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立春习俗养生全攻略,你一定要知道

秒懂国学 2022-10-07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标志着天文意义上春季的开始。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尽管这一切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仅仅是春天的前奏,但是从这一天起,白昼长了,太阳暖了,万物开始复苏。



立春三候

立春俗称打春,标志着一年春季的开始,它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头一个节气。“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一过立春,就意味着冬季结束,进入了春天。


中国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

  

一候 东风解冻,东风送暖,

大地开始解冻。


二候 蜇立春虫始振。

立春五日后,

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


三候 鱼陟负冰

再过十日,

河里的冰开始溶化,

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


立春习俗多

迎春、演春

  

我国自古为农业国,春种秋收,关键在春。民谚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说法。旧俗立春,既是一个古老的节气,也是一个重大的节日。天子要在立春日,亲率诸侯、大夫迎春于东郊,行布德施惠之令。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必须做好准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

  

踏春


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咬春

立春时要吃的食品主要是春饼、萝卜、五辛盘等,在南方则流行咬春吃春卷。其实咬春并不限于此,除解困外,主要是通气,使人保持青春不老。五辛盘是由五种辛辣食物组成,用葱、蒜、椒、姜、芥等调和而成,作为就餐的调味品。

  

句芒神

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立春之日民间习俗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设东堂迎春之事,说明祭句芒由来已久。

  

鞭春牛


鞭春牛,又称打春。盛行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除了黄历上有春牛图外,各地年画中也普遍刻印春牛图,作为春节期间的吉祥图。


立春养生知识
护肝:多吃萝卜少吃辣

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逐渐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注意保护阳气。


因春属木,与肝相应,所以在春季养生上主要是护肝。中医认为肝主情致,因此护肝要从心情着手,养肝的关键就是要保持心情舒畅,防止“肝火上升”。情绪不宜过于激动、兴奋,要保持愉悦、平和,这有利于疏肝理气。

  

运动:禁忌剧烈运动耗阳气

随着气温回升,立春后人们要逐渐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这可以加快血液循环,有利气血运行。不过由于立春后天气乍暖还寒,这时比较适合进行节奏和缓的运动,如散步、慢跑以及并不剧烈的球类运动。立春后气候仍然干燥,运动时补充水分也是很必要的。

  

春捂:防风寒衣物要挡风


春天是由冬寒向夏热过渡的季节,冷暖气团交替活动频繁,昼夜温差较大、早晨气温较低,立春后是感冒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易发期,心脑血管疾病也处于多发期,因此要注意保暖防病,一定要春捂,衣物一定要保暖、挡风。



立春之后要吃这些

1、菠菜

  

菠菜是一年四季都有的蔬菜,但以春季为佳,对解毒、防春燥颇有益处。中医也认为菠菜性甘凉,能养血、止血、敛阴、润燥,吃菠菜时宜先用沸水烫软,捞出再炒。

  

2、 萝卜


冬春交替时节,吃萝卜再合适不过了,萝卜中含有的维生素C可以帮助消除体内的废物,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巧用萝卜煲水当茶喝,也可防治感冒,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由于萝卜性寒,脾胃虚寒或阴盛偏寒体质者不宜多食。

  

3、韭菜

  

春天气候冷暖不一,需要保养阳气。而韭菜最宜人体阳气。春韭为韭菜中的佼佼者,炒绿豆芽或豆腐干时加些春韭,格外芳香可口,但提醒胃不好的人应少吃。

  

4、红枣


古代名医孙思邈说过:“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中医认为春季为肝气旺盛之时,多食酸味食品会使肝气过盛而损害脾胃,所以应少食酸味食品,可以适当吃甜食。

  

5、春芽

  

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说要“食岁谷”,就是要吃时令食物。春天里所有的植物都生发出鲜绿的嫩芽,可以食用的春芽有很多,如:香椿、豆芽、蒜苗、豆苗、莴苣等等。

  

6、蜂蜜


中医认为,蜂蜜味甘,入脾胃二经,能补中益气、润肠通便。春季如果每天能饮用1-2匙蜂蜜,以一杯温开水冲服或加牛奶服用,对身体有滋补的作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