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章门穴

秒懂国学 2023-01-14

点上面蓝色字免费订阅关注


章门为经穴名(Zhāngmén)。出《脉经》。别名长平、胁髎、季胁。属足厥阴肝经。章门是脾的募穴;八会穴之脏会;又是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章同“障”字,门即门户,此穴在季胁下,如同屏障内脏之门户,故名。



【腧穴释义】

章门。章,大木材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肝经的强劲风气在此风停气息。本穴物质为急脉穴传来的强劲风气,至本穴后,此强劲风气风停气息,风气如同由此进入门户一般,故名。后章门名意与章门同,后是与脾经冲门穴的别称前章门相对而言的。


本穴物质不光为急脉穴传来的强劲风气,还有胆经辄筋穴冷降而至的水湿之气,故为足厥阴少阳之会。


【取穴位置】



章门穴位于侧腹部,在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际,侧卧,举臂取之。


【穴位解剖】

有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有肋间动脉末支;布有第十、十一肋间神经;右侧当肝脏下缘,左侧当脾脏下缘。


【功能主治】

功能:降浊固土,章门穴有健脾消痞、利腰强膝、疏肝健脾,理气散结,清利湿热的作用。

主治:章门穴的功效可以治疗腹胀腹痛,肠鸣,泄泻,呕吐,神疲肢倦,胸胁痛,黄疸,痞块,小儿疳积,腰脊痛。


【穴位配伍】

章门穴配足三里穴、梁门穴,有健脾和胃的作用,主治腹胀。

章门穴配内关穴、阳陵泉穴,有疏肝理气的作用,主治胸胁痛。

章门穴配足三里穴、太白穴,有健脾和胃止呕的作用,主治呕吐。


【刺灸法】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点刺出血或灸之,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

针刺法:一般斜刺0.5~0.8寸,本穴右侧为肝右叶前,左侧为脾下方,不可向内上方深刺。

艾灸法:艾炷灸5~9壮,艾条灸10~20分钟。


【临床运用】

现代多用章门穴治疗肝脾大、肝炎、肠炎、消化不良、肠寄生虫、高血压、膈肌痉挛、胸膜炎、肺结核、支气管哮喘、腹膜炎、肠疝痛、膀胱炎、肾炎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