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农校友“跨界”自然纪录片导演,首次拍摄就拿大奖!

热爱自然的 华南农业大学 2023-11-29

第一次参与导演拍摄的

自然纪录片

就成为联合国主办的影展决赛中

唯一的中国故事

这对华农2011届

中文系毕业生丁铨而言

无异于“梦想照进现实”

这是一部怎样的片子?

从一名中文系学生

到南方日报摄影记者

再到如今的自然纪录片导演

数次跨界,丁铨又是如何做到的?

今天,听听他的故事!



个人介绍:丁铨,缤纷自然(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导演,2011年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中文系。2011年至2016年先后在佛山日报、南方日报从事摄影记者工作,参与报道国内重大新闻、伦敦奥运会等,新闻作品曾获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一等奖、广东新闻奖一等奖等;2014年开设“潮州老照片”公众号,2016年出版《旧影潮州》,2020年增订出版《旧影潮州(增订本)》。2017年至今,从事自然纪录片导演创作,拍摄讲述中国本土野生生物的故事,制作出《天行情歌》《方舟·东黑冠长臂猿》《寻找我们的国家公园》《中国湿地30年》《野性潮州》等多部长片短片作品。获法国戛纳企业与媒体奖、德国自然视觉电影节最佳故事奖、美国国际电影电视节银屏幕奖、金熊猫奖最佳纪录片导演提名、第25届中国纪录片学术盛典年度十佳长片作品奖、两届中国野生生物视频年赛评委会大奖等。


2020年,丁铨第一次参与导演、拍摄,由缤纷自然出品的自然纪录片作品《天行情歌》,就提名当年联合国“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国际影展决赛,是同期提名的300多部作品里唯一一部中国故事。
凭借出色的内容,该片还获得IWFF国际野生动物电影节“野生动物保护类”最佳影片提名、法国戛纳电视节MIPTV真实影展“自然历史类”最佳影片提名、2020德国NaturVision电影节“最佳故事奖”,2020年国际自然电影节“最佳科学电影奖”等多个国际奖项。
在国内影评网站豆瓣,《天行情歌》收获了8.9分的高分。一位网友如此评价这部作品:“从镜头的运用、配乐的用心,到故事的戏剧性与完整性,再到科学研究、保护信息与科普宣教的结合,(这部作品)都做到了相得益彰。”

《天行情歌》海报

华农中文系毕业生、南方日报摄影记者、自然纪录片导演……不少人惊叹于丁铨数次转行跨界的经历,但丁铨认为,无论是文字语言还是镜头语言,想要表达生动并收获大众认可,都离不开扎实的“讲故事”能力。

从华农出发,丁铨想要讲好怎样一个自然界的“中国故事”?



勇敢追逐童年的梦想




丁铨与大自然的缘分要追溯到他的童年。小时候,身为农艺师的爷爷总会领着他去乡野、自然公园里辨识野生的本土动植物,耳濡目染之下,他逐渐对野生生物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和关注,也喜欢上了《动物世界》这一类自然纪录片。从那时起,“拍摄一部野生动物纪录片”的想法就印在了丁铨的心里。

来到“五湖四海一片林”的华农校园后,无数可爱的花鸟植物为他提供了丰厚、宝贵的摄影素材;旁听动物学、植物学等课程让他对万物生灵有了基本的认识;中文专业课程的学习锻炼了他“讲故事”的能力,也让他的镜头语言增添了一层人文色彩。


华农树木园一角2011年,正在读大四的丁铨曾前往高黎贡山参加野性中国野生生物摄影训练营大师班。在那里,他第一次目睹了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天行长臂猿的真容。摆臂、收腿、飞跃……长臂猿灵动而不失野性的姿态征服了丁铨的心灵。“这些经历,给予了我很多滋养。”丁铨说。

凭借大学四年练就的过硬本领和较为丰富的拍摄经验,丁铨顺利进入南方日报视觉新闻部工作。在旁人看来,这份工作体面又稳定,但是丁铨的内心始终藏着一个想法,“我想拍摄一部中国的自然纪录片。”

缤纷自然团队拍摄的绿尾虹雉羽毛(绿尾虹雉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为中国特有物种)

在他小时候看的《动物世界》里,展现了来自非洲、亚马逊、南极和北极等来自世界各地的动物,唯独很少有来自中国的身影。随着年岁渐长,丁铨不禁思考:“我们有着丰富的物种资源,但我们为什么没有自己的《动物世界》?”
拍一部“属于中国的自然纪录片”的想法,在他的心中不知不觉扎了根。

2016年底,丁铨的同学陈熠之和此前结识的自然纪录片导演徐健,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加上其他几位朋友,“缤纷自然”团队就这样成立了。团队的第一件事:计划拍摄有关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天行长臂猿的自然纪录片。长臂猿悠长、美妙的叫声重新浮现在丁铨的脑海里,好似一种自然野性的召唤,不断牵起在云南大山里的往事。他听从内心,毫不犹豫地再次走进大山。



立志讲好“中国自然故事”




实现梦想,从来都并非易事。

中国的自然纪录片起步较晚,发展较为缓慢,可供学习和借鉴的作品也相对较少。丁铨并非电影专业出身,又缺乏一定的生物学科知识,他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大量观看电影,钻研国外优秀自然纪录片的拍摄手法。为了确保《天行情歌》的内容专业性,丁铨仔细请教了生物学、生态学方面的专家学者,对天行长臂猿的习性与生活环境等专业知识下了一番苦功。

《天行情歌》拍摄画面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所有长臂猿种均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在我国,长臂猿的生存状况也并不乐观,其中天行长臂猿现存数量不足150只。
为了拍摄天行长臂猿求偶期间的“双向奔赴”,丁铨在《天行情歌》里采用了双线并行的叙事方式:单身公猿通过科研人员的录音设备和扩音喇叭,第一次听到了领地外的求偶声音,它上下跳窜、兴奋地发出回应;与此同时,远在十多公里的单身母猿接收到了公猿的回应信号,不时四处张望,也开始试探性地呼喊,直到几小时后公猿站在母猿的领地边缘,又经过了母猿父母设置的重重考验,这对“新人”才得以亲密地拥抱在一起。
“讲述动物的故事和讲述人物的故事其实是相通的。”丁铨说。在拍摄到动物觅食、攻击、防御、互动等核心画面后 ,他们会把这些画面搭建成一个故事,再搭配音乐和旁白解说,进一步丰富影片可看性。

《方舟·东黑冠长臂猿》拍摄画面

2019年,丁铨团队导演、拍摄的《方舟·东黑冠长臂猿》,荣获由国家广电总局、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金熊猫”最佳纪录片导演提名,这部作品讲述了世界濒危物种东黑冠长臂猿在中越两国联合保护下绝境重生的故事。

受此鼓舞,丁铨将更多的热情与心血投入到这份事业中。从科普潮州本土野生生物的《野性潮州》,再到全程用手机拍摄、荣获2022第12届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最佳手机纪实作品的《我的家乡在中国》,丁铨不停地用镜头语言记录中国自然的故事,记录中国珍稀野生动物,向世界传播中国保护故事。

“但很多时候,我们记录的速度赶不上那些濒危动物的消亡速度。”因此,他和团队总是在与时间赛跑。今年,丁铨团队正在拍摄“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和西黑冠长臂猿的纪录片,这两种动物目前都已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于丁铨而言,走进自然已不仅是一种爱好,因为拍摄自然纪录片,他自觉背负上更多的使命,“自然不会停滞,而我们做的,是记录那些发生在中国的自然故事、保护故事。让公众了解关心中国本土的野生生物,进而保护它们。”


追梦路上

丁铨从未停止奔跑

始终遵从自己内心的选择

步履不停

他用心呈现出眼中的自然之美

他说,“自然不只在远方,

也在我们身边。”


▶ 往期回顾

▲ 在巴黎,华农再获全球金奖!

▲ 亲爱的华农,114岁生日快乐!

这个角度的华农,你肯定没见过!


文 | 新禾融媒体工作室 吴鑫韬 詹舒婷 吴蒋琳子

图 | 受访者提供

微信编辑 | 新禾融媒体工作室 吴蒋琳子 鑫韬

责任编辑 | 费思迎

审核 | 陈芃辰

审定 | 郭灼

点赞⬇️ 在看⬇️

梦想从华农出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