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骑着单车,在泰国的废墟中寻找佛陀

2017-05-28 朱姝纯 醍醐



泰国的大城王朝遗址范围内,散落遍布着许多精美的佛教寺庙遗迹。7月中旬,在夏天难得的微风下,带着猎奇和冒险的心态,我们的考察之旅,从手中的一张骑行地图开始。





泰国曼谷以北约80公里的大城府(Phra Nakhon Si Ayutthaya),曾是泰国历史上大城王朝(Ayutthaya,1351-1767)的所在地。彼时君主笃信佛法,数量可观的寺庙建筑群遍布国境,但在18世纪,泰缅战事频发,这些佛教建筑大多毁于一旦,仅存散落在大城各处的寺庙遗迹。这些遗迹代表着大城的历史和往日的辉煌。如今,我们只能从断壁残垣中一窥当时的佛国重镇之盛景。1991年,联合国将大城佛教遗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肯定了其历史和文化价值,使得各地的历史和考古爱好者们慕名而来。


由于大城佛教遗址规模庞大,分散在城区各处,游人大多租用自行车,于是,这张精美而实用的骑行地图就成了我们的最佳向导


我们到达大城已是中午,放眼望去,满城尽是红砖色的废墟和络绎不绝的游人,众人迫不及待翻阅资料,确定主要的考察地点: 玛哈泰寺(Wat Mahathat)、普斯里善佩寺(Wat Phra Si Sanphet)、拉差布拉那寺(Wat Ratchaburana)、柴瓦塔那兰寺(Wat Chai Watthanaram)等。这些寺庙风格多样,吸收了高棉和缅甸的佛教建筑模式,佛塔样式也是攫取各国精华,品类之盛,令人赞叹。


●●●


高棉印记

玛哈泰寺


玛哈泰寺内景,14世纪


从旅馆出发,首站为建于14世纪的巴若玛拉嘉一世时期(Borom Rachathirat I,1370-1388)的玛哈泰寺,是大城最著名的寺庙之一。1238年,暹罗受高棉统治,而后建立泰国的第一个王朝素可泰王朝(Sukhothai Kingdom,1238-1853),出现大批高棉风格佛教建筑,玛哈泰寺是其中代表。



玛哈泰寺内高棉式佛塔,14世纪


玛哈泰寺的四面墙壁和顶部皆被战火毁坏,大部分殿堂建筑只剩基座。除主尊之外的数十尊佛像皆毁,佛头被砍下,仅存数十座佛身。寺庙旁的佛塔相对完好,观察遗留佛塔的形制,可见高棉式佛塔的样式。据文献记载,玛哈泰寺的中央佛塔在1911年倒塌,1956年在地下室发现了佛像及众多宝石,现在都存放在泰国国家博物馆(The National Museum Bangkok)。


玛哈泰寺内树中佛头,14世纪


此外,玛哈泰寺庙的树中佛像因为自然与佛像雕刻完美契合而闻名遐迩。因战争而掉落的佛头面容安详,嘴角含笑,奇迹般地被榕树树根缠绕,成为奇观。而树根则沿着佛头的轮廓生长,直至严丝合缝地包住佛头。乍一看,甚至觉得肌理也有些相似。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与佛头合影,游客们必须蹲下,使自己的高度不超过佛头,以示尊重。在此合影之后,我们骑车前往普斯里善佩寺。



黄金旧梦

普斯里善佩寺


普斯里善佩寺三座中心佛,15世纪


普斯里善佩寺,这座建于15世纪的皇家寺曾是大城王朝举行皇家典礼的地方,也是大城王朝三位国王的长眠之处。关于它的历史,旅行手册中提到:“在寺院建成之初,曾有一座高16米的立佛压镇,并且,这座大佛的表面覆盖着250公斤的黄金!”笔者不禁遐想当年的壮观景象,然而扫视一周,并未发现立佛的踪影。原来早在缅甸军队入侵时,这座大佛已毁于一旦,黄金也被缅军熔化带走,只有三座斑驳的白色锡兰式钟型佛塔仅存。


普斯里善佩寺中心佛塔其一,15世纪


远眺普斯里善佩寺中心佛塔,15世纪


普斯里善佩寺的中心有三座佛塔,最西边的佛塔存放着国王拉玛铁菩提二世(Ramathibodi II)的骨灰,这座佛塔由包若玛拉查四世下令建造;第二座圆塔存放着拉玛铁菩提二世的弟弟包若玛拉查三世(Borom Rachathirat III)的骨灰;第三座圆塔有通向佛塔入口的楼梯,此处的厅室是高棉式建筑中柱廊的缩版,是通向高棉人至圣所的厅堂,包若玛特罗卡纳国王的骨灰被安放在这座佛塔里。它是三座佛塔中唯一在缅军洗劫中幸存下来的,而其它两座都经过修复。


三座佛塔高耸入云,并排而列,记录着当年的盛世辉煌。与玛哈泰寺的高棉式佛塔不同的是,这里的佛塔的造型更为优美庄重,佛塔底座为环形,上为尖顶,中间的内室四面有佛龛,四面各有一楼梯通向内室,四角各有一个小佛塔。我们拾级而上,见四周荒芜的寺庙废墟,皆是断壁残垣。正慨叹时,突然起风落雨,天空霎时变为铅灰色,衬托着灰白色的佛塔,有种寂静之美。



古寺新生

拉差布拉那寺


拉差布拉那寺广场,15 世纪


走出普斯里善佩寺,沿着道路骑行,下一站为拉差布拉那寺。拉差布拉寺建于1421年,是大城王朝的第八代国王为两位在王权争斗中牺牲的兄弟所建,以宏伟的高棉式佛塔闻名。寺院正中央的佛塔正对着徒有四壁的庙宇,残破的佛像放置在废墟之中,与一旁古翠的大树相映,寺庙似乎又焕发出一线生机。


拉差布拉那寺中佛塔,15 世纪


这座主要的佛塔已修复完善,通过狭窄的楼梯进入佛塔内部,可以看到些许壁画的痕迹。值得一提的是,佛塔的地宫也曾存有大量金银珠宝,但在1957年遭遇洗劫。而后,一小部分宝物被收回,并在昭萨帕拉雅国家博物馆(Chao Sam Phraya Museum)中展出,这才使得拉差布拉那寺名声大噪,进入公众视野。


拉差布拉那寺的墙面浮雕,15 世纪


佛塔前广场废墟上一排突出的人物浮雕皆被凿去头部,但仍能看到饱满的肌肉线条和细致入微的服饰。这些古朴的雕像,以相似的动作排成一排,似乎一同舞动。不同于前面两座寺庙,拉差布拉那寺正在进行庞大的修复工程,在佛塔旁的标牌显示这是泰国文化部美术部门与德国合作的“拉差布拉那寺加固计划”。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使得早已远去的历史变得触手可及。



吴哥风情

柴瓦塔那兰寺


柴瓦塔那兰寺内景象,17 世纪


沿着昭帕耶河(Chao Phraya River)一路骑行,到达大城之旅的最后一站——柴瓦塔那兰寺。这座建于17世纪的寺庙可说是最接近吴哥风格的大城寺庙。我们抵达时正值黄昏,这座依河而建的寺庙沐浴在落日余晖中。


昭帕耶河畔的柴瓦塔那兰寺,17 世纪


柴瓦塔那兰寺的佛像,17 世纪


柴瓦塔那兰寺的建筑密度较前几处寺庙较低,周围只种了低矮的树丛。在这样的环境下游览,心境自然开阔许多。寺内佛塔和主庙宇之间大多有走廊相接,主塔四周回廊两旁的坐佛大部分被保存了下来,但不幸的是,它们同样全部被凿去佛头。走过长达数十米的廊道的同时,我们遍览这些残缺的佛像,仿佛听到悠悠梵音。


柴瓦塔那兰寺佛塔内佛像,17 世纪


佛塔内的佛像大多面目全非——有的失去背光;有的只剩一只完整的手臂,另一只手臂露出空落落的木头支架;有的甚至不见佛身,只留空座,但始终不变的是清晰可见的佛龛上的纹路和肌理,虽曾被大火侵蚀,仍可见彩。残存的佛像面容喜乐,依然让人心生崇敬。


走在废墟旁的河岸边,发现雨早已停,清风徐来,渔舟唱晚。行程至此,大城佛教遗址的考察也该告一段落。繁荣与衰败、佛法与自然、破坏与修缮,历史与现代已经融入大城的遗址景观中,引人无尽遐想。


原载于 《典藏》artouch_cn




点击“阅读原文”

寻找来自喜马拉雅爱的礼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