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阴包穴

秒懂国学 2023-01-14

点上面蓝色字免费订阅关注


阴包为经穴名(Yīnbāo)。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厥阴肝经。阴为阳之对,内属阴,包通“胞”,在此指膀胱和子宫,此穴在大腿内侧,主治膀胱和子宫疾患,故名阴包。


【腧穴释义】

阴包。阴,水也。包,收也。该穴名意指肝经的水湿之气在此为云集之状。本穴物质为曲泉穴传来的弱小阴湿水气及足五里穴外渗下行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天地二部水湿皆聚集本穴,本穴如肝经水湿的包收之地,故名。阴胞名意与阴包同。


【取穴位置】



阴包穴位于大腿内侧,股骨内上踝上4寸,当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


【穴位解剖】

在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内收长肌中点,深层为内收短肌;有股动、静脉,旋股内侧动脉浅支;布有股前皮神经,闭孔神经浅、深支。


【功能主治】
功能收引水湿、调经止痛,利尿通淋、调经水、理下焦。

主治阴包穴主治肝肾、少腹、前阴等疾患。如小便不利、少腹疼痛、遗尿、癃闭、月经不调、两股生疮等。


【穴位配伍】

阴包穴配交信穴治月经不调;


阴包穴配关元穴、肾俞穴治气虚不固之遗尿;


阴包穴配箕门穴、足五里穴、血海穴治膝股内侧疼痛,小儿麻痹的肌萎缩。


【刺灸法】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点刺出血或灸之,热则水针或补之。

针刺法:直刺1.0~1.5寸,局部酸胀,可向周围放散

艾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临床运用】

现代多用阴包穴治疗痛经、尿失禁、腰骶神经痛等。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s0155gz5hn3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