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冬至养生,补对一天,身体健康一整年

秒懂国学 2023-04-09


昼短摒弃烦忧事,夜常相伴欢乐声。

小饺暖尽心头寒,更胜金银百十千。

——乔金龙《冬至到》


今年12月22日就到冬至了。这是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它就像一个转折点,从这一天起,黑夜渐短,白昼渐长。


冬至过后,气温往往大幅下降,冬天最冷的时候也就到了。不过冬至后,阳气缓缓回升,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也是夏病冬防、冬病冬治的最好时机。


所以冬至,也代表了新生命的开始


冬至有三候


一候:蚯蚓结



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二候:麋角解



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三候:水泉动



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起来。


冬至习俗知多少


在古代,冬至的重要程度,并不亚于新年。在民间广泛流传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意思是说,冬至的礼俗和过新年是相差无几的。在这天,北方大部分地区有吃饺子、馄饨的习俗,而南方则吃米丸、团子、汤圆。



因为冬至日阴阳争,阴穷而阳萌。人们用吃饺子表达对一年农事活动的庆贺,也表达对来年五谷丰登的期盼。南方吃的米丸、汤圆等,则象征太阳,寄托了人们对新生的期盼。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冬至是三九天的开始,冬令进补常选择于冬至日开始,并在之后的三九天中持续。



可以多吃以下食物。


温补类:如鸡肉、羊肉、牛肉、鲫鱼等,可配枸杞、马蹄、甘蔗等一起煮,具有一定的养阴功效。


平补类:如莲子、芡实、赤豆、大枣、银耳、猪肝等,既无偏寒、偏温的特性,又无滋腻妨胃的不足。


滋补类:如木耳、黑枣、芝麻、黑豆、猪脊、海参、甲鱼、鲍鱼等,具有滋阴益肾、填精补髓的功效。


注意:天寒地冻,吃饭的时候宜少而缓,少量多餐,在保证营养的同时,又不伤脾胃。


冬至养生藏阳气,重点在“躲”


冬天阳气藏得好,春天人体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而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也是人体阳气最弱的时节,要学会“躲”,才能保护好体内微弱的阳气。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饮食上:躲暴饮暴食


如今正值岁末年初,很快就会迎来元旦,这期间大家一般聚会比较多,切记不要暴饮暴食。因为此时阳气最弱,无法帮助身体运化过多的食物。



2、起居上:躲寒冷


冬至时节,人体的阳气太弱,所以身体的抵抗力也较差,这时要躲着寒凉,外出时一定要戴围巾,捂好背、腹和足底,避免风寒的侵袭。


3、运动上:躲大汗


中医认为,大量排汗同时也会耗费大量精气。冬季应顺应天时,注意养藏,安静休养,不宜剧烈运动或大量出汗。



4、情绪上:躲是非


冬季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尽量躲是非,就能避免因情绪激动引起的突发疾病了。


补阳气小妙招


1、晒后背,补阳气


天下第一补阳品是太阳!万物生长靠太阳,尤其是在冬天,想要补充人体的阳气,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晒太阳。但需要注意的是,能有效补阳的方式是晒背部



因为背部是人体督脉所在,中医认为督脉是人体的阳经,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


方法:可以在中午,找一个向阳的窗边晒晒后背,全身都会很温暖。


2、搓后腰,养阳气


腰眼为经外奇穴,平时用手掌搓腰眼和尾闾,不仅可以疏通经脉、强壮腰骨,还能起到固精益肾和延年益寿的作用,且男女都适用。



方法:双手搓热后,紧按于腰眼处片刻,再向下重推至尾闾部,每日反复50~100遍。


冬至艾灸正当时


冬至适合艾灸神阙穴,可益气补阳,温肾健脾,祛风除湿,温阳救逆,温通经络,调和气血,对身体非常有好处,甚至会使人第二年都少生病哦!



方法:在冬至前后四天,加上冬至这一天共九天中,可以通过用艾条灸神阙穴的方法养生。把艾条点着后以肚脐为中心,熏灼肚脐周围就可以了。不要烫到皮肤,有温热的感觉即可,每天一次,每次15~20分钟。


注意:1、灸时要避风寒,戒生冷和油腻;2、刚吃完饭或空腹不宜灸脐;3、实热证、阴虚发热者不宜艾灸;4、孕妇不能灸。



冬至养生食谱推荐


1、羊肉萝卜饺子



食材:

羊肉、萝卜、葱末、姜末等


做法:

1、羊肉搅成泥,萝卜插丝剁馅,加上葱末、姜末、盐即成馅。

2、包在擀好的皮里下锅煮熟即可。


功效:

对虚寒病症大有裨益。


2、西红柿土豆炖牛腩



食材:

牛腩、西红柿、土豆等


做法:

1、牛腩肉洗净切块,放入冷水锅,加京葱段和姜片,大火焯水后洗去浮沫,备用。

2、热锅冷油,放入京葱圈、洋葱末、蒜片、八角和香叶炒出香味,下焯好水的牛腩肉,中火翻炒均匀。

3、倒入炖锅,加清水没过牛腩肉,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炖煮1小时左右,至牛腩肉炖软时,八角和香叶弃用。

4、2只番茄,顶部划十字刀,放入锅中,从顶部淋上沸水,再小火煮约30秒取出,撕去表皮后切块;1个土豆洗净去皮,切块备用。

5、热锅热油,倒入番茄块煸炒,炒出红油后加2勺番茄酱炒匀,再加入土豆块翻炒均匀。

6、牛腩肉已炖软时,将煸炒好的番茄和土豆连带炒出的红油一同倒入炖锅,加清水没过所有食材。大火煮沸后,加1勺生抽、适量盐、少许白胡椒粉和冰糖调味。

7、转小火炖煮30分钟,盛出撒上少许葱花,番茄土豆炖牛腩完成!


功效:

健中、和胃。


3、滋补羊肉汤



食材:

羊脊骨、洋葱、香菜等


做法:

1、羊脊骨(或带骨肋排)分割成适当大小。

2、锅内添加足量的水,切好的肉入冷水锅煮。

3、开锅后保持一定的火力,在翻腾的水中把煮出的浮沫撇干净,转小火炖至少1小时,最好煮2小时以上。

4、羊汤内加适量盐调味,出锅加洋葱碎和香菜碎、胡椒粉,即可出锅。


功效:

温阳散寒,补益气血。


4、香菇栗子鸡



食材:

鸡肉、水发香菇、去壳板栗等


做法:

1、锅内放油烧至7成热时下姜、八角、花椒、蒜瓣爆香。

2、将鸡肉入锅翻炒,并下料酒,再加入香菇、板栗、蚝油翻炒。

3、加入适量的水,盖上锅盖,改中火焖煮15分钟,适当调味,汤汁基本收干即可出锅。


功效:

补气血,提高免疫力。


冬至养生,你学会了吗?分享给亲友,一起享健康吧!



更多精彩推荐阅读 1播放2播放3播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