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开复孵化,80后创业者做U型无人叉车,红杉线性等投资

猎云网 2022-07-3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AI星球 Author 林京



无人叉车领域的“新物种”。

文丨AI星球 ID:ai_xingqiu

作者丨林京

疫情、用工荒等问题席卷之下,在智能物流行业里面,无人叉车悄悄火了。
作为近几年兴起的重要方向,无人叉车市场规模足够大,蕴含巨大潜力。数据显示,我国无人叉车机器人市场在过去四年里销量增长了16倍,需求正在井喷。与此同时,无人叉车在整个叉车市场占有率还不到1%,企业大有可为。
资本也开始重点关注,未来机器人、捷象灵越、劢微机器人、木蚁机器人等接连完成亿元级融资。
不过,人工叉车并非新鲜事物。从1917年美国克拉克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辆搬运叉车至今,人工叉车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除技术、人才之外,这是一个拼创新、懂场景的赛道。以捷象灵越为例,它是一家面向制造业的机器人公司,从2018年开始由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深度孵化,为制造业工厂提供智慧物流整体解决方案。其在国内外首创的U型无人叉车,在制药、食品行业引起广泛应用,被客户称为无人叉车领域的“新物种”。

加入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他用三个月选定创业方向

创业的想法在学生时代便已经埋下。捷象灵越创始人吕峰在北京交通大学先后完成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本科学位和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硕士学位。
从2007年参加Robocon机器人大赛开始投身机器人行业,吕峰已经有将近15年的机器人领域研发经验,陆续研发过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仿生人眼相机、无人驾驶汽车和无人驾驶自行车等。
毕业之后,他先后任职阿里巴巴达摩院、格灵深瞳、GE等。在酒店服务类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等领域,他有过短暂的创业尝试。2018年,在跟李开复聊过之后,吕峰决定加入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前三个月时间,他把国内外几百家机器人初创公司进行了系统梳理,最终定下了工业方向,希望以机器人技术加速智能制造的变革。
吕峰说,从行业发展来看,彼时相较于智慧物流在电商行业的蓬勃发展,面向制造业的智慧物流企业多处于初创阶段,结合国内外老龄化、人口红利消失趋势,选择工业方向,更多地是看到了未来。
从技术角度来看,他认为,当前机器人技术能够在制造业充分发挥它的优势、力量和速度,能够有效解决重复性劳动难题。
2018年底,吕峰邀请了来自华为、阿里巴巴、美团、中国移动等企业的一众“老炮”加入组建团队,团队成员在机器人领域具有多年的科研及工程积累。
“开复老师基本上每周都会review这个项目,也会给到很多创业指导,比如产品要快速往市场上去推,让客户来验证你的产品,不要闭门造车,不要太过技术化。”吕峰说,相比其他初创公司而言,捷象灵越孵化于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后者在投资人侧也会给到很好的建议,让他能够有充分时间专注做产品。
今年4月,捷象灵越宣布完成近亿元天使轮及Pre-A轮融资。其中,天使轮由红杉中国种子基金、联想之星、创新工场联合投资;Pre-A轮则由线性资本、挑战者资本联合投资,老股东红杉种子基金、联想之星跟投。其中,红杉中国和联想之星均连续两轮进行投资。

反复试错,U型无人叉车诞生

U型无人叉车的诞生,则是从客户需求倒逼之下的创新。
之前在产品研发上,产品更多的是“极客范儿”,吕峰说,比如他曾经设计过非常复杂的蛇形机器人等,那时候产品更多地是面向自己,面向一些极客。创业之后,吕峰得到的教训之一便是从客户需求出发,“现在做产品,更多地考虑一些能发挥价值、体现价值的产品,让客户来告诉我需要做什么。”
最初,选定工业方向时,吕峰更多地是想到汽车、重工业、仪器仪表等细分方向,在后续产品研发与打磨期间,发现与最初的设想有一定偏差,产品更匹配医药和食品行业,非常适合托盘的转运。
“因为客户的场景和需求,帮我们定义出了U型无人叉车。”吕峰介绍,最初对标丹麦MIR移动机器人,捷象灵越做的是平台型机器人,但在制药行业落地过程中,发现无法为客户解决实际搬运场景难题,并且产品更偏向项目制,实现定制化比较困难,无法进行量产。

来源:企业供图

那么,作为无人叉车领域的“新物种”,U型无人叉车究竟有哪些特点?
不妨先回顾下叉车的发展历程,叉车已经走过两个世代。叉车1.0版是人工叉车,1920年诞生至今已超百年。2.0版则是叉车AGV。在自动化的背景下,人工叉车1.0通过改装升级成为叉车2.0版(即叉车AGV),通过有反激光导航和无反激光导航两种方式满足了一定的自动化需求。
来源:受访者供图
据吕峰介绍,U型无人叉车则是叉车3.0版,在盲区、转弯半径、安全稳定等方面都更胜一筹。
首先,人工叉车和叉车AGV分别有将近25%和40%的视野盲区,捷象灵越叉车AMR完全重构叉车形态,可以保障360度感知全覆盖,无视野盲区。
其次,捷象灵越AMR比前两代叉车转弯半径都要小,且可原地旋转,可以在更狭小的空间运行工作,适配更多场景。
最后,捷象灵越叉车AMR打破传统叉车多年来的固有形态限制,“U”形极致紧凑设计,让叉车和货物始终成为一个整体运行,让叉车搬运有更好的安全防护。
之所以选择“U”形设计,是因为其使得叉车AMR在空载和满载状态下,它的重心基本是重合,从物理的角度来看,可以更好的保证整个叉车在运行过程中货物的稳定与叉车的稳定性,不易侧翻和滑落。
在实际落地过程中,捷象灵越能够比较好的解决医药行业中由于过道很窄、转弯半径比较小的问题,非常吻合行业中的痛点和需求。吕峰介绍,U型无人叉车非常适合针对托盘的转运,也易标准化,在制药场景中验证之后,他便带着团队快速往食品等领域复制。

软硬件并重

目前捷象灵越有两大硬件产品系列,即U形无人叉车按机器人系列以及平台系列型搬运机器人系列。
其中,U形无人叉车机器人(即叉车AMR)为主要产品,搬运能力从100公斤至最大1200公斤。
除搬运服务外,捷象灵越结合叉车AMR、附属IOT的设备,以及JMS工业数字平台,为制造业客户提供软硬一体的智慧物流整体解决方案,适用于制造业场内物料运转全流程。
自2020年以来,捷象灵越新一代无人叉车AMR已经在多个世界500强企业行业头部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中落地应用,主要行业覆盖制药、食品、半导体等,先期引入产品的客户目前也在不断的复购过程中。产品应用的场景涵盖原材料转运、包材转运、半成产品转运、线边库转运以及成品出入库等。

图注:捷象灵越新一代无人叉车在某制药企业工厂窄楼道运行 来源:企业供图
能频繁受到客户青睐的原因之一,便是捷象灵越产品可以极大降低成本。吕峰介绍,以一辆普通的国产叉车为例,最低价格是3~5万元。在二线城市,一个叉车工人月收入为近7000元左右,一年成本将近十几万。而无人叉车机器人十几万的价格,可以使得客户回本周期控制在一至两年左右,如果将无人叉车应用在工厂的双班、多班生产场景,回本周期会更快。
未来捷象灵越产品主要涵盖两个方向,在硬件方向,除了现在主打的叉车AMR产品,将推出更小型化的托盘搬运机器人,并开发针对冷链的机器人产品。
从软件产品来看,吕峰介绍,将重点打造JMS工业智能化数字平台,“我们做的不仅仅是整个机器人调度本身的工作,还有厂区所有IOT设备的结合,库存管理系统的融合,未来捷象灵越将致力于打通整个智能化工厂的数字化全流程,打通整个信息流和物料流的工作。”
在团队软硬件基因都较强的基础之上,捷象灵越有较强的产品定义能力。吕峰说,希望面向未来持续推出一些创新产品,不去做追随者,而是引领行业的发展。
如今,生产制造过程中物流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重将近三成,疫情的催化,人工成本逐年升高,小批量、多批次的柔性生产需求,以及数字化、智能化、重塑物流环节等三大趋势正在加速物流自动化,行业拐点已经到来。
对于企业未来发展愿景,吕峰说希望捷象灵越在未来5~10年,在国内稳固发展之外,在全球市场亦能占据一席之地,成为面向智能制造最好的机器人公司,能够真正地帮助制造业转型升级。

(首图来源:受访者供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