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牛年七宗“最”
2021年行情虽然早已结束,但农历牛年的收官战至1月28日才正式落幕。俗话说,牛年牛气冲天,但对于刚刚过去的牛年,A股市场却似乎并不买账:指数波澜不惊,甚至创下史上最差牛年表现纪录。
那么,在大盘平静的背后,全年有哪些出彩的事件或板块值得我们去回忆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回顾下中国股票市场牛年的七宗“最”。
2021年是A股市场诞生以来的第三个牛年,此前两个分别是1997年和2009年。
数据显示,1997年的牛年上证指数录得26.76%的升幅;而2009年的牛年更是牛气冲天,上证指数大涨51.61%,从而赢得了“牛年有牛市”的美誉。但这一规律却在2021年被打破。
本次牛年始于2021年2月18日的假阴线,当天创下的3731.69点成为全年最高点,开市即巅峰;终于2022年1月28日的3361.44点,全年下跌293.65点,跌幅为8.03%,创下A股史上最差牛年纪录。而上证指数全年12.65%的震荡幅度,更是该指数有史以来波动最小的一年。但在大盘波澜不惊的背后,却是板块与个股行情的跌宕起伏,经典案例让人荡气回肠。
板块方面,“双碳”主线贯穿全年,而当中的新能源赛道更是表现得如火如荼,“宁组合”成功接棒“茅指数”。其间,涨价概念股和元宇宙风口穿插前后,成为牛年股市一道不可磨灭的风景线。
而个股炒作却呈现冰火两重天格局:*ST德新(603032.SH)凭918.58%的年度涨幅笑傲全A,成功摘得牛年第一股称号;全年涨幅超过500%的股票有3只,成功翻倍的更是多达289只。与此同时,亦有1623只股票录得下跌,其中91只被腰斩,而中公教育(002604.SZ)83.24%的跌幅,堪称牛年“最衰股”。牛年第一股与“最衰股”之间收益悬殊极大,堪称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在冰与火之间,却有中关村(000931.SZ)、上海九百(600838.SH)、锦州港(600190.SH)等9只股票全年涨幅为零,成为近年来A股的一大奇观,堪称最“牛皮市”股票;这同时亦是牛年指数波动最小的一个写照。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而A股牛年的第一个大瓜即源于昔日私募冠军叶飞的一条微博爆料。
2021年5月13日,昔日私募冠军叶飞公开举报中源家居(603709.SH)涉嫌“杀猪盘”坐庄,并连带着点名了包括ST众泰(000980.SZ)、昊志机电(300503.SZ)等十几家公司;其后更是将私募大佬但斌扯下水,展开了戏剧性的骂战。
从一开始的微博@上市公司中源家居讨要操盘费用,到证监会表示要一查到底,再到爆出18家上市公司涉嫌“市值管理”操纵股价,之后更把众多顶流私募基金经理牵涉进去,叶飞举报门事件越演越烈并受到了市场的高度关注,而相关股票的暴跌行情更一度引发中小市值股票的下挫。
而随着事件的发酵,证监会亦及时跟进:5月16日对相关账户涉嫌操纵南岭民爆(002096.SZ)、今创集团(603680.SH)、昊志机电等上市公司股票行为立案调查;并多次表态“对于以市值管理之名实施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行为始终秉持‘零容忍’态度”;而“零容忍”更一度成为牛年A股市场的热门词汇。
9月24日,证监会公告称上述案件取得重大进展:“近日配合公安机关开展联合行动,一举将南岭民爆、今创集团、昊志机电3起操纵市场案件的主要涉嫌犯罪人员抓捕归案,其中包括各方高度关注的叶某”。公告中的叶某即叶飞。
从曝光“市值管理”黑幕到被抓,叶飞的遭遇极具戏剧性。虽然有市场声音认为,叶飞的爆料对中国证券史的发展所带来的冲击与影响将超过刘姝威当年揭露蓝田股份造假事件;但更多的人士却把叶飞举报门视为“金融圈最丑陋的大戏”;而其最大的作用,就是把此前不为人知的市值管理黑幕摆在了台前,并引发了市场对市值管理的讨论,从而倒逼监管层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严打内幕交易的行动。
恒大爆雷:地产行业最惨年
2021年是房地产融资全面收缩的一年,可以以9月份为节点分为两个阶段:9月之前,融资政策延续了2020年下半年以来收紧的局势,“三道红线”和“两集中”政策落地实施;9月之后,由于融资的紧张和销售的下滑,部分房企风险暴露,引发市场连锁反应,地方政府预售资金监管加严,经营资金流动性减弱,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部分房企陷入融资困境。
恒大的违约事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从2021年6月以来,中国恒大的负面舆情增多,其间穆迪、标普、惠誉、中诚信国际等评级机构陆续调降恒大主体评级。紧接着7月发生广发银行诉讼保全事件,然后是8月19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约谈恒大集团;之后的9月8日,恒大财富发生挤兑事件,恒大事件全面爆发。最终的数据显示,恒大负债高达约2万亿元,堪称前无来者。
恒大爆雷成为房地产业的灰犀牛,并拉响了整个行业的连环地雷,随后花样年、新力控股、中国奥园、佳兆业、阳光城等房企先后遭遇爆雷困境。爆雷事件使得相关地产股在牛年跌幅巨大,中国恒大(03333.HK)、华厦幸福(600340.SH)等股票价格是腰斩再腰斩。
而随着2021年12月份一行三会的相继介入后,恒大事件进入影响可控范畴,但其对行业上下游的影响仍将延续。因为地产股的爆雷,更使得一批与其有业务来往的相关上市公司业绩大幅预警,比如好莱客(603898.SH)、江山欧派(603208.SH)等便于2022年1月份相继发布因恒大事件影响而业绩预减的公告。
最疯狂涨价:“煤超疯”炒作以闹剧收场
2021年8-9月,国内炒家以全球能源危机为借口,叠加国内煤炭短期供需错配等因素,对煤炭等原材料进行疯狂的炒作,史称“煤超疯”。以煤炭期货的三大品种为例,动力煤主力合约8月份最低报价为750.6元,到了9月份最高触及1094.6元,区间最大涨幅为46%;焦煤主力合约8月份最低报价为1974元,到了9月份最高为3099元,区间最大涨幅高达57%;焦炭主力合约8月份最低报价为2629元,到了9月份最高为3847元,区间最大涨幅为46%。
“煤超疯”的一个结果,是使得凡与黑色产业链相关的资源品种全线暴涨,比如玻璃、纯碱等,并进而在股票市场上点燃了涨价概念股的炒作,煤炭、化肥等子板块轮番飙升,个股动辄翻倍,如湖北宜化(000422.SZ)、远兴能源(000683.SZ)等涨幅均十分惊人。该板块的强势崛起并曾一度与新能源赛道分庭抗礼。
但“煤超疯”的另一个结果是使得发电行业叫苦连天,并进而引发了对全国经济影响深远的“拉闸限电”现象。为此监管层重拳出击,在10月份“9天连发28文”,旨在化解“煤超疯”带来的困境。正是在政策的强力驱动下,炒家全线离场,再加上供需矛盾得到缓解,煤炭价格开始暴跌恢复正常状态,动力煤从2021年10月份的逼近2000元高点跌至2022年1月份的750元区间,“煤超疯”最终戏剧性收场。
但因“煤超疯”引起的对商品价格的炒作监控却远未结束;1月28日,发改委再度发声,表示在市场供需总体稳定的情况下,近日国内煤炭现货、期货价格出现过快上涨,对煤炭市场平稳运行和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带来不利影响。为此,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市场价格调控监管,严厉打击现货、期货市场违法违规价格行为,确保煤炭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
中自科技:牛年破发第一股,终结新股神话
牛年第一只首日破发新股发生在2021年10月22日。当日中自科技(688737.SH)开盘价为70元/股,最低跌至58.88元/股,最终以66.03元/股报收,较发行价70.90元/股下跌4.87/股,跌幅6.46%;打新者每中一签将亏损2290元。而对上一次新股首日破发,则要追溯至两年前的2019年12月4日,当日建龙微纳(688357.SH)挂牌上市以下跌2.15%报收。
中自科技恐怕没有想到,它不但成为牛年第一只首日破发的新股,更是A股“新股不败”神话终结的始作俑者。
所谓的A股“新股不败”神话,指的是新股首日基本上是以上涨收盘,区别的只不过是涨幅多少的问题。偶有新股首日破发的现象发生时,监管层必会出手呵护,或减少IPO数量,或出炉相关利好消息,种种方式不一而足,从而使得新股首日破发现象只能偶尔发生但不持久。
但这一规律自中自科技首日破发后便被彻底打破。因为自10月22日首日破发现象发生后,监管层却一反常态,并未减少新股IPO的数量。据通联数据Datayes!的统计,从2021年10月22日至2022年1月28日,短短三个月时间,IPO家数就高达136家,募资金额为2617亿元,平均每月高达40余家IPO。通联数据Datayes!统计显示,从2021年2月18日到2022年1月28日期间(农历牛年期间),沪深两市(不包括北交所)A股迎来IPO大年并刷新多项历史纪录:IPO家数为460家,而募资金额高达6255亿元。如果加上北交所的13家(北交所首日转板的不算),其数据则更为可观。
而在这短短三个月时间里,包括中自科技在内,共有22家新股首日破发;如果以新股首日最低价作为标准,即破发的家数更是高达26家,堪称史上最惨“打新季”。而在A股市场上存在多年的“新股不败”神话就此破灭,打新族躺赢时代一去不复返。
而在这22家首日破发新股当中,破发程度最深的当数1月14日上市的、被称为基带芯片第一股的翱捷科技(688220.SH)。该股上市首日跌幅高达31.82%,最低时更是一度跌逾34%,刷新20年多来新股首日破发纪录;而打新者每中一签将亏损2.6万元。
康美事件:集体诉讼“第一案”
康美事件肇始于2019年。当年4月,康美药业(即现在的*ST康美,600518.SH)发布了一份《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公告,将2017年公司财报结果几乎全盘推倒,导致300亿账面现金蒸发。证监会于是对其立案调查并坐实康美药业财务造假,紧接着康美药业被集体起诉,并成为我国首例证券集体诉讼案。
2021年11月12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这个全国首例证券集体诉讼案作出一审判决,52037名投资者共获赔24.59亿元,该赔偿金额为A股历史最高金额。其中5名曾任或在职的独立董事被判需要承担连带责任,合计赔偿金额最高约3.69亿元。
这原本是一场投资者维权胜利的典范,但却由于赔偿金额远远超出上述独立董事在康美药业的薪酬,从而引起了市场对于案件、独立董事权责制度极大的关注和激烈的讨论。
对此,著名经济学家刘姝威发文称,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是否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关键在于独立董事是否能够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权利和责任。
“康美药业的法院判决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将清理不履行法律赋予的权利和责任的独立董事。今后同意接受邀请担任独立董事的人一定能够承担任职公司的监督风险,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权利和责任。滥竽充数的独立董事将冒倾家荡产的风险!” 她认为。
北交所开市:牛年资本市场最大的里程碑事件
要说牛年资本市场最大的里程碑事件,当然非北交所的设立及开市莫属。
2021年9月2日提出设立北交所,11月15日北交所正式开市;短短的74天时间,涵盖发行融资类、持续监管类、交易管理类、市场管理类相关业务规则陆续发布,形成了完备的规则制度体系;这相较于历时8个月的科创板而言,其推进速度之快,充分彰显了我国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决心,同时更是全方位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新起点。
而北交所的开市,不但激活了以贝特瑞(835185.BJ)、长虹能源(836239.BJ)为首的优质个股,更在A股市场上掀起了相关概念股的炒作浪潮,其中的中国宝安(000009.SZ)一度涨幅惊人。
北交所虽然开市,但资本市场改革的步伐并未停止。2022年1月27日,在观典防务(832317.BJ)转板科创板成功获得过会,考虑到北交所向沪深市场转板因不需要发行新股且已是上市公司无需证监会再次核准或注册,因此将成为北交所设立后首家转板公司。
对此,安信证券的诸海淀分析师表示,观典防务转板标志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迈出了新的一步,“新三板基础层-创新层-北交所-沪深市场”互联互通的基本模式已经形成,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具备正面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