是一个斗士,是一个创造新的可能、对艺术负总责任的第一个人。这就是我的职业理解,我的担当。



此刻,我有三句话,既是自己的总结,也是向前人、我们优秀团队成功案例的总结。


第一,不创新等于昏睡。如果面对一个重大的文化项目,顺杆子爬,按照前人已经做过的,老一套再去复制一遍,一般也能完成。但是在创造性这个层面上,你归零。由此,等于在昏昏欲睡,是对艺术创作的亵渎。


第二,不突破等于没做。由于你没有突破,前人都早已做过了,因此在我们这个专业里,你没有任何新的文化贡献,等于白做了一回,丧失了一次宝贵的机会。


第三,不品质等于砸锅。创新成功有几个维度,一个是做前人没有做过的原创,或者说在前人基础上的一种新的整合、提升,这都是创新。但是还有一点很重要,即执行力,如果没有这样的执行力,任何好的创新都将付之东流,所以品质是最终的检验。我们不能创意的时候像所谓的“科幻片”般天马行空,但是在制作时又像某些散乱一地、粗制滥造的“武打片”般没有章法,到最后成品出来,因为品质掉链子成为小儿科水准的“儿童片”。所以必须防止从“科幻片”到“武打片”到“儿童片”的执行力缺失现象。这三个 “片”我要重申一下,都是打上引号的,是一种质量递减的顽症。是我们作为导演创作节目、执导重大项目必须要高度关注、警觉、克服的。



从导演工作本身而言,我认为必须要有一颗强大的心脏。大节目有大节目的难,小节目也有小节目的不容易。只要你领受了这个任务,签署了自己的名字,你就开始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使命,必须在不同层面的承受和抗压当中顽强地表达理念、完成使命,所以要有一颗强大的心脏。


第二,要有细心极致的冷静思维。创作若能突破或者是比同行高出一截的话,细心的思维方式、冷静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能力至关重要。


第三,要有追求顿悟,死磕到底的创新精神。这就回到了我今天的核心词上了。创新源自顿悟的追求。顿悟,心理学中的一个名词,就是人在追求极度思考、极度锲而不舍努力下的一种灵感的突然迸发、闪现。这就叫顿悟。而死磕到底,是一种永不言弃、赢得顿悟的前提,没有这种死磕到底的精神,真正的创新灵感、创新成果、创新火花,是感受不到、享受不到、应用不到的。所以我在这里反复强调,创新其实是一种“死磕到底”的精神,是一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应有状态。


第四,要有高完成度的执行力,包括做足预案。往往“最后一公里”会突然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造成前功尽弃。


积极努力地提高这些方面的能力,就有可能将长板做得更长,把短板做成跳板;就有可能将国家的使命变成城市的荣耀勋章。



现在,用自己和团队的三个案例来表达如何“创新执擎,别样重生的”。其实,这些案例一开始都是困难重重:要么比同类相同经费少得多,要么不利条件对你产生巨大的限制,有的甚至还有非常不可测的其他因素。但是在我这个总导演坚持创新的理念下,在方方面面的全力支持和努力下,我们一个一个的突破、一个一个的实现,“轻舟已过万重山”了。


著名作家爱默生说过:“人一旦有追求,世界亦会让路”。我们敢做、善做,最终成功实现了世博会开闭幕式的理想。

—— 滕俊杰  《问道与表达》


案例一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


2020年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整整10周年。10年弹指一挥间,上海世博会全球7300万人次参观的盛况,184天精彩的展示,这一切我感觉像黄浦江上的清风一般,拂过江面远去,但是它的印记依然在自己脑海里,当时的场景依然成为我们记忆当中永远的一部分。每一次回想,都会心潮澎湃。我首先想讲的第一个案例就是这次家门口的世界博览会的开幕式及闭幕式。一开始,它面临了巨大的困难。


记得从2007年开始,中外14个导演团队开始参与了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闭幕式的全球招标,我率领的上海广播电视台团队,其中有国际及北京的一些专家参与,组合成队也积极参与了竞标。经过前后四轮,我们最终胜出了。随着世博会开幕式的日益临近,老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新的困难又一个一个浮出水面,非常棘手。


第一就是时间,有人会说时间怎么会成为困难呢?确实如此,我们竞标成功以后是2007年年底,按照奥运会、亚运会等的标准,国家也同样给了我们两年的筹备时间。当时我的创意设想是在卢浦大桥下面的黄浦江上,以两岸为看台,以江面为舞台,独创呈现一个全新的模式和亮点场景。为此,我们与有关部队的浮桥旅,跟几个造船厂,研究所都做了充分的研究,创造性地打造一个未来水上之城,让它在音乐中,在全球的众目睽睽中从水中浮出来。以表达生命从水中而来,绝大部分城市都是傍水而建的理念。当然,还表达人类今天和未来,对水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对环境的保护、对水的呵护、挚爱等等。我们做了详细的方案和视频展示,打动了各方,最终脱颖而出、全球招标胜出了。


但是到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了,而且深不见底。我们工作了一个多月以后接到通知,根据世界金融危机突发的情况,上级决定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开幕式整体暂停。作为总导演等于是当头一棒,整个团队也非常沮丧。我写了一本书叫《问道与表达》,当中专门有一大章节就讲到了当时的情景。每天热热闹闹,好几层楼面创意建筑空间里面,突然一下子沉默了、冷清了,人们挥着手在告别,有的还含着泪。人去楼空,只留了我一个人站在那里。我想,怎么说走就走,说散就散了呢?但是这是现实。


然而,我内心总有一种不甘,我说你们都走吧,我一个人待在这里。同时冥冥当中有一个感觉,万一形势好起来了呢,万一经济开始复苏了呢,万一突然开幕式又要举办了呢。如果全部放弃,对世博会孜孜以求的精神被瓦解之后,再重新聚集的话,那种效果一定是递减的。所以我告诫各位,大家可以回原单位工作,可以继续做你原来的事情,但是关于世博会这根弦坚决不能放、不能松。当然我自己也是,我继续在做着默默的准备。



到了2009年国庆,北京举行了盛况空前的阅兵式,我想上海世博会有没有可能又要搞呢?但是,算算时间,无论是奥运会、亚运会或其他国家级的重大项目,通常最起码准备两年,因为这里面有很多重大的节目板块需要创作与合练、有许多重大的装置需要做一次次试验等等。掐掐手指,到2010年4月30日已经只有半年了,怎么做、怎么赶都有可能来不及。


果然,一个好消息传来,国庆阅兵一段时间后,上级部门经过缜密的研究,最终决定继续隆重举办上海世博会开幕式,只有五个多月时间,要向全世界直播世博会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台开幕式。很多记者都说,滕俊杰,你可是领受了一个非常艰难的任务呵。


的确,当时的困难接踵而来。由于只有五个月的时间,在黄浦江江面上施工实现全部创意已经来不及了,上级部门审时度势,最后决定转到室内,唯一的场地就是正在建造中的、上海最大的万人现代化演绎场馆,即现在的梅赛德斯奔驰中心(当时取名为世博文化中心)。我进去一看,又傻眼了。这是个毛坯工地,水泥黄沙堆积如山。五个月如果要全球直播,两个月前就要开始审查,三个月前就要开始排练。只有一两个月,这个巨大的空间能竣工完成、交付到我手上吗?当时对我来说压力确实巨大。


这类困难其实跟各行各业碰到的各种困难都有相似之处。有些人预言这次世博会开幕式将会在仓促和忙乱中出错、趴下。当然我们内心是绝不甘心的。具体怎么办?创新精神引领着我们,我们一方面迅速调整方案,二是借用其他多个场地马不停蹄地开始了我的节目创意试验、排练,初步合成。同时,施工方,即东方明珠有限公司主导的主场地也开启了通宵达旦24小时连轴转的施工模式,迅速地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最终赢得了时间。



从开幕式内容角度来讲,此时我想,既然回到了室内的巨大空间,节目的内容必须要有新的突破。以前做重大国家项目的时候,要么展示五千年,要么展示自己今天的发展。但是我理解,世博会是一次全世界的盛会,在这个舞台上除了“独乐乐”之外,必须迈开一大步,强烈地表达“众乐乐”的理念。所以我坚定地提出除了中国的节目之外,必须要邀请世界五大洲标志性、顶尖的节目融入整体的创新制作中。而且,我认为在当今人类发展过程中,在世界高速城市化进程中,相对贫困的黑人朋友,被现代文明边缘化了的那些土著民族们,是绝不应该被忘却的。


当然,我还关注到了残疾人群,为此就有了我对安德烈·波切利的邀请。2008年,安德烈·波切利到上海来开他的个人演唱会,我是这台演唱会的导演,彼此已有熟知。我跟他联系上以后,他告诉我,临时安排非常为难,行程已经排到了两年以后。如果要在2010年4月下旬来上海参加世博会开幕式,有很多国际商业的合同违规要处理,基本不可能。我就给他传递海伦·凯特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故事,循序解释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有一个重要命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也是对全世界残障人士的一种关注和承诺。“您,具有极大的代表性。”听罢,波切利动容了,他说我迅速地调整赔偿好那些天的合同更改,想尽一切办法争取来参加上海世博会开幕式的排练和演出。一段真情的故事和执念邀请,将重重困难一扫而光。


我们还请到了南非索韦托合唱团,黑人朋友的歌唱天赋全世界都是关注的,只是他们住在南非最大的城市约翰内斯堡边上的贫民窟里面,但这恰恰是我们本届世博会的理念——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关注点,要让所有的人都日益走向美好。另外,我还请到了澳大利亚当地的土著人,即毛利族的一个演出团队。在人类现代化的过程中,土著人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西方文明的“第一桶金”对他们是不公、伤害和巨大歉意的,如今,他们多少被现代文明所遗忘,所以请他们来是现代人类必须的举措。最终,这些节目的理念、设想,一一实现并得到了方方面面的赞成。


第三个突破创新点就是向科技致敬。我一直记得法国著名文学家福楼拜说过的一段话:真正的成功是艺术和科技的结合。艺术和科技其实是一对孪生兄弟,他们常常在山脚下分手,在山顶上重逢。我就把这道题目出给了自己,也出给了我的整个导演团队。我们是拿一台司空见惯的、人海战术的晚会来开幕吗?还是秉承创新世博、科技世博的理念,在科学技术上找到一些新的突破。



于是就有了开幕式上770个28公分的小球组成的一个小球矩阵,它由770个微电脑控制,能够形成海浪、和平鸽、金字塔、阿拉伯地毯,甚至还能够出现世博英文字样等等,在现场形成了一个硕大的、独一无二的空中视觉效果。


科技创新是多方位的。在舞台空间中,有红的、黄的、绿的十多个80公分的大气球随着《蓝色多瑙河》的音乐翩然起舞,但是,这既不是用线来扯的,也不是人在模拟表演的,而是我学习、理解了空气动力学“帕努克原理”后在中国科技大学团队鼎力下的一次成功攻克。依这一原理,在舞台的前沿有一个个空气动力学装置,把它吹上、吹下、吹左、吹右。根据我的要求又可以把它轻松收回、“消失”,全部是悬浮、优雅呈现。这些非节目类“节目”的新鲜出现,一下子让世博会开幕式的视觉效果神奇起来,把“科技世博”的理念凸显了出来。


开幕式最后一个场面, 近2000个演员都在台上,同时在整个大地板上突然旱地拔葱般的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六个礁石形状的装置,随后经过180度的翻转成为六个花瓣。最终在主题歌《致世博》的音乐中,它们旋转、合拢,成为现场突然出现的一个巨大的地球。在它的后面,我设计了一个由近80位演员组成的一个立体的人网,他们有很多动作,很多翻滚,在全世界直播下,非常震撼地超然升起。


有媒体问我,你作为总导演为什么有这样的设计?有什么理念?我说:整个节目是创意先行。随后,我请总装备部研究院、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大和上海大学,包括我们复旦大学的一些专家老师,还有上海体育学院一起来攻关实现的。



说到这张巨型的人网,我要表达人类是一个共同体。眼下或者再往前,整个地球其实在发展的同时也争斗不停、战争不停、滥用破坏不停。深层次地思考一下,其实我们不是这个地球的主人,我们只是向我们的子孙商借了这个地球,以后是要还的。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再破坏下去了,人类只有求同存异,齐心协力,这个地球才可能有明天,这是我想表达的第一层意思。


第二层意思,我要呈现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的视觉概念。今天的世界早已是一张网,全球化已不可逆转,大家都连在一起,缺了谁都不行。按现在的说法,这是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直观写照,也许还是互联网理念在超大型全球直播晚会中第一次呈现吧。以上这些举的例子,都有创新元素在里面,有的是内容提升的最新集成,有的更是原创。


在闭幕式上,更有趣的一幕就是二十几位少女,有弹琵琶的,有拉小提琴的,众目睽睽下时而悬空而坐,时而变换队形。按常理,人坐下来是要有凳子一类物质的,否则,你悬空坐在那里,理论上不成立。有一些装置艺术家会在一个固定的场合做出一些个体的固定动作,但是我说我们要突破,我们要在流动当中,而且是二三十个人一起做这样的全新表演,并且向全世界直播。为此,我们又向创新、向科技求教。


一开始,冥思苦想后,我们跟相关公司一起研究,用超薄型、硬度很高的铝合金材料做了一个装置“贴”在演员的腿上,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控制重心、固定形体。有一天晚上,我突然想到了卡槽原理,非常兴奋。我们自己做了试验,感觉可行,马上就叫加工厂生产,做完了以后让女演员们穿上试验。真所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到了舞台现场试验问题出现了。在茫茫的一片干冰雾海当中,女演员们来到各自位置找准一个插鞋的装置,其实是很难的,而且是全球直播,紧张不言而喻。更重要的是这些女演员都是舞蹈、评弹出身,她们习惯了轻盈、习惯了舞鞋,叫她穿一只铁的鞋子,在舞台上毫无美感,也无法起舞。这个方案最终只能惺惺然放弃了,团队也有打退堂鼓的。闭幕式时间已越来越近,但是我坚决咬定青山,不到万不得已坚决不松口,继续创意攻关。



在一个星期的煎熬中,我突然又想到了磁铁的方式。理论上感到很靠谱,得意中我们又马上做试验,随即再做小样反复试。但是,一到台上又发现了一个新的重大问题,人是受自己心理控制的,在一个不可控、突然又断电的情况下,大多数人会找不到自己的重心,所以整场排练下来,被吸铁控制的演员一断电,不少演员人仰马翻,倒在地上,狼狈不堪。一连串的失败,对我们的打击很大,但是我说:“不到山穷水尽,我们继续努力,死磕到底。”


突然有一天,我被一位工作人员的高跟鞋给启发了,那次她正在走路,高跟鞋被木地板空隙卡住,人冲出去几步路,皮鞋还在原地。看着她的皮鞋,陡然受到启发:能不能把舞鞋与金属装置连接成一个稍有厚度的鞋跟?地板上列出相应的小孔,每个演员自己优雅地寻找这个小孔,鞋跟插入,人舒服坐下,因为互相“靠山”的原理,这个力是够的。如果随着音乐要变换队形,自己轻轻站直、鞋跟往上一提,又可以很优雅地起舞。这个方案一下子让我灵魂出窍,我们连夜研究,经过缜密地实验,发现这是个最可行的“秘密武器”。


在盛大的闭幕式全球直播现场,这一表演,连主席台上一些贵宾都站起来细看、发问:下面是有一个透明的凳子吗?没有;头上是有线拽住吗?也没有。而且她们还在跳舞、还在变队形,充满着悬念。这个创新成果几乎没有增加过多的预算,但是达到了一个很好的效果,真所谓突出重围、别样重生了。



在闭幕式中还有一个重大创新是编钟。大家都知道,中国2400多年前出土的的编钟是音乐的图腾,是世界音乐皇冠上的明珠之一。巴赫十二音阶律出现以后,人们都以为音乐就是从巴赫的十二音阶律开始的,但是往前推一两千年,中国出土的编钟里面就有很准确的音阶了,被全世界所瞩目。


我们见惯的编钟是挂的,举创新之旗、寻更佳效果的我下决心要改变一个方式,把挂编钟改变成“磁悬浮编钟”,让每个40公斤重,能敲出正鼓音、侧鼓音的编钟足足悬空6厘米,这是我和团队殚精竭虑、创新攻关,用磁悬浮理论来实现的,后来变成了世界吉尼斯的一次全新记录。所以,用科技的方式来创新,真的赢得了上海世博会惊艳全场、成功直播世界的美好效果。


案例二  2011年,第十四届国际游泳锦标赛开幕式


这是我作为总导演的一个新的挑战。因为我连续做了一系列重大的国家文化项目,一般都让我有一个很大的空间去施展,包括搭建巨大的舞台、空中的装置、或者地下挖掘、设置一些科技装备等等。但是这次不同,场地是在主游泳池现场,国际泳联要求开幕式上不能有看得见的固定装置,所有的表演器具、道具也不能碰水。因为,这是一片世界标准的游泳池水,PH值已达到了最卫生的要求,不能有任何污染。



面对开幕式不能碰水、不能搭舞台,所有的东西要快速临时变幻出现,而且必须凌空等独特困难,我和团队动了很多脑筋,包括在游泳池外面造了一个蓄水40吨的“小水库”成功演绎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理念等。这里要重点介绍的是本次开幕式主题歌《泳动》的独特创新和成功实现。


众所周知,国际泳联是国际奥委会大家庭当中的三大“巨头”之一,本次开幕式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也要来,而且全球直播。怎么做?还是这句话:向创新寻突破,向创新要品质,向创新要视觉听觉的美感。


关于本届世界游泳锦标赛主题歌的表达,没有舞台,怎么唱?我觉得,在这样一个世界直播的超大型项目中,歌唱家唱一遍主题歌是容易的,但是一般的演唱,特别是与游泳主题没关联的演唱,其惊艳的效果我觉得一定是稀缺的。老子说:“上善若水”,我的创意一定要跟水紧紧地吻合,让它天衣无缝。


为此,筹划了很多方案,最后落实到了这样一个聚焦点,归纳起来就是:第一,主题歌一定要由一个中国最著名的歌唱家来演唱。第二,这位歌唱家必须要会游泳。第三,必须会跳水,即唱这个主题歌的歌唱家还要从三米以上的悬空舞台上跳水。第四,其实不应是条件,但在当时是须格外强调的,这个歌唱家必须是现场真唱。有不少歌唱家、歌手都向往这一幕,他们知道全世界在直播,德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韩国、俄罗斯这6个世界游泳强国也在同时直播。但是有人说,你叫我游泳,不是存心难为我吗?叫我从三米高处跳下去,不是更要我命吗?


我说这是来自内心深处的创意所致,不针对任何人,测试不行的,只能淘汰。经过多轮选拔、测试,中国著名歌唱家现为上海音乐学院院长的廖昌永教授真行。最后,经过辛勤的努力,这一幕轰动全场,成功了。



开幕式结束以后,奥委会主席罗格找到我,他说我一直认为我们体育如何跟艺术结合是一个重大的课题,有的奥运会开幕式如果没有运动员进场,没有点火仪式等的话,让人会以为是一场文艺演出。但是像你用这样的方式让运动员、艺术家紧密地和国际泳联“水之运动”的主题结合在一起,这才是更令人向往的。第三天国际泳联在上海召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决定终止国际泳联已经使用了22年的会歌,将廖昌永演唱、上海广播电视台的董健剑作曲以及甘世佳作词的《泳动》这首歌曲正式宣布为国际泳联新的会歌。有记者当场发问:国际泳联主席胡里奥先生,中国的这首新的国际泳联会歌准备用几年?胡里奥先生说,我们全体执委会一致决定,它将是国际泳联永久性会歌。


各位都知道,国家体育总局有时会发一个这样类型的电报,祝贺“零的突破”,比如说许海峰第一枚金牌、中国女排第一次夺冠。由此,我们也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这样的一份电报,祝贺我和我的团队创作、展示了这样一首歌曲,在国际各大体育联合会的会歌里面终于有了中国人的“零的突破”,有了中国人主唱、中国人创作的会歌。所以它的出现就是“创新执擎,别样重生”的一个生动体现。


关于这个作品,一个是廖昌永演唱的功力,一般人大概会喘得溃不成军,但是他一个月的训练下来,水上、水下功夫都掌握的很好,而且,心理素质极佳,将艺术和体育完美结合,非常难能可贵。第二,做这个节目没有增加国家预算,就是一个创意,一个独特的表现样式,把这个节目一下子升华了、神奇了,在互联网上也口碑很好,圈粉无数,几次冲上了10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出色效果。


案例三  2015年,劳伦斯世界体育奖颁奖典礼


放眼望去,每年世界体育的颁奖礼无数,但是最权威、最具影响力和全球转播效应的,则是每年一度的劳伦斯世界体育奖颁奖典礼,但是它从来没来到过中国。2015年之前,在方方面面的一起努力下,我们上海组团去申办了这个重大项目。记得2013年春,我专门带队赶到了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与正在那儿举行年度颁奖礼的国际体育机构的CEO谈判,这也是自己职业生涯中一个充满着创新和执念,争取别样重生、为所当为的又一个重要项目。



对于这样的世界体育年度盛典,国际劳伦斯组织最为看重,也有好几个规定,第一,以他们说了算;第二,只有一个主持人,并且由劳伦斯指定;当时是演电影中福尔摩斯的著名英国男演员卷福;第三,东道主申办国家只要场地等方面准备好,体现自己文化的内容和空间很小。我详研了他们的要求,看了他们的材料和以往几届的内容,感觉要有改变和创新难度极大。但我的内心是不甘的,我就读复旦管院时学的理念也深深地告诉我,要做事,更要努力去做成事。既然要我当总导演,不就是要让我来做一些新的创新想象吗?我一定要为所当为。


我率队在里约热内卢与他们谈判了两天,着重说了务必要增加几项内容。当即都被干脆地回绝了,但我的坚决、坚定也似铁打的,一封封邮件、一次次谈判,足足拉锯了近一年,我的核心要求是:第一,要上一个中国的主持人。此话一出,立即被对方弹回来,路堵的死死的。我当然也不依不饶,有理、有力地继续说道:14亿人口的中国不是一个讲英语的国家,更多的人说的是自己的母语。你到中国来不就是为了扩大传播吗?大多数人听不懂的话,这种传播就失去了一大块,需要酌情改变。他们听了之后有相当一段时间沉默不语,半年后回信来了,说觉得我讲的有道理。我就认真推荐了有很强中英文专业双语主持能力、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的陈辰,并罗列出了详实的资料。最终,取得了突破,得到了认同。第二,国际泳联有一首中国人演唱、创作的新会歌,我请中国最著名的歌唱家廖昌永和中国跨栏运动员刘翔一起来唱。国际劳伦斯说你用这个方式倒也打动了我们。



我还提出了作为体育项目的武术是中华文明的标杆之一,在典礼上我要创意一个精彩的中国武术与舞蹈相结合的节目,有黄豆豆——我们最优秀的舞蹈家领衔。他们说,看过你的相关材料,知道你是做过很多重大国际项目的,就先暂且这样定了吧。至于中国的国球乒乓球内容,也最终有了舞台上卷福与国际劳伦斯中国委员邓亚萍女士一起以表演的方式展现的一段了。关于这一点,一方面是国球,另外我自己曾是乒乓球运动员出身,所以对乒乓球情有独钟,早就设想好一定要在全世界面前再次展示它,在所有世界体育各个门类顶尖人物面前再次展示它,而且做出品质。


由此,我又一次得出结论:与外国人谈判其实是有规律的,如果你言之有理,又做好超出想象的多项准备,让对方了解你、信服你,认为你真的是想做能做,往往奏效,这一点很重要。经过了一年半的努力,2015年5月16日夜晚,上海大剧院的那场颁奖典礼暨演出,高朋满座、盛况空前,品质惊艳。在向全球90多个国家的直播、录播中,出色展示了世界体育的精神、当今中国的魅力、上海创新和呈现的实力,被誉为“世界体育颁奖典礼新的范例”。


做如此这般的节目是艰难的,没有一颗强大的心脏,几乎承受不了;做这样的节目又是幸运的,因为中国的发展和我们整个影视创意制作能力的提升,让我和上海广播电视台团队有了这样的机会和成功可能。



最后,在本次讲座结束前,我有几句话跟大家分享。


第一,我们国家要真正强大,需要各行各业的创新破局,为所当为。我们必须要充满自信,“自信像黄金一样珍贵”。如何为所当为?一定要以科学的、精准的、大胆的创新来破局。


第二,借用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著名诗人里尔克的一句话:“有何胜利可言,挺住就是一切。”为了创新成功,必须在过程中挺住、挺住、坚持住。


第三,我认为真正的创新成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犹如司马迁为《史记》不惜付出一生的伤残,曹雪芹为了《红楼梦》不惜付出一生的贫穷。尽管今天已经不需要如此的极端,但是锲而不舍、死磕到底的精神是最终赢得破局成功,别样重生的真正法宝。


这三段话,我们一起互勉,谢谢大家!




Part2

对话



 钱世政  : 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杰出校友滕俊杰导演,他用三个鲜活的案例演讲了美的创新。走进商学院,创新是说的最多的词汇,可是我们经常讲的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渠道的创新、技术的创新等等,今天滕导给我们上的课是如果在艺术领域创新,别样重生。其实,这应该是相通的。


当我们经历着互联网传播的碎片化,如何和经典共存呢?何为经典?无疑就是可以穿越时空,然后追根溯源。滕导的第一个案例是世博会的开、闭幕式上,将科技和现实融合。何为艺术?不就是个手段吗,能够把一些生活的现象加以总结、提炼,这就是让一批弹琵琶的女孩腾空而坐,简直具有梦幻的感觉。用了什么高科技,不重要,重要的是创新让主题突出了。我读过滕导的文章,滕导说文化无疑就是生活,可是我们不能仅仅是描述生活、描述现象,当我们提炼艺术的时候,用什么?滕导的一句话:植入了灵魂。



01.



 钱世政  : 如何做到美的创新?东方的美学和西方的美学能不能共存呢?有人说不可能,美学的背后有宗教、有信仰,怎么可能走到一起呢?我觉得滕导的三个案例做到了。我们先看东方美学是如何解读美的,儒家说何为美?人为美,那就是讲的善。道家说呢?美是超脱和自由和空灵和无为,当弹琵琶的少女腾空而坐,背后彰显的是东方美学的魂。那西方美学呢?强调真善美。


滕导的节目中用到了高科技,然后让所有的人都大赞美感。面临着疫灾折磨的当下,我们都想到了如何突围,无疑商学院出现的最频繁词汇就是创新。所以我第一个要请教您的问题,您作为主流媒体去创新的经验,我们自媒体的同学,哪些是可以借用的呢?


 滕俊杰  :谢谢钱教授,您对我和我的团队一些创新做法的归纳,其实可以成为我们再总结的必读内容。说到您刚才提到的主流媒体和自媒在创新上有何异同,我想异同一定会有,但是同大于异。


大家可能出发点视角会不一样些,相同的地方是,大家都在追求一个目标,追求创新突破以后的为所当为,即经济的、文化的、自我感受的价值再现。我与很多自媒体的同仁也都是好朋友、都是同行,我始终认为主流媒体在努力、在创新,但是自媒体这个领域里面创新的精神更加生机勃勃,主流媒体要向这种精神学习。


说到具体的,它还是有一些区别,比如说主流媒体会承担更多的国家重大项目,在这个领域里面要求你既有宏观视野,也有春秋笔墨,格局天下,表达情怀,入脑入心。自媒体也在做很了不起的事情,拳头虽小,专打穴道,触动了社会、推动了这个时代。相对而言,自媒体可能更多的从具体某个角度来琢磨,或者说是关注与自己贴得更近的内容,但是大多数的精神都是一致的。


只要你有美学追求了,你有创新了,你有很高的完成度了,你就能抵达人心,触动内心最柔软的那个部分,让受众跟着你走,所以我们追求的目标是一样的。



钱教授刚才讲到了美学,这是我们所有从事文化艺术工作的人必须的一个精神追求。所谓美学,我是这样理解的,它也叫感性学,就是要让人感知到、触动到。我认为这是一种让正常人感知到愉悦、内心产生一种激荡、对精神产生一种提升,对今天的生活产生更多美好向往和付出的一种意识存在。 当然说得更宽泛一点,它还是我们人类整个哲学体系里面,对艺术评判的一种标准。没有美学追求,所有文化艺术的努力,我认为都等于在闲逛。


所以,我想回到钱教授的问题,主流媒体跟自媒体之间,彼此可能切入点不同,有些体量还不一样,但是工作的目标方向和美学追求应该是一样的。


 钱世政  : 谢谢滕导,我赞成这个观点。滕导一开始就告诉我们,假如你的节目是没有品质的,就等于砸锅,这句话背后给我很大的震撼。


李子柒我想争议不多吧,去年末和今年初,她连得两个传媒奖。第一个,中国妇联把她称为2019年度中国十大优秀女性,中国《新闻周刊》把她称为2019年度最有影响力的传媒人物。可是我们发现李子柒的短视频没有直接夸过一声祖国好、祖国美,可是海外的人看了之后对中国产生了美的感受。李子柒的现象背后是什么呢?


我就想到了滕导曾经写过的文章,他说,事实上文化是我们社会存在,是解读社会之释本,而艺术实际上是我们在提炼之后的一个工具,那就是通过媒介,通过各种手段把具像的生活提升了。我一直用滕导的话去解读李子柒,为什么在国内外都能产生感染力,这就意味着她似乎打通了东方美学和西方美学中间的那条gap,好像没沟了。



手段是什么呢?第一个从东方美学上来说,用的就是返璞归真,把中国道教的自由、空灵、无为、尊重历史、尊重自然、敬天地,化解节目中间的任何一个细节。从西方来说,这不就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模式,不就是真善美的吗?李子柒的成功给我们正在创业的同学和正在创业的企业家们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明知道何为美。孔夫子说仁爱为美,那就是善为美。李子柒所有的东西都体现着她善待自然、善待世界,打动了80后的一代和海外的观众。主流媒体和自媒体有着形式上很大的差异,滕导没有回避。


何为艺术?确切地说,艺术是把手术刀,它是剖析生活的,问题是如何提炼它呢?主流媒体要求严谨,自媒更加自由,但是不能因为自由,忘了灵魂。因为文化这个词事实上是源于拉丁文,culture从词源上说,是古希腊哲学家西塞尔曾经讲过的,不是描述生活现象就叫文化,文化的本质实际上是灵魂的缔造,一定要拿出它的魂来。滕导给我们的三个case,每个魂都和它的主题相同,所以最后回归了一个有魂的艺术,植入灵魂的艺术才是打动人心的艺术。



02.



 钱世政  : 滕导,我继续请教第二个问题。由于疫情,我们整整几个月宅在家里,80后连电视都不看了。于是有人说通过这场疫灾,我们对主流和非主流已经做了重新排序。我关心的才叫主流,我不关心的不是主流。短视频,已经成为年轻人最关心的,对这种现象,你有什么样的见地?


 滕俊杰  :疫情对社会的影响是不争的事实,包括在对媒体的使用、需求方面。现在有两个情况,一个是年轻人,80后、90后,特别是90后和00后确实对电视屏幕关注度在减少,更多的是在手机移动平台上,用移动视频、短视频的方式在接收、传播。我觉得其中的短视频是媒体目前发展、碎片化信息搜索习惯、大屏小屏融合,大屏小屏互通的一大趋势。


我们上海电视艺术家协会月前也刚刚举办了一个短视频的全国大赛,为此提出了三个标准,不一定涵盖全部,但是我想万变不离其宗。这三个标准是:第一,传递正能量;第二要有趣,而且如果我传给我的朋友,估计他也会感到有趣;第三,传递一些知识。这三点如果能达到,这个短视频对碎片化时代的传播价值,对媒体新的收视习惯形成的积极意义都是很大的。


《智能家园》MV,人工智能作曲、人工智能虚拟偶像团队演唱、人工智能全场景呈现,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收看


但同时另外还有一个现象,就是依然有无数的观众习惯电视,我们的中老年朋友依然还在电视机前面。疫情几个月来有一个确切的统计,整个电视的收视率有的翻了50%,甚至有的超过了100%以上。大家宅在家里,都把时间固定在凳子上了。第二,其它的娱乐越来越少了,电影院、剧场停摆,疫情牵动人心,既冲击了人们脆弱的心理防线,又带来一些抗疫的好消息,让人欲罢不忍。加之比较好的电视节目也不断涌现,受众数上升了。此外,由于不少老年人对手机不在行,而且他们历来的习惯就是看电视。


当然我也注意到一个现象,抗疫几个月来,中老年人玩手机的也多起来了,他们也有时间在家里研究了,他们也跟着孩子们一起在使用了,所以我想从这个角度来讲,这是未来的方向、科技的方向。未来随着5G、随着超高算力计算机不断地提升,包括4K、8K清晰度、色域度的大幅度提升,手机移动端一定会成为主流。不管是什么时候,它突然一响、突然一亮,机主的心里就会感觉,就会关注它,这是人的心理特征。这是一个大势,谁关注了大势,谁就有可能抓捕到大势中会出现的各种新商机。


当然,我坚定不移地认为,大屏幕依然还是未来重要的一块内容,因为社会有年龄层次、有习惯层次,出了新闻,年轻人也许马上看手机,中老年人往往打开电视机,这是习惯的力量。从内容提供方的我们而言,要有强烈的趋势意识、要有社会责任,要竭尽全力做出有兴趣点的创造和获得感的共享内容。虽然已渐入碎片化时代,但是每一块碎片,我认为也要努力提高它的含金量。


 钱世政  : 您的讲话中给我两个最深刻的词汇,第一个是碎片化,第二个是含金量。疫灾阻隔了我们的物流、阻隔了我们的人流,唯一没阻隔的就是信息流。所以宅在家里,我们的流开始产生化学反应。


有人说,碎片化的背后是潮流,谁都挡不住。碎片还是非碎片,互联网已经正在重新分配着它的受众人群。似乎我们从简单的统计数据可以证实,当互联网经济成为我们的生态,数据已经成为生产要素和生产资料,算法算力已经成为生产力,各种媒体贴上标签,定点推送你所需要的短视频。中国活跃网民的总人数已经突破9亿的情况下,我们必须看到碎片化的传播是跟互联网的生态并存的,但是内容为王可能还是我们做传媒的致胜法宝。


 滕俊杰  :一定的。


 钱世政  : 谢谢滕导在繁忙的公务中间抽出这么宝贵的时间,他现在正在执导《贺绿汀》。



 滕俊杰  :8K全景声的歌剧电影《贺绿汀》,是明年建党百年的一部重要的献礼电影作品,由上海音乐学院和上海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拍摄,著名歌唱家廖昌永主演,SMG魔D电影工作室制作,值得期待。


 钱世政  : 我们翘首以待。各位同学、各位校友,我们今天“瞰见”节目就播到此,下次再见!



“一路向前”行业论坛更多精彩对话





 “瞰见”云课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