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西一企业边建设边使用危化品“偷着干”,被督查抓现行

“这家企业只完成了基本的项目建设,但是自动化控制、安全设施设备配备、关键岗位人员资质核实、消防应急等工作都没有到位,也没有完善的试生产方案,完全不具备安全生产的条件,就开工试生产,可以说是为了利益铤而走险。”应急管理部危化品重大危险源企业部级督导核查组成员说。

为推动各地区持续强化危化品重大危险源安全风险管控,精准防控危化品重大安全风险,从6月底开始,应急管理部派出8个工作组,赴各地开展危化品重大危险源企业2022年第一次部级督导核查,同步开展危化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中期评估。

7月初,应急管理部第六督导核查组在广西开展明查暗访。在柳州市柳城县工业区六塘片区,督导核查组发现该园区化工产业转移安全风险防控不到位,安全准入把关存在漏洞。尤为突出的是,园区在建项目园冶生物科技公司,在试生产方案未完成论证的情况下便私自开工试生产,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督导核查组成员告诉记者,当前全国危化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将化工产业转移项目的安全风险防控作为重点整治任务,这家企业既是重大危险源企业,也是产业转移企业,“不应该再有这样的盲区。”

记者了解到,应急管理部督导核查组发现上述问题隐患后,已督促地方责令企业立即停止生产经营行为,对涉事企业进行立案查处。目前,柳州市应急管理部门已向柳州园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达了《现场处置措施决定书》,责令该企业停产停业,停止使用相关设施、设备,并约谈了该企业主要负责人;同时在辖区内举一反三再次开展自查自纠。

园区台账显示企业在建

现场检查发现另有玄机



7月5日一早,应急管理部第六督导核查组驱车前往位于柳州市西北的柳城县工业区六塘片区。在六塘片区管委会的企业台账中看到,园冶生物科技公司为“在建”,督导核查组随即决定,实地检查这家生物科技公司。

抵达现场后,园冶生物科技公司负责人便向检查人员介绍企业情况,并表示企业依然在建,尚未投入生产。然而,当督导核查组人员进入该企业生产车间后,种种迹象表明并非如此。

园冶生物科技公司厂房。

在车间内,检查人员发现了企业近期的领料、投料记录,以及生产操作记录表,发现该企业生产装置反应釜等容器内壁有晶体残渣,现场有装着成品的包装袋。

检查人员发现有装着成品的包装袋,生产装置内有晶体残渣。

记者在车间领料单上看到,6月28日、29日,有工人连续领取了多种化工原料,两天共领取亚硫酸钠8.4吨、纯碱7.8吨、对甲苯酰氯12吨、碱液960公斤,还包括具有易燃、有毒危险特性的危化品一氯甲烷。仅从7月2日的一张操作记录看,就有6个批次的生产记录,完成了50袋成品包装。

检查人员发现的企业近期的领料、投料记录。

检查人员发现的企业近期生产操作记录表。

检查人员告诉记者,该企业使用危化品生产对甲砜基甲苯,涉及重点监管烷基化工艺,一氯甲烷储罐构成四级重大危险源。从专家现场查看的情况看,该企业反应安全风险评估、自动化控制“先天不足”,必要的工艺报警联锁、紧急停车等功能不完善,尚未达到安全生产的标准要求。

企业负责人辩称分包产品

检查组发现确凿事实



对于应急管理部督导核查组发现的问题,园冶生物科技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公司没有开工生产,“只是把总公司那边调过来的产品分包了一下。”

对于反应釜及干燥机有物料残留,企业表示,是由于设备安装后厂家要进行调试,“调试后那个是水迹,没有弄干,不是物料。”

检查人员指出:通过反应釜视镜内发现内壁有晶体残留,由于成品包装之前需要离心、干燥,在干燥机体上也有晶体残留。此外,干燥机上挂着装袋的记录,装成品的包装袋里边也有物料,现场还有装卸叉车,说明它整个生产环节的流程是走完了,可能也销售了。

此外,督导核查组还发现,园冶生物科技公司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及烷基化工艺操作人员学历资质不符合要求。

据悉,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涉及“两重点一重大”(重点监管危化品、重点监管化工工艺、重大危险源)企业主要负责人和主管生产、设备、技术、安全的负责人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化学、化工、安全等相关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或化工类中级及以上职称。涉及重大危险源、重点监管化工工艺的生产装置、储存设施操作人员必须具备高中及以上学历或化工类中等及以上职业教育水平。

目前,园冶生物科技公司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烷基化工艺操作人员不符合三年行动要求,企业正在安排招聘和培训。


警惕打着“新材料、新生物、新科技、新能源”名号

掩盖落后产能带来的安全风险

公开信息显示,柳州园冶生物科技公司成立于2019年8月,经营范围包括生物技术推广;对甲苯亚磺酸钠、对甲砜基甲苯、二硝基4甲砜基苯甲酸、精细化工产品(包括MST)的生产及销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督导核查组了解到,柳州园冶生物科技公司在浙江有总公司,在山东有同类项目(已停产),2019年在柳州入园办厂。

督导核查组成员介绍,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规律,承接产业转移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近年来,危险化学品项目正由江苏、浙江等东部沿海地区,加速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转移。

与此同时,转移项目中高危工艺占比大、部分项目本质安全水平低,一些承接地统筹发展和安全不够,在安全基础、监管能力、人员专业素质等方面不相匹配的情况下,盲目承接转移项目,如果安全风险管控不到位,很可能埋下“定时炸弹”。近年来的一些典型化工事故已经反复警示,一些企业打着“新材料、新科技、新能源”名号,掩盖了产能落后、工艺危险的实际,往往成为事故和风险的“重灾区”。

今年6月16日,甘肃滨农科技公司发生爆炸事故造成6人死亡、8人受伤,这家企业就是东部转移企业,尚处于试生产阶段就发生爆炸。6月21日,应急管理部召开全国危化品安全防范工作紧急视频会议,督促各地区从严治理化工产业转移安全风险把关不严的问题。

据悉,自2021年11月起,国务院安委办部署在承接转移项目的中西部和东北地区21个省份,开展为期一年的专项整治,这项工作也是2022年全国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的重点任务。要求承接化工园区制定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项目准入条件,加快建立完善项目准入管理制度,严把增量准入门槛,确保项目“优生”。要求对承接地现有项目开展安全设计诊断,逐一评估精细化工企业整治任务“四个清零”情况,优胜劣汰,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推进当中。





来源:红星新闻 记者:张炎良

延伸阅读

· 应急管理部启动危化品重大危险源企业部级督导核查

· 甘肃一煤化工企业“带病”试运行 发现33项隐患被要求整改

· 什么样的简单问题,难住了一级重大危险源仓库工人?河南两地查出41项问题隐患

· 广东湛江有企业消防设施形同虚设 值班人员不会操作消防设施设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