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阴市穴

秒懂国学 2023-01-14

点上面蓝色字免费订阅关注




阴市为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阴鼎。属足阳明胃经。阴为阳之对,指寒症,市是集聚之意,穴位居下,易为寒湿所聚,故名阴市。


【腧穴释义】

阴市。阴,水也。市,聚散之地。该穴名意指胃经的地部经水在此汇合。本穴物质为髀关穴传来的地部经水,为脾土中的外渗之水,因本穴位处肉之陷,经水在此为汇合之状,故名。


阴鼎。阴,水也。鼎,炉鼎也。阴鼎名意指胃经的地部经水在此汇合且不断气化。本穴物质为髀关穴传来的地部经水,经水在此为汇合之状,因受脾土所传之热,地部经水不断气化,故名阴鼎。


【取穴位置】

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3寸;仰卧伸下肢,或正坐屈膝取穴。


【穴位解剖】

在股直肌和股外侧肌之间;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布有股前皮神经,股外侧皮神经。



【功能主治】

功能:阴市穴有温经散寒,理气止痛的作用。

主治: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膝关节痛,腿膝麻痹,酸痛,伸屈不利,下肢肿胀,瘫痪不遂,脚气;腰痛,寒疝,腹胀,腹痛。



【穴位配伍】

阴市穴配足三里穴、阳陵泉穴治腿膝痿痹。

阴市穴配肝俞穴,有温经行气的作用,主治寒疝。


【刺灸法】

直刺1~1.5寸;可灸。


【临床运用】

治寒疝腹痛∶阴市,太溪,肝俞。

治膝腿冷痛无力∶阴市,髀关,阳陵泉,足三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