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阳 |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喜逢佳节又重阳
恰是秋凉
盼游子衣锦归乡
以爱之名平分此刻秋光
节日溯源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日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民间习俗
晒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登高
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历史悠久。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登高习俗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登高“辞青”也是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高风俗其由来大致有四:其一是源于古人的山岳崇拜;其二是源于“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气候;其三是源于登高“辞青”;其四是源于附会上一个荒谬传说“桓景登山避灾”。
赏菊
重阳节赏菊习俗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重阳节赏菊习俗不仅体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景仰与赞美,也展示了中国人民崇尚生命、追求健康与长寿的文化情怀。
佩茱萸
重阳节佩戴的茱萸跟防病驱邪有关,人们把吴茱萸称为“辟邪翁”,吴茱萸也有相关的功效。重阳节用的应是中药吴茱萸。茱萸的果实红艳鲜亮,寓意吉祥、富贵,插茱萸也象征着祈求长寿和福寿康宁。重阳节是尊敬老人的节日,插茱萸也是一种悼念和怀念故人的方式,表示对已故亲人的思念和缅怀。
好诗佳句
《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思念在岁月中荡漾,金菊在清风中绽放
看一回天高云淡
走一路山高水长
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祝大家重阳节快乐
我已入驻【抖音】
快来关注
往期回顾
外国语学院易班·新媒体中心
图片来源 | 易班影音技术部
编辑 | 陈碧爽
初审 | 李登艳
复审 | 罗蓉
责任编辑 | 王好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