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地方应急丨深圳全面推进应急管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建设



实现城市安全发展,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2019年1月31日,深圳市应急管理局挂牌成立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精神,积极探索超大型城市治理,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以“系统化、前瞻化、精准化、多元化”为目标,以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为引领,全面推进十大体系、十大能力建设,探索超大型城市安全发展新模式,打造安全高效的生产空间、舒适宜居的生活空间,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深圳森林消防队伍在扑救森林火灾。

坚持生命至上
努力让人民群众安全感更有保障

庚子年初,新冠疫情骤起,风险笼罩全球。中国在全世界率先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疫”中,深圳应急管理人临危受命,迎难而上,全力投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大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工作,助力全市实现战疫情、稳经济“两手抓、两促进”,坚持生命至上,力保城市稳定发展、人民健康平安。深圳市应急管理局充分发挥统筹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优势,牵头构建全市疫情联防联控战线,有力协调调度各方力量,“外严防输入、内严防扩散、严防再输出”;发挥信息化的优势,组织开发疫情防控实时态势监测系统,每日分析研判疫情形势,及时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发挥常态化准备的队伍优势,全市应急人积极冲在口岸、隔离场所等战“疫”一线,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变“两难”为“两全”,实现疫情防控与安全防范双线作战,同向发力,为深圳抗“疫”作出了积极贡献。

应急管理工作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条红线,创造更加安全和谐的发展环境。近年来,深圳市应急管理局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安全生产的决策部署,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全力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全市安全生产水平不断提升。2019年、2020年,深圳市道路交通、工矿商贸和火灾等各类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同比实现“三下降”,城市安全发展形势平稳向好。应急管理部门着力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成功应对处置了龙华区输油管道汽油泄漏、广深高速公路油罐车起火、深汕特别合作区森林火情等突发事件。2020年春季,深圳经历了近10年来最强“龙舟水”,3天内最大累计雨量为全省第一,市三防办加大统筹协调力度,牵头会同气象、海洋、水务、城管、交警等部门,第一时间预警预报、第一时间排查隐患、第一时间排除险情,成功应对此轮强降雨,全市未出现一起重大灾情和因灾人员伤亡。

安全事关人民福祉,使命责任重于泰山。近年来,深圳市应急管理局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监管体制。全面实施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机制,将安全监管力量压实到一线,全市超过2000人的专职安全员队伍分配到922个网格中,每个网格至少配备2名网格员,每天开展网格巡查和执法检查,确保监管措施落实到基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安全生产三年专项整治行动、广东省八大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行动部署,严密组织实施重点车辆、电气火灾防范、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机非混行”交通设施隐患、地铁工程施工安全、高风险区域危险房屋、地面坍塌、工贸企业使用危险化学品等8项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累计消除各类隐患近200万项,有效解决城市突出风险隐患,为市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安全和谐的环境。

深圳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城市,每年汛期、台风、强降水等极端恶劣天气灾害,严重威胁城市安全。近年来,深圳在全国率先启动城市公共安全风险评估,并发布全国首部城市公共安全白皮书,定期开展重点行业领域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风险动态辨识评估,分类分级制定落实管控及应急处置措施,对重大风险实施联防联控。深圳市应急管理局全面开展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提升行动,部署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修复等9项重点工程、44项重点任务,建立健全符合先行示范区定位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能力。市应急管理局按照“有统一标识、有管理办法、有保障经费”的“三有”标准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并在腾讯、百度、高德等电子地图上将全市613处室内应急避难场所标识更新,实时导航信息。在“广东应急一键通”APP基础上升级开发“深圳一键通”,全市14万名企业负责人、5.2万名三防责任人全覆盖安装使用,实现信息化的灾情事故直报、视频连线、监测预警。该局采取“标准化管理、动态化发展、迭代式升级”模式创建国家综合防灾减灾示范社区,目前全市662个社区已创建成功155个,同时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纳入社区民生微实事工程,2019年以来实施600多个相关项目,投入8500万元,有效促进了防灾减灾救灾“最后一公里”问题的解决。

2020年11月6日至7日,全国“智慧应急”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深圳召开。

落实科技强安
大力推进城市安全治理能力现代化

以科技力、智慧力夯实城市安全治理基底,是当前应急管理工作的大势所趋。市应急管理局成立以来,全面实施“科技强安”战略,务实推动“一库三中心”信息化建设,让城市安全治理更精细、更智能、更智慧。应急管理大数据库,融汇15个重点行业领域信息数据,打造城市安全数字生态;监测预警中心,实现风险管控动态化、监测预警智能化;宣传教育中心,以“学习强安”APP为主要载体,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一站式的宣传教育、培训考核平台;应急指挥中心,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智慧化应急指挥体系,实现突发事件预防应对扁平化、高效化。在2020年11月初国家应急管理部在深圳召开的全国“智慧应急”建设现场推进会上,深圳的“一库三中心”建设受到肯定和推广。

近年来,深圳市应急管理局重点推进高危行业企业及高风险作业场所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运用:在粉尘涉爆企业全面推广湿法除尘工艺,在锂电池企业推行荷电容量减量和仓库实体墙分隔技术,在全市餐饮场所推广应用燃气系统报警装置,在电动自行车充电棚内安装灭火球等高效实用安全设施,着力提升企业自身本质安全水平。深圳市应急管理局携手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共建“城市公共安全技术联合创新中心”,搭建重点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创新研发实验环境平台,支撑形成业务应用、成果转化、示范展示、人才培养的联合创新体系。

市应急管理局还坚持以科技信息化赋能应急管理,着力推进城市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严格实施《深圳市2020-2021年度事故灾难类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方案》,定期组织开展覆盖全市各行业领域及区域安全风险评估,形成安全风险清单,分类分级制定落实管控及应急处置措施,对重大风险实施联防联控;持续推动落实企业安全生产全面责任,迭代推进重点行业领域、高风险区域精准治理工程,有效防范化解城市安全突出风险;认真落实《深圳市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提升行动方案》,分年度推进实施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房屋加固等九大重点工程,全面实施44项重点任务,建立健全符合先行示范区定位的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体系。

2020年11月28日,深圳市应急管理局举办首届“强安杯”安全知识竞赛决赛。

强化法治引领
加快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法规体系

机构改革以来,深圳市应急管理局坚持依法治理、依法应急,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高应急管理的法治化、规范化水平。结合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变革和深圳市机构改革部门职能调整实际,深圳市应急管理局先后印发实施《深圳市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职责规定》和《深圳市党政部门安全管理工作职责规定》,进一步细化明确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部门安全管理职责,将应急管理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党政部门绩效评估体系,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原则,推动形成齐抓共管、共保安全的良好态势。

市应急管理局着力推动应急管理普法工作,2019年深圳代表广东省组队参加首届全国应急管理普法知识竞赛总决赛获得第二名,2020年参加第二届全国应急管理普法知识竞赛再获优秀组织奖,南山安全教育体验馆被全国普法办命名为第二批“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为全省乃至全国应急管理系统首家,该事件被评为“深圳市2019年度十大法治事件”。2020年,该局组织参加中央政法委组织的全国第五届平安中国“三微”比赛,两部作品分别获“最佳短视频”奖、“最佳动漫奖”;组织参加应急管理部第一届全国应急管理普法作品征集展播活动,全市共获得4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的佳绩。

立足应急管理工作的新形势、新体制、新任务,市应急管理局坚持立法先行,用足用好特区立法权,下一步将在城市安全发展、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救援等方面开展创新立法,构建“1+4”应急管理法规体系,计划在2022年全面出台;研究制定《深圳经济特区城市安全发展条例》,解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行、更新维护等全周期安全管理问题;制定《深圳经济特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条例》,创新安全生产监管方式方法,进一步规范和强化监管措施;制定《深圳经济特区自然灾害防治条例》,明确固化政府、企业、社会、个人的自然灾害防治职责,建立灾害社会共治机制;修订《深圳经济特区消防条例》,进一步简化优化消防审批程序,深化消防执法领域简政放权,全面加强消防执法能力建设;制定《深圳经济特区应急救援条例》,提高应急救援规范化、科学化水平;配合修订《深圳经济特区消防条例》,进一步简化优化消防审批程序,深化消防执法领域简政放权,全面加强消防执法能力建设。

推进全民共治
营造“人人讲安全”的城市文化氛围

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是城市安全发展的基石。深圳市应急管理局大力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打造一系列安全应急宣传品牌和平台,有力传播安全理念和安全防范知识,构建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安全文化体系,促进形成“人人讲安全”的城市安全氛围。

深圳市应急管理局依托移动互联网、两微一网一抖等渠道构建融媒体平台,打造“学习强安”APP等品牌,开展分众化、精准化宣传教育,目前“学习强安”用户已超过330万,14万家生产经营型企业注册,提供624门安全课程,总课程时长188小时,总学习时长205万小时;制作播出“城市安全哨”系列专题节目39期,累计观看量超过2000万人次;开展“安全及应急管理第一课”覆盖学生、外来劳务工等八类重点人群超过千万人次;全市32家安全教育体验场馆年平均接待总量超过85万人次;打通广播、电视、手机及公共电子屏、楼宇电视、电子路牌等信息发布渠道,可在全市2.3万块电子显示屏实时发布安全宣传和预警信息;深化组织安全生产月、“5·12”防灾减灾日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促使市民安全意识和避险自救互救能力不断提高。

深圳市应急管理局还拓宽多主体参与应急管理的渠道,促进形成共治共建共享格局。培育扶持“公共安全义工联合会”,打造集“安全协管员”“安全宣传员”“紧急救护员”为一体的专业化义工志愿团体,探索“志愿者参与公共安全社会化治理”模式。目前该模式已辐射全国多个城市。全市登记在册23家社会应急力量,其中近6000人的“小黄人”赛事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在各类体育赛事中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成功率达到90%。进一步完善巨灾保险制度,扩大险种范围和受灾群众覆盖面,2019年又将保险赔付标准提高至27万,有效形成多层次的灾害风险分担机制。建立“吹哨人”、内部举报人制度,通过“12350”安全隐患举报平台广泛受理社会公众隐患举报,加大举报奖励力度。

来源:深圳特区报

延伸阅读

·地方应急丨安徽:四举措确保受灾困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地方应急丨在落小落细落实上下功夫 四川省加快织密森林草原“防火网”

·地方应急丨广西:安全生产“强监管严执法年”专项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