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温溜穴

秒懂国学 2023-01-14

点上面蓝色字免费订阅关注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f0154rtxemj


温溜为经穴名(Wēnliū)。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蛇头、逆注、地头、通注、池头、温留。属手阳明大肠经。温溜是手阳明大肠经的郄穴。温即温暖,溜即流通,此穴有温通经脉之功,善治肘臂寒痛,故名温溜。


【腧穴释义】

温溜。温,温热也,是对穴内气血物质性状的描述。溜,悄悄地走失也。该穴名意指偏历穴传来的天部之气在本穴悄悄地散失。本穴物质由偏历穴传来,为吸热后上升于天之天部的阳热之气。气血行至本穴后,因其所处为天之天部,外部环境对其的升温作用少,气态物质仍保留原来的余热而缓缓地散热蒸发,散失的情形如悄悄地溜走一般,故名。


逆注。逆,反也。注,灌注也。逆注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上行。注是对有形之物的形容,其运动方向向下。逆注即是与有形之物向下的灌注方向相反,而本穴气态物的运行方向正是如此,故名逆注。


蛇头、池头、地头。蛇,头小身大之动物也。池,水池也。地,田地也。头,首也。蛇头、池头、地头皆是对本穴气血物质总量与输出量的比喻,意指输出量小也。蛇头与其身相比为小、池之头与其池相比为小、地之头与其地相比为小,故名。


通注。通,通过、通行也。注,灌注也。通注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不光有悄悄地溜走散失的变化,气态物同时也不断地散热缩合如细雨之降归走本经,故名通注。


大肠经郄穴。郄,空隙也。本穴物质为天部之气,其变化为不断地散失,微观下的穴位四周如有众多细小的空隙一般,故为大肠经郄穴。


【取穴位置】

温溜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穴位解剖】

在桡侧腕短伸肌腱与拇长展肌之间。有桡动脉分支及头静脉。分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与桡神经深支。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安神定志。

主治:1、急性肠鸣、腹痛等肠腑病证。

2、疔疮。

3、头痛、面肿、咽喉肿痛等头面病证。

4、肩背酸痛。


【穴位配伍】

配曲池穴治喉痹不能言。

配仆参穴治癫疾。

配掖门穴、京骨穴治狂仆。

配期门穴治项强伤寒。

配陷谷穴、复溜穴、阳纲穴治肠鸣而痛。


【刺灸法】

治法:有余于气则泻,不足则补,偏寒加灸。

针刺法:直刺0.5~1寸,局部有酸胀感,向手部放散。

艾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下腹壁痉挛、口腔炎、舌炎、腮腺炎、扁桃体炎、面神经麻痹、前臂疼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