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研清华、直博中科院!他们怎么做到的?
每年
华农都有一群这样的同学
他们从入学起
就一直心怀理想,专注自我提升
脚踏实地过好每一天
坚定地向目标迈进
书写人生新的篇章
在这个过程中
他们是怎么做的?
又有什么收获?
今天,带来四位优秀保研同学的故事一起来看↓↓↓
数学与信息学院 陈少深
保研至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个人简介:陈少深,数学与信息学院2020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三年平均绩点4.33/5.00。曾获国家奖学金1次、校级丁颖奖学金1次、校级一等奖学金2次,获得“优秀学生标兵”、“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加入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参与投稿SCI一区论文1篇、CCF B类推荐国际会议1篇、SCI二区期刊1篇。以第一作者投稿中科院二区期刊1篇,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项、参与广东省大学生“攀登计划”项目1项,曾获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大数据挑战赛国家级二等奖。
成功保研清华大学后,陈少深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大二到现在,他取得了不少成绩,是大家眼中面面俱到的“优等生”。然而,陈少深却觉得,自己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在焦虑中继续前行”。
大二上学期,陈少深抱着“努力尝试保研”的想法,一边在专业课上狠下功夫提高学习成绩,一边积极参加科研项目提高学术研究能力。“双管齐下”意味着双倍的压力,带给他持续的焦虑,“那时但凡有一点没做好,我都很担心。”到了期末,当发现自己的绩点排名没有明显变化时,陈少深一度产生了放弃的念头。
但陈少深还是选择了坚持,因为他明白“焦虑”和“逃避”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他努力让自己沉下心来,按既定的计划踏实前进,也逐渐习惯了早出晚归的生活,学会了在焦虑困顿之时与自己对话。
在参加各高校夏令营时,面对“高手云集”的场面,陈少深不免自觉“没有底气”,但来自夏令营里一位老师的鼓励,唤醒了他对梦想的坚定与渴望。最终,他稳定发挥,顺利通过了清华大学的考核,也为三年的追梦之路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
回望过去三年的生活,陈少深清晰地记得某天夜里,结束一整天科研、学习的他独自走在空荡的校园里,脑海里忽然闪过一句话——“以中有足乐者”。他说:“正是这种心境让我不感到疲惫,也更清楚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植物保护学院 刘汉昭
保研至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个人简介:刘汉昭,植物保护学院2020级植物保护专业。三年平均绩点4.31/5.00,英语六级602分。主持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SCI二区论文1篇。
直博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本科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能拿到这个成绩,刘汉昭觉得,坚定不移的兴趣特别重要。
自幼对生物学感兴趣的他,当初果断报考了华农的植物保护专业,跨越大半个中国,从天津来到广州求学。刚上大一,他为了锻炼自己的学术能力,主动联系老师申请加入实验室。“一开始只是干一些搜集资料的活,”刘汉昭回忆道,“后来我不断进步,也慢慢接触到了更核心的工作。”
三年来,他坦言自己“几乎没有个人生活”。除了过年回家,刘汉昭基本都泡在实验室里。压力最大的那段时间,他喜欢在休息时独自出去闲逛,然后回去又接着做实验。回忆至此,刘汉昭不由笑了起来:“就是想坚持下去。”
对于保研,刘汉昭其实并非胜券在握。在众多优秀同学的对比下,他的劣势是明显的:遗憾错失的奖学金,大一时并不理想的专业排名……不过,即便如此,他依然想要放手一搏,“我希望自己不再纠结于结果的好坏,而是把注意力放在沿途的风景,享受突破自我的过程。”
未来,刘汉昭将聚焦免疫学方向继续展开研究。他希望自己能够探索更多未知、发现更多真理,为科学事业做出一点自己的贡献。
经济管理学院 文皓薇
保研至中国人民大学
个人简介:文皓薇,经济管理学院2020级农林经济管理(丁颖创新班)专业。三年平均绩点4.51/5.00。曾获校一等奖学金2次,2022年第十七届 “挑战杯” 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特等奖、2023年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攀登计划”)重点项目立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2021年 “外研社杯” 全国大学生英语写作比赛广东赛区二等奖、广东省第八届 “联盟杯” 本科高校英语写作大赛大学英语组二等奖;荣获202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优秀访问员”称号;会议论文2篇,1篇入选2023年第七届《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三农论坛”提名论文、1篇入选2022年广东社科年会优秀论文。
“花最少的时间去迷茫,把有限的时间集中在探索和成长上。”回顾保研之路,文皓薇坦言自己没有什么秘籍,只不过是早早建好了大学生活的“参考系”,“我会主动了解优秀的师兄师姐是怎么实现目标的,再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出一套合适的学习方法。”
大一时,文皓薇旁听了一场学术研讨会。没想到,原本只是好奇学术研究的她,却因此认识了许多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老师。在老师的鼓励下,她点燃了对学术研究的热情。从此以后,“保研深造”的计划便成为了她的大学“主线任务”。大一大二时自学计量经济学等专业核心课程,参加各类学术竞赛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通过调研让自己对“三农”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最忙的时候,她一整个暑假都在辗转各地调研和写论文,好在有师友、家人的支持,陪伴她度过了这段不易的旅程。人大曾是文皓薇一度触不可及的梦校,但经过三年成长,她已经拿到了入场券。不过,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她坦言自己还只是“门外汉”:“‘理论是灰色的,但生命之树常青’,我希望能够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在农经领域继续深耕,尽己所能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一份青春力量。”
外国语学院 何颖珊
保研至厦门大学
个人简介:何颖珊,外国语学院2020级英语专业。三年平均绩点4.28/5.00,专业排名第二。曾获校二等奖学金、“策马杯”全国英语公众演讲大赛南北部大区赛二等奖、“策马杯”全国英语公众演讲大赛广东省复赛亚军、外研社英语辩论公开赛华东区域联赛大学组季军(一等奖)、“外研社·国才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备赛秋令营二等奖、“外研社·国才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校园选拔赛最佳辩手等;曾参与一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收到厦门大学拟录取通知的那一刻,何颖珊还有点不敢相信。“太意外了!”她忍不住感慨,“不去试一把,我们就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
两年前,何颖珊在一场保研分享会上了解到,成功保研的背后不只是“维持高绩点”那么简单,更要求全面发展、提升各方面的能力。看到保研前辈们既丰富又优秀的履历,她突然意识到自己“除了绩点,什么都没有”。
如果立刻采取行动,一切都来得及,何颖珊做了很多“战胜自我”的尝试。大二那年,一向不敢当众发言的何颖珊决定加入院辩论队,也开始参加各种英语辩论赛。
起初,性格内向的她在七分钟的辩论环节只能勉强说够四分钟,一度陷入自我怀疑。但是偶然读到的一句话,让她决定继续坚持下去,不只是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圈——“如果你只有6分的实力,就应该去挑战10分的事情,否则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
两年里,她先后拿下了“外研社·国才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备赛秋令营二等奖、外研社英语辩论公开赛华东区域联赛大学组一等奖等奖项。打辩论之余,她还参加了不少演讲比赛,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一路走来,何颖珊锻炼出了强大的抗压能力、缜密的逻辑思维,这些优势也让她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顺利通过了保研的重重考核。现在,她依然干劲十足:“我想利用毕业前的这些时间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也计划在实习工作中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保研不是终点
未来,他们会继续前行
去创造更多的精彩
也祝愿每一位华农学子
都能不负时光、砥砺前行
努力成为最好的自己▶ 往期回顾
▲ 11月,你的朋友圈配图都“开”了!
▲ 直博北大、上交!华农“学霸”情侣,双双上岸→
▲ 华农校友“跨界”自然纪录片导演,首次拍摄就拿大奖!
文 | 新禾融媒体工作室 杨怡沁 吴鑫韬 吴蒋琳子 刘穗珍 实习记者 田秀苗 牛婧璇 许宇翔 伍紫璇 吴静芸
图 | 新禾融媒体工作室 黄思艺 实习记者 刁俊辰 赵思蓝 肖翰祥 李潇
微信编辑 | 新禾融媒体工作室 杨怡沁
责任编辑 | 费思迎
审核 | 陈芃辰
审定 | 郭灼
点赞↓ 在看↓
为优秀学子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