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玟再见,天堂无需再“抗争”
2023年7月5日晚间,我的微博跳出一条难以置信的消息,巨星李玟以自杀的方式离开了我们。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一时之间完全无法接受,甚至第一反应是某个同名的人。直到1个小时之后,各方消息证实就是那个我们熟知的、总是笑着、能歌善舞的李玟时,我的眼泪再也无法控制地流了下来。
这一次“杀死”李玟的,又是很多人谈而色变的抑郁症,让我们不禁再次想起因抑郁症自杀的张国荣、翁美玲、乔任梁等明星,全世界每年大约有100万人因为抑郁症自杀;著名主持人崔永元也曾自曝长期与严重抑郁症抗争。
我们不禁要问,抑郁症到底有怎样的黑魔法?成功克服它的要义到底在哪里?
要谈抑郁症,我想先和大家介绍一篇弗洛伊德发表在1917年的文献《哀悼与抑郁》。为什么呢?虽然时至今日对抑郁症的评估和治疗已经发生了诸多变化,但这篇文献所揭示的抑郁症的基本发病原理为神经心理学和现代心理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基础,那就是:严重抑郁症患者大都无法具备哀悼的能力,即:接纳现实已经发生。
以李玟自杀对公众造成的心理冲击来举例,可能会让大家更直观感受什么是“接纳现实已经发生”。看到这条噩耗时,大家第一反应是不可思议。为什么?这和长期以来李玟留给大众的形象相去甚远,在我们心里,她是一个爱笑的、活力四射的人……直到噩耗传来,我们大部分人才开始了解她的另一面:自幼左腿患有严重腿疾,长期用右腿发力跳舞;出生前父亲已经去世,母亲独自带她们三姐妹成人;怀孕屡次失败、婚变……刚刚知道她另一面的观众,可能会有严重的割裂感,没有人知道李玟是如何整合人生中如此巨大的丧失的。我们只知道,她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意志力挑战着这些现实的苦难,在舞台上熠熠生辉。
可是,抗争着这一切人生苦难的李玟到底累不累?她会不会也想不再抗争,拥有可以面对现实苦难的时间和空间?在2023年2月23日,鲜少公开自己私人生活的李玟曾发布一条长文微博,详细介绍了她从年幼时不得不面对的腿疾,她说这是她这辈子最大的恐惧,而目前腿疾已经让她不能正常生活。现在再看,这是一个面对现实无能为力的人在用另一种方式向这个世界公开表达:你们能接受一个坐在轮椅上的李玟吗?同样的问题她可能也反复问着自己,“我能再次面对两岁时的恐惧吗?我能接受这无力抗争的命运,接受从此要坐在轮椅上的自己吗?”
难以接纳已经发生的现实不只是李玟、张国荣、乔任梁们遇到的困境,也是所有严重抑郁症患者的艰难之处。不再抗争,接纳现实,重新出发——这十二个字说来简单,做来不易。对严重抑郁症患者而言,他们所“抗争”的是发生过的重大痛苦事件,而“抗争”的确曾在某个阶段切实帮助他们走出过当时的人生困境,但“抗争”没有在现实困难结束后退场,而是变成为了他们的生活习惯。
部分严重抑郁症患者的发病和恶化是源于一直抗争的现实如“黑狗”一般存在于生活中。因此当严重抑郁症患者面对接纳现实的议题时,其实是他们要和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构建起来的、以“对抗”痛苦为核心的人生意义、目标与价值感挥手告别。告别的同时他们还要具备构建出新人生价值的能力。构建新的人生价值并不容易,这比较像是要在一条早已熟悉的道路上急刹车、掉头、并走上一条未知的路,这条新路没有地图,掉头的人一定会面对巨大的丧失之痛。
面对丧失之痛要向已经发生的现实握手言和,收起挥舞的利剑、脱下厚重的铠甲。大部分能做到这一点的抑郁症患者通常具有良好的支持系统,有家人、朋友和社会关系的陪伴与鼓励,能够被理解、被安慰、被认同。这一点我也经常在成功消退严重抑郁症状的来访者身上看到。是的,放弃对抗、面对那只“黑狗”,接纳已经发生的一切是最终解决严重抑郁症状的核心要义。
对李玟而言,她需要接纳是两岁时治疗腿疾的恐惧、悲痛和愤怒,是永远无法与父亲谋面的遗憾……但一切无法重来,李玟再见,她在天堂无需再“对抗”抑郁症。
(作者系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