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芮明杰:双循环需掌握重要产业的产业链供应链治理权

芮明杰 复旦管院 2022-10-30

FDSM






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是指产业链供应链上所有企业进行一致性的创新,产出创新产品与服务,进而获得共赢的收益。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需要所有的创新主体一致性努力才行,任何一方有问题就可能延误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成果的获得,延误扬长补短实现,甚至延误双循环的畅通。



在全球新冠疫情持续、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产业链和供应链面临分裂,以及新一轮科技竞争全面展开等因素影响下,中国现行产业体系面临严重挑战,迫切需要转型调整,为此中央提出了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建立内需导向的“内循环”为主,“外循环”为辅的现代经济体系。


因为现代经济体系的核心是现代产业体系,因此建立面向未来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适应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现代产业体系和安全可靠的现代产业链供应链是关系双循环是否能够有效畅通这样一个理论与实践都十分重要的问题。



 

FDSM

现行产业链、供应链状况

关系双循环畅通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经济发展迅速,产业体系逐步完善,技术进步也很快。这些成果的取得,一方面是改革开放国策的正确,另一方面也得益于经济全球化和产业链、供应链全球分布的变化。改革开放国策使国外企业可以进来、我们的企业可以出去,我们加入了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并在这个体系中不断发展,这也就是我们主张全球经济一体化,而不是逆全球化的重要道理。


事实上,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中国许多企业已经成为优秀的全球产业供应商,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上的不可缺少者。


但总体上看,我们的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所处的位置是价值低端和技术低端,可替代性比较强,而相应产业的产业链供应链的链主基本都是发达国家跨国公司,链上的一些关键环节大部分都由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掌控,其中一些零部件的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非常高,是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关键环节,有时甚至成为“卡脖子环节”。例如数码照相机产业的高端光学部件、机器人产业中的伺服电机、大飞机产业中的飞机引擎,此外许多类似高端芯片、特殊新材料等等的零部件也是我国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关键约束。


一旦国际上产生产业链、供应链治理权的竞争,甚至分裂全球产业链与供应链,那么我国一些产业的正常生产运行就会受到严重影响,例如芯片已经严重影响我国一些产业的正常运行。因此双循环战略的有效实施,需要考虑能否掌握一些重要产业的产业链、供应链的治理权,即能够掌控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产业与供应商的软实力。


在产业链、供应链全球分布的今天,产品尤其是高端高技术产品的生产与研发实际上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上相关产业供应商合作的结果,虽然这种合作是基于全球市场与多边贸易信用的,但拥有产业链、供应链治理权的企业就掌控了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关键资源、核心技术和广阔市场,例如半导体产业链上的芯片加工设备、芯片设计、高端芯片制造技术等就是如此。因此一旦国际产业竞争趋于恶性,谁拥有产业链、供应链治理权谁就可以卡他人脖子。



FDSM

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的

市场机制


所谓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是指产业链供应链上所有企业进行一致性的创新,产出创新产品与服务,进而获得共赢的收益这样一种协同创新可否由市场机制来调节完成?这是一个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不是有可能能够使一个国家的产业链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展开良好的协作创新,补产业链供应链上的短板,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并进而形成良好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关系,使双循环畅通?如果这个答案是肯定的,按照这个逻辑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措施,也许我们产业链供应链上“扬长补短”的效果会大大增加。


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的产业经济理论基础是产业相关性导致的产业存在波及效应,即相关产业之间由一个产业的产出、技术变化等会波及到其他相关的产业,如产业链的上下游的产业,从而引起此产业链供应链的变化。


例如特斯拉的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获得很好反响以后,尤其是在环保政策支持下,就会有许多具备相应能力的企业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而这些企业的一致性行为的表达改造了汽车制造行业本身。由于特斯拉纯电动汽车的结构构造与传统汽车并不相同,当企业从传统汽车制造领域转化为新能源汽车制造的时候,所需要的产业链和供应链都要发生重大变化。


我们研究发现,大企业,特指在产业链上拥有主导权的企业,其创新变化会直接导致产业链供应链的变化。最经典的案例就是苹果,这家公司的创新导致了原有移动手机行业的一系列创新。同样,我们看到华为公司的创新能力非常强,也会导致一批相关的合作企业发生重大创新。


因此,大企业在市场压力下不断地创新,就会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其他的相关产业与企业协同创新,这种协同创新的一致性行为就会改变产业链和供应链。实际上,今天企业产品的竞争已经转变为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其结果会加剧产业链供应链的重构,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大公司、大企业主导产业链供应链重构有两种行为——产业链供应链构成的变化和产业链供应链治理的变化,这两种变化会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这就是微观企业创新行为导致宏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内生性的逻辑。产业链重构的主导力量实际上来源于什么呢?来源于产业链供应链的主导企业。这种企业在市场竞争压力下,在需求的引导下为了要自己的生存发展形成一种自发的行为,这种自发行为的客观的效果带动了产业链、供应链的协同创新



FDSM

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的

创新主体


产业的产业链供应链由许多不同环节组成,产品价值由产业链供应链上的某些关键环节所主导。这些关键环节对产业体系以及产业链上创造价值和推动整个链发展的作用很大,在产业体系与产业链供应链的发展中处于领导地位,是产业体系与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优势所在。


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的本质就是将成功的技术创新成果通过全体链上厂商共同努力使之转变为市场上受欢迎的新产品新服务的过程产业链与供应链的合作特性、稳定性十分重要,因为在根本性的技术创新成果乃至产品创新出现之后,还会有—系列后继的渐进性创新并形成创新链,从而引起该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的不断提高,进而获得更大市场空间。


在过去,大家都认为创新主体是科研院所、大学、中小企业,在创新生态图谱的创新分工合作中,分别承担自己的创新主要任务,例如,科研院所与大学主要从事基础研究创新与应用技术创新,而中小企业则从事产品、市场、技术方面的产业创新任务,认为大企业保守忙于垄断市场,不是创新主力。


其实当下创新主体已经发生重大的变化,有一大批世界级科技创新型大企业崛起成为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领导者、主力军,成为自身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的领导者合作者,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甚至基础性应用研究方面也进行大量投入研究进行突破性创新,进行链上企业或供应商创新的深度合作。


当今世界高端前沿新型高技术领域与产业领域,都可以看到这样的领军企业,如计算机软件产业是微软,网络搜索产业是谷歌,新能源汽车产业是特斯拉公司,芯片制造产业是高通,高端医疗设备是GE,精密照相产业是佳能,飞机引擎制造产业是GE与罗尔斯-罗伊斯;5G通讯产业是华为,光刻机产业是荷兰asml公司等等。这些企业甚至在基础科学如AI、生命科学、数据分析、基因、智能化等方面进行大量研发投入,进而保持公司规模大,技术领先,创新能力强,产品独一无二,附加价值高,代表这些产业全球最高水平。


我个人以为产业链供应链上协同创新主体首先是那些链主,即“世界级”科技创新型企业。因为迫于全球市场竞争,他们唯有协同进行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才能提高创新效率;他们也有能力进行协同创新,因为他们是以重视技术研发和拥有核心技术为主要驱动力,拥有全球研发体系和国际化研究团队,具备强大的开放式创新和持续创新的能力,整个组织的创新文化氛围浓厚,能够高效地整合企业内部和外部资源,适应市场变化能力强,创新成果具有强大的辐射效应的企业,是现在与未来创新的主力,也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者。


另外的协同创新主体就是链上的其他厂商,他们唯有跟上链主的创新步伐,才能稳定在产业链供应链之中不被替代,甚至还可能由于独到的技术创新形成独门绝技,成为链上的关键环节,成为未来的链主。


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需要所有的创新主体一致性努力才行,任何一方有问题就可能延误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成果的获得,延误扬长补短实现,甚至延误双循环的畅通。



* 转自公众号“三思派”,原标题为《芮明杰专栏丨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畅通双循环》


【教授简介】  芮明杰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产业与企业发展、企业战略与经营、现代公司理论、知识管理与创新。


7000字长文:“新制造”的本质及其未来发展新战略发展格局下,哪些产业大有可为
六大视角预见“未来管理”
“双循环”另一核是建立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