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河尕谣》| 80后导演第一部长片,却拍出了一个时代的乡愁

DOCO君 DOCO热纪录 2019-07-11

 

《黄河尕谣》,是导演张楠的第一部纪录长片。


DOCO君第一次接触《黄河尕谣》,是在一次活动中,


张楠带着《黄河尕谣》回到母校,向他的师弟师妹们介绍拍摄经验。

 

*当日活动戳(《黄河尕谣》导演分享|我只诚实面对自己的心)了解详情。

 

严谨认真、学识渊博、经验丰富。

 

12个字的赞美, DOCO君不吝于将它们都用在张楠导演身上。

 

昨日得知《黄河尕谣》进行内部试映的消息,早就对这部纪录电影充满期待的DOCO君早早来到现场一睹为快。

 

看完感觉如何?


好看!大写的!


目前本片在上海电影节的展映票已全部售罄,受欢迎的程度可见一斑。

 

话不多说,先上《黄河尕谣》预告片。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h0605ou1vtk&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一个说话结巴但歌声美妙的民谣歌手,张尕怂;

一方沧海桑田后震撼人心的黄土高原;

一条为中华文明饱经风霜的母亲河;

一抹现代化大潮中渐行渐远的西北风情;

一段在“野心”与“初心”之间挣扎徘徊的人生旅程。


纪录电影《黄河尕谣》海报


一直以来,DOCO君对纪录片都有一个非常私人化的判断标准:

 

好的纪录片故事,必须在电影院看,

或者偷偷躲起来看。

因为流泪的时候,不会被别人看见。

 

《黄河尕谣》,就是这样一部需要躲起来看的,好纪录片。

 

「我们都在平凡中生活着

望不到尽头」

——张尕怂

 

张尕怂曾是甘肃白银乡间的牧羊娃。

 

长在黄土高原上,喝的是黄河水。

 

他在自家的苞谷地里奔跑着长大,从小干农活、唱社火、参加花儿会(“花儿”又称少年,是青海、甘肃、宁夏等省区民间的一种歌曲。“花儿会”,是回、土、东乡、撒拉、保安、裕固等族传统歌会)。


花儿会盛况

 

说起花儿,尕怂说:

 

我从小就会唱花儿!

因为我会学羊叫!

 

尕怂学得有多像?

 

简直可以直接去给电影里的羊配音了。


张尕怂


西北的山,黄河的水,孕育了这个哼唱着悠扬小调的西北小伙子。


可慢慢地,黄土高原的山被移平了,变成了工厂;


张尕怂也因为到外地上学,变成了离乡青年。

 

纪录电影《黄河尕谣》剧照

 

2009年,张尕怂开始全国各地巡演唱民谣,自嘲为“民谣流窜犯”。

 

2013到2018,5年的时间,导演张楠跟着尕怂几乎走遍了全中国——

 

去尕怂巡演的大大小小的Live House,记录下他在那些嘈杂的、醉生梦死的环境中演唱原创作品的无奈;


2014年底,跟拍张尕怂巡演

武都觉醒酒吧,尕怂台上表演,录音师芳旌在录音


去尕怂录制专辑的、藏在一个昏暗逼仄走廊尽头的录音棚里,记录下他流淌在高楼大厦间的梦想:


我要火,火了赚大钱,买房子,娶媳妇儿,生儿子,再继续唱民谣!


2014年底,东北某城市街头

跟拍张尕怂巡演


跟着尕怂回到西北,跟着他一起参加花儿会,拜访传授他三弦技艺的盲艺人刘延彪,寻找会唱秦腔的西北老乡;

 

尕怂师父、盲艺人 刘延彪


去尕怂参加《中国达人秀》的现场,记录下他在镜头面前按照台本“表演”、遭到观众嘲笑后的焦躁与愤怒;

 

2013年底,上海跟拍张尕怂选秀

达人秀现场


去尕怂母亲打工、落脚的城市,看到了更多进城务工人员在夹缝中生存的现状和真心实意的满足感;

 

跟着尕怂再次回到家乡,坐着羊皮筏子在漫天黄沙中渡黄河、聆听谷穗在大风中颤抖的声音;

 

《黄河尕谣》剧照


跟着尕怂重温在苞谷地里奔跑的畅快、吃奶奶做的饭、跟爷爷奶奶拍最后一张合影,并最终在爷爷奶奶不舍的送别和期待中再次远行……

 

左图为   爷爷奶奶目送尕怂离家

右图为   尕怂家的苞谷地

 

尕怂,就是这样一个在离乡、返乡,又再次离乡中反复纠结挣扎、期待得到现代社会认同的普通青年。

 

《黄河尕谣》剧照


在钢筋水泥间做梦、混迹、失落、一点点成功,却拼命想在故土上抓取回忆的尕怂,是不是看起来很眼熟?


他像极了每一个离开家做梦、闯荡的我们。

 

可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故乡,都在现代化的大潮中分崩离析。


变成世界工厂的黄土高原是然;塞满了外国人的、所剩无几的北京胡同,亦然。


《黄河尕谣》剧照


「黄河提给我们很多问题

我到现在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张楠

 

《黄河尕谣》导演 张楠


导演张楠说——

 

不知道从哪里谈起黄河。

黄河对西北人而言,太过重要,

可以说是精神生活的源泉。

 

三十年前,甘肃黄河岸边的10万农民离乡迁居,陆续进入城镇……


而后,随人一起消失在黄土高原的,还有世代传唱的黄河歌谣。

 

2016年7月,甘肃白银

导演在尕怂家中拍摄夏季生活

图为他家院子及周围全貌


无数家庭因为迁徙和现代化的浪潮而不得不解体——


人们出走乡村,去大城市讨生活。

 

而《黄河尕谣》,正是通过尕怂——这样一个生动、不可多得的人物,以西北民谣为介入点,撕开了一个口子,让人们在高度发达的现代化社会中,对“黄河”这个代表中华文明滥觞的符号,有了重新去解读的角度和机会。

 

甘肃景泰黄河石林景观


都市改革的步伐像是投入湖中的一颗石子,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正在被它的涟漪所波及。

 

时代的齿轮从不为任何人停留,而这种强烈的消逝感,也被张楠敏锐地捕捉到了。

 

在张楠导演看来,有些记忆,正在消失,可他不希望它们被人忘却,他想要记录下这些黄土高原上鲜活的、却默默无闻的生活。

 

同时,对于纪录片而言,能够记录下变化、触及到一些被忽视的问题,从而为更多人提供新的看问题的视角和解决问题的可能性,这非常重要。

 

而这一点,也是张楠作为一个纪录片创作者的初心。

 

2014年底,张楠跟拍张尕怂巡演

剧组人员和尕怂在郊外拍等车


「我一直觉得乡愁是属于我们的

没想到张楠竟然拍得这么好」

——何苏六

 

《黄河尕谣》联合制片人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

何苏六


作为本片的制片人之一,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何苏六老师毫不掩饰对这部作品的喜爱:

 

这部《黄河尕谣》所呈现的人文思考,可以说是改革开放40年的见证。

 

2015年底,甘肃白银市郊外

为影片转场拍摄蒸汽机车画面


何老师认为,主人公尕怂在片中所表现出的欲望和纠结,其实反映了社会对人的一种撕扯——

 

是坚守本真?还是放弃?

是追逐名利?还是从心所欲?

 

同时,还有 “消逝感”——

 

我一直认为,乡愁是属于我们这代人的;

没有想到,张楠竟然拍得这么好!

 

DOCO君一直觉得:

 

80后、90后的身上,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悲凉,我们总在送别

 

我们在贫瘠的物质文化环境中出生,有过一个星期只有5毛钱零花的日子;


却也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见足了世面。见证了时代的巨变,亲眼看见自己的生活天翻地覆。

 

《黄河尕谣》剧照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从祖辈身上继承了一些家乡的民俗习惯;


却在匆匆忙忙的岁月里突然发现——那些小时候的物件儿、习惯,竟随着祖辈的远去而渐渐不复存在,留下的只有些模糊、却依然温暖的记忆。

 

如果你恰好也有这样模糊又真切的“消逝感”,那么这部《黄河尕谣》,绝对可以给你强烈的共鸣。


《黄河尕谣》剧照


别说中国没有好导演,也别说中国没有像《请回答1988》那样记录时代又打动人心的影像作品。

 

《黄河尕谣》,就是黄土高原上的真实版《请回答1988》,就是笑点密集又后劲儿巨大的年代佳作。

 

但同时,它是纪录片,更真实、更生活、更有力量。

 

特别值得一提的一点:片中全部歌曲都是张尕怂的原创。

 

最后,一首来自《黄河尕谣》主人公张尕怂的《击壤歌》,送给大家。

 




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纪录片单元展映

《黄河尕谣》场次信息

 

6月17日(周日)15:45

上海国泰电影院

(已售罄)

 

6月22日(周五)18:30

SFC上海影城

(已售罄)



张尕怂“黄河尕谣”专场音乐会


6月21日(周四)21:00-22:30

地点:上海On Stage X LOFAS

 

*长按识别下图中二维码可跳转购票


购票通道




 

转载授权或合作

请联系 docokun



上影节展映纪录片《出·路》 ,北京零时差首映抢票

上影节|《我是另一个你》国际视域下探讨心灵自由的纪录片

上影节|《我曾侍候过库布里克》:跟随电影大师的这24年


不要犹豫

快给DOCO君打赏吧

让它假期出去嗨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