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90后,需要怎样的社交产品?
作者:Estella_thu
全文共 4233 字 3 图,阅读需要 9 分钟
———— / BEGIN / ————
最近被安利了一个词:“泛90后”,这个人群普遍处于20~29岁之间,刚刚进入这个被80后和70后所霸权的社会。往往被长辈们嫌弃蜜汁自信,说话太冲,做事欠考虑。
作为一个标准的90后,就勉为其难地接受这个定义吧。
这个人群,也是最早一批被互联网洗脑的:大部分人从小学开始接触电脑,高中开始接触智能手机;2000年左右,是虚拟化起步,但纸质化传媒仍然有足够生存空间的时候。大部分人用过BBS和QQ,被打过“二次元”、“追星族”、“非主流”之类的标签。
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个体的高度特质化,独生子女的特性,父母独一无二的关心,都强化了这个群体的自信程度。
我们接触到更多的信息,作为第一批翻墙接触外媒,第一批逃离电视新闻的群体,接触了高速变化的虚拟世界,现实却没有相应改变。
观念的落差,注定了叛逆、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享受当下等心态。
上一代传统求安稳的中庸观念,家人的期望、比较,和90后自身对随心所欲追求,注定了矛盾的产生。
而00后,因为其成长的环境变化,在他们形成认知的时候,已经被我们这群标新立异的90后洗了脑,互联网、网红、电竞被全面放开。
他们不存在90后的矛盾,是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接触了最开放的观念教育。
90后把地雷淌完了,00后享受的是既得利益。
具有矛盾体的泛90后们,一方面想要尽快融入社会,希望价值被认可;另一方面又生怕被同化而丧失个性。
每一个泛90后独生子女走上社会的过程都注定了矛盾、改变、适应和自我平衡,最终造成身份的区隔和心理的落差。
这些特质决定了泛90后们的需求和痛点:
表现欲:明星梦,爱表现,希望成为焦点;
宣泄欲:寻找表达的通道和释放的出口;
猎奇欲:猎奇心理,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强;
寻求刺激:对刺激的感受越来越不敏感,需要更强的刺激来引发快感;
孤独和空虚:自我认同的裂变,对于目标的迷茫,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和未婚工作人士;
社交欲:在意自己的社交圈层,害怕自己被落单。
等等…………
基于以上的特质,我们可以探讨出很多泛90后的需求,激发出很多社交网络领域的机遇点。
市面上的很多产品也是针对90后的这些特质,在微信关系网络难以掌控后,更多的90后选择去其他平台满足需求。
一、表现欲
与实际的80后不同,泛90后从小大多都追过星,好声音、快男、超级女声这类节目,又强化了同学们通过选秀等途径成为明星的愿望。
而微博和ins上的网红,让人们觉得成名很容易。
很多社交产品以自身的巨大流量平台吸引这类人群入驻,通过优质UGC内容吸引粉丝,一跃成名。
其实一个平台上的头部流量用户只占很小一部分比重,但只要给用户这种可能性,还是会有非常多的90后们跃跃欲试的。
从最开始的微博,到现在的抖音,无不贯彻着这一理念。
一方面,明星和大V们由于微博流量被吸走,纷纷注册抖音账号;
另一方面,除掉头部UGC,还有更多中小UGC
一条短视频的观看数量在万级,点赞过千——过去微博时代,粉丝要过万很难,但现在抖音上很多人走通了这条路;成名对于虚荣心的满足,使得大量90后在抖音拍各类视频。
之前有人质疑抖音上的内容同质化,其实内容生产者和观众都在双向调节抖音上的内容。
现在抖音上,如果选一个很多人用过的音乐录一段模仿视频,要超越这个视频排名前三的人非常困难,对于中小UGC,收获粉丝更需要自己有原创内容。
一如当年的快手,现在抖音上很多人在沿用快手的内容生产模式,自己制作微型剧,系列课程等。
与此同时,也带来一个问题:成名的成本越来越高。
之前设想过抖音要不要做造星工厂,我是站在艺人经纪这种长远角度看,以为抖音要引入美空模式,没想到最近出了一个买粉丝的服务。
确实,对于很多网红来说,第一批粉丝很重要,但机器人还是跟真粉丝差蛮多的——希望抖音不要做成下一个微博或映客吧。
与抖音类似的垂直领域软件,如:配音秀、全民K歌、唱吧、喜马拉雅FM等平台也自带造星属性,只是没有完全用好。即便是对于KOL,平台的价值也很有限。
这类软件工具属性太强,强调DAU和用户量,以为有KOL就可以引流,但却忽视了广大的长尾用户使用软件的心态和内心诉求。
二、宣泄欲
私人空间,对于周边的同龄人极其重要,这是微信朋友圈所丧失的,也是其他社交网络产品的机会点,但往往在产品启动后遇到问题。
为90后解决宣泄需求最典型的软件就是无秘,无秘借助用户之间通讯录和微信的连接关系,打造一个半封闭式的社区,确保推送的匿名信息与用户高度相关。
2015年初,我们开始纷纷使用无秘,有一段时间大家都觉得无秘反映了一个真实存在的需求,我周边的很多人,在无秘启动的那一个月都每天都会去刷八卦。
但无秘的1600万用户,最终不了了之了——与此雷同的还有人人树洞功能。
作为第一批测试用户,我们见证了这两个软件的兴起,火爆和衰亡。
其衰亡原因无非两点:
一是人肉八卦对象引发的矛盾,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和内部矛盾;
二是成为负能量存集地,用户倒掉自己的垃圾,看到别人的垃圾,久而久之就没人看了。
宣泄本身就是一种释放压力和焦虑,自我治疗的方式;用户在宣泄压力,表达困惑,吐槽的同时希望得到共鸣,希望得到安慰和正能量。
吐槽了之后观众要有反应,没有反应或者乱评论的观众是没有意义的——但在同一个圈子里面吐槽,很容易伤害自己或别人。
这种情形下,部分半匿名半公开的社交网络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Soul和最右这类开放社区,发了一条心情没人看得懂。
朋友圈呢?又不敢随便发。
最后,导致很多半明半暗的社交网络发挥价值。如:微博、豆瓣、ins等;这类时效性不那么强,有熟人但又没有那么多,内容指向性不强的社交网络。
豆瓣这种基于兴趣已经形成了群组的社区,要吐槽或求安慰都远远易于Soul这种全开放的社区;形成有效的相应和互动,屏蔽伤害,最后协助用户释放压力最关键。
三、猎奇欲
大多数产品都能满足用户的猎奇欲,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平台都能提供新奇的内容,但关键点是能不能准确把握90后的兴趣需求。
新奇的东西很多,但90后的注意力有限,能不能快准狠地一击即中是平台的致胜因素。
说到这里感觉回到内容分发平台了。但大部分新闻资讯平台瞄准的是大众用户,并没有细分到90后这个群体。
目前针对90后群体的内容分发平台有即刻和好奇心日报,但这两个软件的用户基数都极小,未来期待其他的分发平台能够做出花样。
四、寻求刺激
注意力下降,要引起90后的注意需要更劲爆的内容和形式。5年前我们觉得在爱奇艺上看一部电视剧很满足,3年前需要跑男这样高能的节目吸引注意。
现在要吸引90后的注意力,需要更密集的高能点。
寻求High点是90后的共性,但可体验的太多,稀奇的变成了平常,对大部分东西都会感到无聊。
要继续刺激神经就很难,通宵泡吧,一夜情和改变性取向的越来越多,直播的东西越来越灰色地带,并且大家都越来越习以为常,不习以为常不行,会被笑话out。
这种刺激来源于多个方面,线上产品如果能围绕这些刺激开展,或者创造新的High点,相信对于90后用户会有巨大的吸引。
五、孤独和空虚感
每一个泛90后都会经历的问题:社交面的拓宽、认知和实际的差距、太社会的环境、身份的裂变,都会引发空虚感。
白天疲于工作,晚上和周末陷于吃鸡、聊天、水一切可以刷的东西。
我的同龄室友,同学和朋友们,在晚上和周末想不到要干嘛的时候,通常都会用刷手机消磨时光。
很多人说觉得内涵段子,火山小视频之类的软件没有营养;很多人说水知乎浪费时间——但就是这些看不到什么价值的东西,占据了大部分人的闲暇时光。
想象一下:每天工作十个小时,白天被所谓的有价值的东西塞满大脑;晚上和周末没有人想提工作,甚至有人会对学习感到抗拒——刷手机水水知乎抖音怎么的了?
很多时候,白天各种心累,把自己的时间贡献给同事跟客户,再晚回去,也需要几个小时的独处时间做自己的事情。
睡得越来越晚是90后的特质,很多人晚睡是觉得晚上终于有属于自己的时间了,多少人是每天晚上11点之后刷手机刷到2点睡觉的?
生活已经如此艰难,人们依赖这三个小时找回自己。
这条新闻引起我的深思:为什么没有人关注娱乐本身的价值?
十年过去,这批人就是这么长大的:读中学的时候跟父母谈判要打游戏,要偷偷在家开电视看剧,读大学的时候逃课出去打游戏。娱乐对于90后的价值,不仅仅是消磨时间,而是拯救,是复苏。
那一时的快感本身,是对90后最有吸引力的,快乐本身都与愧疚感密不可分,以愧疚感、浪费时间、错过deadline时间为代价的快乐,才是珍贵的。
能够占用90后们deadline前一个小时的娱乐,能够占用90后的休息时间,从凌晨2点玩到到3点的娱乐,是最值得深思的。
六、社交欲
每一个群体都有自己的交往圈层,交往圈层对于90后来说尤为重要,因为这反应的是自己跟别人不一样的特质,是圈子。
70后、80后们的圈子过于功利,太过于社会;90后的圈子,更多与目的无关,大家期待在交流中擦出火花,期待不确定性、期待多元化,讨厌设定和条条框框。
大部分90后都有那么几个可以为之执着的兴趣,并且愿意追求极致,在一个圈子里玩到精,得到这个圈子的认可。
在这个贴标签的时代,每一个90后都希望打造自己独一无二的标签。
另一方面,90后爱交往,面对关系更为开放的属性,也决定了认识朋友这件事情本身对于90后的吸引力。
自己和身边的同龄人,在工作有限的圈子之外,都在努力拓展社交圈层,扩大自己与别人的交集——尤其是周末party,桌游、吃饭聚会、团体旅游这样的场合,更容易与同龄人结识。
基于以上两点,通过线上寻找圈子,通过线下稳固关系成为90后一条可行的路。
在垂直细分领域,做精的意义大于做宽,只是大部分软件迫于对MAU的关注,想把鱼塘做成湖泊。
可在这个微信一家独大的时期,垂直细分领域的社交网络建立壁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定位清楚,解决痛点,不要贪多求全。
很多APP在一开始设置了很多功能,但大部分我们都不会去点开,为什么不能以更开放的心态,让90后在社交过程中自主地发掘功能,创造新用法呢?
———— / END / ————
作者:Estella_thu
原文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268de85e2f0a
本文由 @Estella_thu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抖音又不是范冰冰,凭什么成为新的“带货王”?
►结题:视频简单直接,内容借助模板很容易制作,普通人都可以成为意见领袖,平民化的定位使得抖音在年轻人中有很强的吸引力,因此引爆全城。哪里有流量,哪里就有营销,自然就有交易啦。
Anyway,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脑暴,我们下期见!
►中奖信息公布:恭喜 @🎎🏠🤴 获得《运营的秘密》一本!请将您的收件信息发送至本公众号,我们将会在5个工作日内为您安排发货哦~
每日一问
据你了解「第一批90后」究竟是怎样一群灵魂,他们拥有什么样的痛点?
《第一批90后开始秃了》、《第一批90后眼睛快瞎了》、《第一批90后已经离婚了》....在自媒体口中的90后,状态似乎不容乐观。
据你了解「第一批90后」究竟是怎样一群灵魂,他们拥有什么样的痛点亟待解决呢?
请在留言区里分享你的观点,并说明原因,一起来吐槽吧~
本期奖品
本期奉上的是《如何开发一个好产品:精益产品开发实战手册》
开发一款出色的产品绝非易事,难以计数的产品在市场中折戟沉沙,有些甚至给公司带来了灭顶之灾。而导致产品开发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们无法比其他替代品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针对这样的难题,作者在本书中介绍了成功的团队(facebook、微软等)是如何改善自己的产品的,以及如何确保他们的产品成功;书中将提供一整套的方案以供读者参考。
好书不容错过,快来拿吧~
▐ 符合以下条件的小伙伴们即可获得奖品:
1. 高质量的留言(必须切题)
2. 留言被赞数名列第一
3. 留言被赞数不少于30个
4.评论被赞数统计在 周五晚6点前 截止
周六开奖!请留意 周六的 头条文章推送哦,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