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史上最著名的决裂过后,他“画圈圈”治好了自己
著名心理学家卡尔·荣格(1875-1961)
●●●
这是一个“相爱相杀”,又破镜重圆的故事。
亲密的关系骤然降温,这种打击谁都经历过;可是除了痛苦,你还能做什么?
心理学家荣格的答案是:“画圈圈”。
曾经情同父子
1913年秋,第二届国际精神分析会议在慕尼黑召开。
学者们其实没什么心思正经开会,两位“学霸”才是关注热点:谁都知道,弗洛伊德和荣格这对师徒的关系已濒临破裂。
两位都是鼎鼎大名的心理学家,曾经情同父子,如今却“相爱相杀”,一度在信里互相谩骂。
弗洛伊德(右)与荣格(左)曾情同父子
信件本是他们交往的开始。大学刚毕业那会儿,荣格就被弗洛伊德的著作《梦的解析》震撼,给他写了一封长信。
谁都知道这本书后来是一代经典,可当时的弗洛伊德正孤立无援。看到有支持者,他欣喜若狂,很快就给荣格回了信。
早在通信之初,两人就互相交换照片。几封信件过后,两人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相约着跑到维也纳“面基”。
这也就算了。关键是:初次见面,他们就交谈了13个小时,完全停不下来!
弗洛伊德寄出这张照片的同时要求荣格回寄一张给他
(此处略去醍醐君内心戏一万字……)
在一封写给荣格的信中,弗洛伊德亲切地称他为精神分析王国的“王储”,还叫他“长子”。弗洛伊德希望荣格沿着自己的路线,把自己的学说发扬光大。
两人兴趣相同,又彼此赏识,经常“成双入对”。两人一起组织国际精神分析会议,携手到美国讲学;对于外界的质疑和批判,又共同抵御和反驳。
●●●
两次昏厥
曾经如胶似漆的感情,现在却降至冰点。
其实,裂缝4年前就出现了。弗洛伊德对荣格总是用神秘主义的方式讨论科学很不满意,恰好荣格还兴致勃勃地谈起,梦见在丹麦泥沼里挖掘出来的木乃伊。
这个话题让弗洛伊德大为不安:在他看来,这是死亡的暗示,是一种潜藏的“弑父动机”。
弗洛伊德忧心忡忡地问荣格:“你为什么对这些尸体这么感兴趣呢?”
可能是过于焦虑,弗洛伊德在吃饭时昏了过去,直到第二天才醒来。
弗洛伊德(1856-1939)
荣格对弗洛伊德也有意见。
除了学术上的分歧外,弗洛伊德与妻子、妻妹间的“三角关系”也有损于他在荣格心中的完美形象。
两人的信件不复往日美好,这种矛盾更公开化到人尽皆知。
闹得久了,在文初的这场大会上,两人其实都有和好的打算。既然通信不能消除误会,那何不来一次愉快的午餐呢?
可惜,心理学家的饭局,逃不过要讨论专业问题。从弗洛伊德的角度,只听到浓烈的背叛。
弗洛伊德与妻子玛莎·贝尔奈斯
在他眼中,荣格就像是一名身强力壮的战士,向他这位老迈的国王,发起猛烈的攻击。
弗洛伊德仿佛听到了自己一手创建的王国正在坍塌。他既悲愤,又无能为力——突然,再一次晕厥在饭桌上——醒过来的时候,一切已无法挽回。
1914年4月,荣格辞去了国际精神学会的主席职位,彻底与弗洛伊德决裂。弗洛伊德也毫不留情:“我们终于同他们分道扬镳。”(这话说得真够狠的)
●●●
“画圈圈”的日子
电影《危险方法》讲述了弗洛伊德与荣格的故事。
两人决裂后,弗洛伊德的信徒散布了“荣格可能得了精神分裂症”的谣言,这给荣格造成了巨大的创伤。
谣言传播甚广,甚至让一些学生都当了真,对荣格失去了信任;他的学说也遭到严厉的批判。
决裂本就痛苦,怎奈又有这么一连串打击——荣格很快陷入了数年的精神危机中,一度无法拿起笔来工作。
1910年的荣格
为了让自己从精神危机中走出来,荣格辞去苏黎世大学的教师和医师职务,踏上了一连串的旅途,直面自己内心的潜意识。
此后的10多年里,他每一天都将梦境里的意象加以记录,并天马行空地画成图稿;他发现,几乎所有的梦最终都被他描绘成各种对称、圆形的图案。
依照心的轨迹,他无止无休地创作了成百上千个图案。就在这时,他遇见了曼陀罗。
阿里托林寺壁画(临摹),次仁朗杰、朗顿·德珍
布面、矿物颜料及丙烯颜料
150cm × 150cm
2007
“心坛城”展参展作品
这是一种喜马拉雅地区最古老的图像,梵语叫做Mandala,原意为“圆圈”,汉译为坛城,由最基础的方和圆构成。
东方哲学和艺术本就吸引着荣格。 对这种特别的图像,荣格更是深感兴趣,尝试以它为基础继续“画圈圈”,表达内心感受。
1916年,荣格画了第一幅曼陀罗,他用十字将圆分为四份,作为对太阳的象征性描绘。
此后的几年里,他几乎日复一日地“画圈圈”。夜晚的梦、潜藏于内心深处的意识,一切的一切,都成为他绘画的素材。
荣格手绘《普天下界全序图》,典型的曼陀罗结构
荣格在绘画的过程中发现,每一幅曼陀罗其实都表现着他当下的心理状态。
内心的骚动会造成混乱不堪的画面;而当绘画不断深入,他的精神状况逐渐平稳,他画的曼陀罗也逐渐恢复了平衡和秩序。
这样的好转,让他看见了战胜心魔的曙光。
荣格手稿
●●●
重大发现
荣格手稿
绘画的过程,似乎也是一种不断发现自我的过程。
借着绘画的过程,荣格一次次完全地进入无意识状态,甚至出现了幻视和幻听等精神病症状——但作为心理学家,他认为这反倒有利于他的学术探索。
到了这时候,绘画曼陀罗已不再仅仅是自我治疗,荣格更想弄清楚:这种神秘图案究竟意味着什么?
荣格手稿
荣格发现,其实曼陀罗早就超越了时空,存在于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人类社会里——最古老的曼陀罗甚至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他只是又一个走进这座乐园的孩子。
在长期、反复的“画圈圈”过程中,他意识到:自我或许原本就是一个微型宇宙,曼陀罗不仅是艺术图案,更是人类深层意识的体现。
荣格手稿
绘制曼陀罗,其实是人们内心重新整合、自我疗愈的过程。
通过对曼陀罗的大量研究,1922年荣格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理论——这是心理学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荣格手稿
这样的发现,事实上超越了弗洛伊德等前人的研究。在学术上,荣格真的“弑杀”了恩师弗洛伊德。
他为此内疚,却不曾后悔——正是通过这次心理学史上最著名的决裂,荣格才得以走上自己的道路,建立属于自己的思想体系;绘制曼陀罗也自此被认为是调节心理状态的优秀手段。
哪怕在评价自己的一生时,这位继往开来的心理学家也不忘曼陀罗:
“一切东西,我走过的所有的路,我采取的所有步骤,都返归于一点,我愈来愈清楚,曼陀罗就是中心。它是一切道路的代表,是通向这个中心,通向个性化的道路。”
●●●
一场以曼陀罗为主题的顶尖当代艺术展
正在拉萨进行
听完了荣格故事的你
还不快点击海报
预约参观展览、感受治愈!
试试向醍醐微信公众号回复这些词组:
古乐谱 | 最美废墟 | 佛化万相 | Silence
最漫长博士 | 唐僧路 | 孤独动物园
电子曼陀罗 | 悬崖寺庙
劳生柏上 | 劳生柏下
顽强的梦
也欢迎点击本文底部“阅读原文”,
看看来自喜马拉雅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