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筋缩穴

秒懂国学 2023-01-14


筋缩为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医学入门》作筋束。属督脉。筋即筋肉,缩即挛缩,此穴通肝气,善治筋挛等病,故名筋缩。


【腧穴释义】

筋,肝之所主的风气也。缩,收也,减也。该穴名意指督脉的天部水湿风气在此散热缩合。本穴物质为中枢穴传来的天部阳热风气,至本穴后此阳热风气散热缩合,风气的运行速度收而减慢,故名。


【取穴位置】

筋缩穴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9胸椎棘下凹陷中。



【穴位解剖】

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九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九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功能主治】

功能:息风定志,筋缩穴有镇痉熄风、平肝和胃、平肝熄风、宁神镇痉作用。


主治:筋缩穴主要用于心肝及脊背疾患:如心痛、癫痫、神经衰弱、癔病、精神病、腰脊神经痛、强直性痉挛、肝炎、胃炎、胆囊炎等。


【穴位配伍】

筋缩穴配大椎穴、人中治小儿惊痫。


筋缩穴配水道穴可治脊强。


筋缩穴配悬枢穴、脊中穴、中枢穴治胃痉挛。


筋缩穴配曲骨穴、阴谷穴、行间穴,有清热化痰的作用,主治癫痫。



【刺灸法】

一般针尖微向上斜刺0.5~1.0寸。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临床运用】

筋缩穴主治胃痛,脊强,瘈疭,腰背痛,癫痫,以及肝炎,胆囊炎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