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耳和髎

秒懂国学 2023-01-14

点上面蓝色字免费订阅关注


耳和髎为经穴名(ěrhéliáo)。耳和髎即和髎。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阳三焦经。耳和髎是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耳即耳窍,和即调和,髎指骨隙,此穴在耳前骨的浅表陷隙中,可调耳和声,故名耳和髎。




【腧穴释义】

禾髎。禾,五谷之代称也,此指气血中的脾土微粒。髎,孔隙也。禾髎名意指三焦经经气及穴外汇入的寒湿水气在此化雨冷降。本穴物质中一方面是耳门穴传来的水湿之气,其量少,其性收引,另一方面是足少阳胆经和手太阳小肠经传入本穴的湿冷水气,两气交会后在本穴的变化为化雨冷降,所降之雨如从孔隙中漏落一般,故而得名。


【取穴位置】




在侧头部,当鬓发后缘,平耳廓根之前方,颞浅动脉的后缘。


【穴位解剖】

在耳前肌、颞筋膜浅层及颞肌;布有颞浅动、静脉的分支和属支;有耳颞神经、面神经颞支分布。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降浊。有清热散风、通窍聪耳、祛风通络、解痉止痛作用。

主治:1. 头痛,耳鸣;

2. 牙关紧闭,口喎。


【穴位配伍】

配听宫、翳风主治耳鸣;

配颊车、地仓、阳白主治面瘫;

配太阳、印堂、足临泣主治偏头痛。


【刺灸法】

避开动脉,斜刺或平刺0.3~0.5寸。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头痛、面神经麻痹、下颌关节炎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