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奖学金读完大学!专业第一,国奖8项,他的故事太励志
傍晚的实验室中
夕阳的光辉洒在精密的机械仪器上
一个沉默寡言的男生正专心致志
埋头于数据与科研
荣获国家级竞赛奖项8项
大学四年平均绩点4.40
他是第七届“华农之星”、
2021年“广东省优秀共青团员“——
郑景富
人物简介
郑景富,1998年8月生,共青团员,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2017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
大学期间总平均绩点达到4.40,排名专业第一,现于华南理工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丁颖奖学金各1次、一等奖学金2次,荣获华南农业大学“模范引领计划”之“学习之星”、 “三好学生标兵”、 “优秀志愿者”、“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
本科在校期间,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科技竞赛,获国家级奖项8项、省级奖项1项,校级奖项8项;完成国家级科研课题、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创业实践项目各1项、发表论文1篇、受理发明专利2项。入驻莘园孵化基地,注册广州罗伯特科技有限公司。积极参与学生工作,曾任工程学院机制创新实践委员会主席,协助老师开展各种课程实践与实习,担任学生负责人策划并开展全国竞赛的校内选拔,向本专业同学开展研究设备使用培训,多次担任学导参与学院学业辅导等志愿服务活动。
荣获8个国家级奖项,绩点高达4.40,获两项发明专利……层层光环加身的郑景富并不是天生的“科创达人”。18岁的时候,他和其他按部就班的高考学子一样,眼里只有刷不完的试卷和背不完的真题。
改变从进入大学开始。大一那年,他经过师兄引荐加入了工程学院的学生组织“机制创新实践委员会”。回忆起这段经历,郑景富说:“我当时不知道委员会具体做什么,进去才知道是这样一个组织科研和竞赛的组织,也算是误打误撞的缘分。”
机制创新实践委员会在院楼有一间专属的实验室,郑景富把这间实验室当作自己的“宿舍”。他喜欢坐在长桌靠门边的凳子上,或写作业,或废寝忘食地做实验;累了就不亦乐乎地摆弄墙上的工具,翻阅参赛资料。
郑景富在工程学院实验室
看到这个男生的努力,从事农业工程研究的陈海波老师发出邀请:“你想不想去重点实验室那边帮忙?”陈老师口中的“重点实验室”指的是学校南方农业机械与装备关键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作为低年级的学生,这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郑景富喜不自胜,来不及多想便一口应道:“好!”
陈老师的话是一把钥匙,开启了他长达四年的科研竞赛之路。
开拓:首战告捷,步履不停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大二下学期,已经在实验室跟进一年的郑景富终于得到了参加全国第十二届“高教杯”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的机会。那是他最忙碌的一段时光,紧凑的课程迫使他见缝插针地练习, “常常到了凌晨两点,室友都睡熟了,我一个人点着小灯在下铺画工图。”
阵阵鼾声蝉鸣中的那点灯光如豆,为郑景富照亮前路。经过重重遴选,他与队友坐上了前往宁波决赛的火车。
在浙江宁波理工学院的决赛现场,郑景富抱着两台笔记本电脑,精神紧绷地迈入考场一隅两米见方的小格子间。可他刚刚落座,“意外”便层出不穷,不断地扰乱着郑景富的比赛节奏。“坐得太靠后,试题传到手上已经过去很久了”“开始打印的时候发现打印机坏了”“弄好了,发现型号和学校的不一样”……
办法总比困难多:打印机坏了就修好,不会操作就临时学习……在提交作品的紧急关头,他果断地做出了选择:“看见打出的模型形状无误,就放弃了最后2cm,直接关闭机器、按时上交。”有惊无险,郑景富跟随队长走到了最后,一连斩获三个奖项。
全国第十二届“高教杯”大赛结束后团队合影
这份“首战告捷”的成就感使他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竞赛。大学四年他参加了数项比赛,共获国家级奖项8个、省级奖项9个,时间最接近的两个国家级竞赛仅仅间隔34天。当比赛日程和期末考试撞上时,郑景富还曾体验过刚结束一科考试就去赶飞机的“极限时速”。
面对这样密集的日程安排,为什么没有停下?面对提问,郑景富认真思考了几秒后笑着回答:“我有一个习惯,出门的时候很少背书包,专注做一件事的时候不想其他的事情。”
卸去负累,在追逐梦想的路上,他轻装上阵,步履不停。
担当:他有个外号叫“富妈”
在机制创新实践委员会,郑景富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他们都爱钻研、有梦想、正值青春。从拔草机、自动喂食宠物机器人到线上编程课,和队友一起,枯燥的实验总能迸发出乐趣和活力,给予郑景富莫大的实验动力。
机制创新实践委员会同学合影
2020年初,郑景富首次作为负责人,带领11位同伴报名第九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这也是大学生机械专业领域中含金量最高的赛事。
他是一位可靠的队长,不仅一人承包下机械部分的所有工作,还和队员一起自学视觉内容。即使面对程序写好后的结构大改的崩溃感,也被他一句“没事,保证今天,最多明天我就弄好给你调”击得烟消云散。
在师弟师妹的眼里,他是一位无微不至的主席。每每有新生入学,郑景富再忙都会抽出时间为大家培训3D打印、三维建模等技能内容。对于从专业知识到费用报销等五花八门的问题,他总是第一时间地耐心回复。
郑景富示范操作3D打印机
久而久之,“富妈”的绰号就诞生了。“他们经常在群里夸我,说我像妈妈一样关怀他们。”谈起自己的师弟师妹们,郑景富欣慰地笑了,“就像我们实验室放的那本每年都会增厚的‘竞赛秘籍’一样,这种照顾是传承的,我以前也受过师兄师姐很多帮助,现在回馈给学弟学妹。”
郑景富对新生进行培训
直到现在,他还清晰地记得入学时那一场讲座。时任机制创新实践委员会主席、年级排名第一的薛泽浩师兄站在讲台上,语气坚定地向台下的师弟师妹们发问:“你应该时刻反思你现在的状态,对得起你高中三年的努力吗?”
他用前任主席的这句话勉励着懵懂的后辈,也同样用它拷问着前行中的自己。
坚持:四年如一日,成就“绩点神话”
“人与人最小的差距在于智商,人与人最大的差距在于坚持”是郑景富的座右铭。他始终坚信,后天的勤奋和努力,足以弥补先天能力的差距。
早晨七点起床上课,没课时就到实验室处理学业和工作,一呆就是七、八个小时;回到宿舍之后,除为比赛不得已的熬夜,晚上12点睡觉,坚持以良好的状态迎接新一天的学习生活——这是郑景富日复一日严格遵守的作息规律。而面对繁重的课业压力,他坚持“不堆积 ”的原则:课前不堆积上节课遗留的问题和作业,课上不堆积应当堂消化的内容,下课不堆积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周末时再分出一整块时间温故知新。大学四年平均绩点4.40的“绩点神话”,就是在这样超乎寻常的自律下完成的。
2020年10月,郑景富收到了华南理工大学的推免保研录取通知。激动喜悦之余,他也因患病的父亲而有些犹豫,一直到年底才在饭桌边将此事如实告知。听到这个消息,一向沉默寡言的父亲放下筷子,一字一顿地说:“我已经没机会读书了,但你有,读书能改变命运,你要读下去。”
如同一块重石轰然落地,郑景富松了一口气。背负父亲的期望,他的“机械梦”张开翅膀,正在起飞。
笃志:千锤万凿,玉汝于成
郑景富的父亲是一个修了半辈子机械的焊接工,父亲操作电焊时的“滋滋”声根植在郑景富童年回忆的每一个角落,学习机械从而为父亲分担压力的梦想潜滋暗长。
从第一次接触的视觉项目菠萝机自动采摘机,到之后各类大大小小的科研项目,在无数次机械实验中,在无数回失败与重来间,郑景富总是一次又一次地耐着性子,调试、调试、再调试,“做机械就是这样的,过程中会发生很多问题,要不断改到最后才能成型。”千锤万凿后,成功来得既是偶然也是必然。过去很久,他仍记得被绑在杆子上的菠萝模型利落掉下的那个瞬间,仿佛所有努力都得到回报,所有疲惫都消失不见。
郑景富操作菠萝自动采摘机
除却实验和机械,生活中的郑景富也总有一股韧劲。自大二开始,他需要定期前往增城农场测试新农机。总是天刚泛起鱼肚白,他就要起床赶车,一路颠簸后马不停蹄开始实验,直到晚上六点多才能结束。有时回学校的最后一段路打不到车,他便只能在夕阳余晖中一步步走回学校。
在增城农场进行农机试验
对于平时的辛苦,一向“报喜不报忧”的郑景富很少提及,即使是跟父母打电话,他也从不说生活上的困难、学业上的不易,“没必要,他们会担心。”
大学四年,体谅父母的郑景富没有问家里要过一分钱。出色的成绩赢得的各类奖助学金、竞赛奖励和科研补贴,足够负担他的学费和生活开销。
千锤万凿,玉汝于成。无数困难磨砺间,他愈发坚定与强大。
如今已经开始研究生生活的郑景富,正潜心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学习与研究。工业机器人控制、视觉、算法……机械与数字的精妙令他沉迷其中。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郑景富的“机械梦”还将在更广阔的天地飞得更高、更远。
往期回顾
采写 | 融媒体工作室 李梓萌 张艺溶
图片 | 融媒体工作室 张嘉雯 部分由受访者提供
微信编辑 | 融媒体工作室 李梓萌
责任编辑 | 费思迎
审核 | 陈芃辰
审定 | 郭灼
为励志学霸点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